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
發佈 氣象數據開放效益顯著

2018-12-04 16:08 來源: 氣象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2月4日,中國氣象局發佈的《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顯示,開放共享的氣象數據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新能源、農業、移動互聯軟體開發和服務、公共管理等領域,效益顯著。

氣象大數據是指在氣象領域中,圍繞智慧預報和智慧服務,從氣象數據採集、加工處理、預報預測、共享服務、存儲歸檔等氣象業務和科研工作各個環節所産生的各類數據總和,以及相關技術和應用的總稱。其主要來源包括氣象觀測數據、氣象産品數據和互聯網氣象數據。其特點是類型多、體量大、更新快、質量高、價值高。

自2001年率先啟動氣象科學數據共享試點工作以來,全國氣象部門通過電子政務平臺、氣象數據傳輸專線、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衛星廣播系統、互聯網等方式向各地各行業提供氣象數據支撐,年服務量超過500TB。其中,氣象部門主要通過中國氣象數據網、風雲衛星遙感數據網、中國天氣網等向社會公眾提供數據服務。

目前,已有2000余家科研教育機構、近千家企業和超過20萬個人註冊中國氣象數據網,訪問量超過1.7億人次,共享服務數據量超過30TB,在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糧食等多個領域,帶來顯著經濟效益。

在支撐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方面,2017年,全國共發佈預警信息21萬餘條,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016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5.8%;風雲氣象衛星與國外衛星數據相結合,對太湖藍藻爆發事件應急、藍藻水華治理提供決策支持。

氣象數據已融入多個行業協同發展。譬如,福建省氣象局向種植戶推送實時監測信息和棚內氣象預報産品,增加經濟效益21.1%;天津市氣象局實時採集兩萬個監測點積水實況數據,基於用戶定位和用戶請求靶向推送預警信息;北京市氣象局將模式預報、實況數據與當地公眾出行規律、車流量、駕駛行為等數據進行融合,支撐智慧交通管理。

此外,中國氣象局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共享衛星、地面、高空、海洋、數值預報模式等全球氣象資料;承擔世界數據中心中國氣象學科中心任務,向應用部門和用戶提供氣象信息服務;承擔世界氣象組織衛星數據收集和産品中心任務,接收風雲衛星數據並製作成産品,為各國用戶提供數據服務。(記者 張格苗)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