EN
https://www.gov.cn/

重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推自貿區發展

2018-12-03 09:49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推自貿區發展
——訪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唐英瑜

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重慶自貿區)新增註冊企業20630戶,佔重慶全市9.0%,註冊資本總額1725.39億元人民幣,佔全市13.8%。數據從一個角度,顯示出重慶自貿區投資的快速增長和市場的逐步繁榮。

作為市場主體和公平貿易的管理和服務部門,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做了哪些工作?就此,重慶日報專訪了該局局長唐英瑜。

多種舉措讓投資和貿易更加便利

重慶日報:在推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方面,重慶採取了哪些舉措?

唐英瑜:一是實行註冊登記“四辦”,即建立工商登記窗口網上辦、馬上辦、隨地辦、輔導辦等“四辦”機制,推行首問負責、預約延時、限時辦結、登記導辦等便民服務措施,有力提升服務效能,全面服務市場主體。同時,我們在自貿區內擴大“隨地辦”範圍,探索跨行政區通辦工商登記試點,力爭自貿區登記窗口企業登記當日辦結率達到100%。

二是深化“多證合一”改革。我們按照“成熟一批、整合一批”原則,在全市已實現“二十證合一”的基礎上,支持自貿區利用體制和政策優勢,將更多涉企證照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例如,沙坪壩片區推行的“三十一證合一”,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實現“數據網上行、部門協同辦、企業不跑腿”。

三是行政審批權限下放。我們按照“能放盡放”原則,向自貿區下放行政審批等管理事項33項。擬定“證照分離”等改革試點方案,同時將特種設備生産許可、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資格認定等3項市級審批權限下放由自貿區實施,啟動首次進口非特殊用途化粧品備案試點,為在全市推廣積累經驗。

四是實施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我們開通了全類型、全環節、無紙化的企業網上登記系統,自貿區內所有企業均可通過互聯網和窗口兩種模式辦理登記,並在兩江新區、九龍坡區試點無紙全程電子化登記,同時並行發放電子營業執照,實現整個登記流程無介質、零收費,極大方便自貿區內企業辦理登記業務。

五是強化外資登記服務。我們下放外資授權登記,自貿區轄區內八個工商(市場監管)局實現了外資授權登記全覆蓋,還實行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外資企業相關數據交換和共享,做到“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受理。同時,我們增設了外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外網申報點,簡化企業商務備案手續,縮短辦事時效,提高登記備案效率。

通過大數據手段創新監管方式

重慶日報:市場監管方面,重慶自貿區有哪些創新?

唐英瑜:主要是大數據智慧化技術手段的應用,我們通過構建市場綜合監管大數據平臺,創新監管,讓所有企業的信用信息和運營狀況一目了然。

具體而言,一是首創區域識別系統,實現自貿區範圍“全面查”和投資“全速辦”。通過深度融合地理空間數據庫和市場主體數據庫,我們在電子地圖中準確劃分自貿區及各個片區界限,自動將已登記的各類主體準確定位於電子地圖上,形成自貿區區域“全景圖”和主體“全畫像”。我們還研發了區域識別引擎,投資者一鍵即可查詢是否屬於自貿區範圍,無縫對接網上行政審批平臺,投資者隨時、隨地方便註冊登記。

二是打造智慧監管體系,實現差異化、精準性監管。我們將自貿區企業分為良好、警示、失信、嚴重失信等監管類別,採取差異化、精準性監管措施;創設周邊查詢、地址比對、變更提示等功能,確保風險預警、防控有力;建設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保障企業註冊信息真實可靠,為聯檢部門實施後續監管提供支撐。

三是推廣“雙隨機”查,實現陽光執法、文明執法。我們在自貿區率先確保“雙隨機”跨部門聯合抽查全覆蓋,通過梳理整合各職能部門抽查事項,建立完善各職能部門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人員名錄庫,利用智慧化隨機搖號和核查系統,採取委託檢查、共同檢查、協同檢查等方式,實現“多帽合一”抽查,破解重復執法難題,減輕企業創業負擔。

四是探索“四新”監管模式,實現“雙創”升級。兩江片區先行先試,根據區域佈局和功能劃分,動態確定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範圍,按照包容審慎與依法扶持的理念,從市場準入、日常監管、信用約束、社會參與等方面量身定制十條具體舉措,並在全國率先出臺相關措施,營造支持大眾創業的良好氛圍。

五是創新社會共治監管,實現企業自我管理。我們試點推行企業走訪和企業聯絡員制度,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重慶)新建“政企互動”版塊,啟動企業走訪服務活動,進一步暢通服務企業渠道;試行産業聚集區自主管理模式,在園區、樓宇等地推行樓長制度,制定入駐企業自律公約、守信承諾、誠信評價等制度,實現企業自我管理。

六是引入糾紛調解機構,實現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例如,我們還聯合中國貿促會成立“中國貿促會(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中心”,協調成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企業發展與服務中心重慶代表處”,為解決自貿區內國際爭議提供法律保障。

通過制度創新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重慶日報: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合併組建市場監管局,機構改革對於推進自貿區建設將如何發揮作用?

唐英瑜:機構改革前,現市場監管局的各個組成部門,都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助力自貿區建設。例如,原工商局主要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提升註冊登記便利化,推進商標廣告發展戰略,促進網絡市場創新發展,創新企業信用信息應用,強化市場監管共治等方面對自貿試驗區建設予以支持;原質監局的主要措施包括下放行政審批權限、推動標準化建設、確立“一區三園”檢驗檢測産業集群佈局規劃等;原食藥監局,主要通過實施證照分離改革、下放行政審批權限推進自貿區建設。

機構改革後新成立市場監管局,能更好地發揮大市場監管和服務職能,通過細化商事制度改革各項措施,不斷優化自貿區營商環境;通過構建市場綜合監管大數據平臺,對自貿區企業進行空間可視化、數據集成化、信用分類化、智慧預警化監管。具體來説,涉及到註冊登記、商標廣告發展、事中事後監管、標準化建設、信用信息管理、消費維權等職能。

機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在推動自貿區建設方面,今後,我們將以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創新監管理念、方式和手段為途徑,堅持“清單化、項目化、制度化、一體化”推進思路,探索構建市場自律、業界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四位一體”的綜合監管體系,推動自貿區逐步形成商事制度改革示範區、事中事後監管樣板區、制度創新標桿區。(記者 吳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