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改革開放與知識産權事業發展”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2018-12-11 13:59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11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知識産權領域優秀代表圍繞“改革開放與知識産權事業發展”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主持見面會。中國網 孫宇 攝

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中外記者見面會。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圍繞改革開放40年已經請了多方面的代表和大家共話這個主題,今天我們圍繞中國知識産權的發展,邀請到五位代表和大家見面,聊一聊改革開放40年來知識産權領域的發展和變化。我先逐一介紹一下他們:國家知識産權局條法司原司長尹新天先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吳漢東先生,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楊梧先生,聯想集團知識産權總監陳媛青女士,新中國第一件專利申請的發明人胡國華先生。按照慣例,先請他們和大家分別聊幾句,然後再和大家互動交流,尹司長先請。

國家知識産權局條法司原司長尹新天。中國網 孫宇 攝

國家知識産權局條法司原司長尹新天:各位媒體朋友們,上午好,我叫尹新天,原來擔任國家知識産權局條法司司長,我是1980年就開始從事專利工作,在國家知識産權局工作了整整三十年,現在已經退休。中國的專利事業是從1978年開始起步的,從時間上講,正好和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同步的。1985年4月1日開始正式受理專利申請,這一年三種專利的總申請量是14000件。到今天,我們每年所受理的專利申請的數量已經是當年這個數字的幾百倍了。

40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中國的知識産權事業已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這種成就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一部分。我曾經擔任過國家知識産權局的新聞發言人,也在國務院新聞辦多次舉行過新聞發佈會,今天我有機會再次來到這裡和各位媒體朋友們見面,我深感榮幸,我也希望今天的見面能夠非常成功,謝謝各位。

襲艷春:謝謝尹司長,有請吳漢東校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吳漢東。中國網 孫宇 攝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吳漢東:大家好,我叫吳漢東,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教授,儘管我有很多學術頭銜和社會職務,但是我最看重的就是我這個身份的底色——學者。這一輩子讀書、教書和寫書,但從來不賣書,至今和知識産權結緣已經快40年了。這輩子有兩件事是我感到十分欣慰的,一是我和我的同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編寫了中國第一本知識産權的教科書,二是九十年代開始我去美國留學,專門研究知識産權。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裏,我先後參加了國家的知識産權立法活動、國家戰略綱要的制定和論證等,用一句話説,與知識産權有著不解之緣。一些國內外的媒體,把我稱為“中國知識産權事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參加者”。作為一個學者,能把我自己所學的專業和我從事的職業,乃至與我一輩子所追求的事業聯絡在一起,我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在此我非常高興也很榮幸與各位記者朋友交流意見。謝謝。

襲艷春:謝謝吳漢東先生,下面有請楊梧會長。

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楊梧。中國網 孫宇 攝

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楊梧: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叫楊梧,現在擔任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我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專利代理人之一,我是1977年上的大學,1982年畢業以後就進入到專利代理領域,那時候剛剛開始籌建專利代理機構,所以我見證了專利代理行業整個的成長過程。1984年到1985年,國家送我到歐洲,在歐洲律師事務所學習了一年,回來一直從事專利代理工作,至今為止已經三十多年了。1993年,我和幾個合夥人一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的涉外專利代理機構——柳沈律師事務所,我現在擔任柳沈律師事務所的所長。2010年起我被選為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一直擔任至今。從2013年到2018年,我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也是我們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成立30週年,明天我們將舉辦一個座談會,紀念我們協會成立30週年。

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專利代理機構、專利代理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成長,可以説專利代理行業是改革開放的産物。我一直非常慶倖能夠進入這個行業。改革開放40年,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也給我們專利代理行業從小到大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機遇。今天很高興參加這個見面會,我也希望通過這個見面會,能讓各位朋友更多地了解一下我們這個行業——專利代理。

襲艷春:謝謝楊梧先生,有請陳媛青女士。

聯想集團全球法務部知識産權總監陳媛青。中國網 孫宇 攝

聯想集團全球法務部知識産權總監陳媛青: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叫陳媛青,目前是聯想集團全球法務的知識産權總監。我先後就讀于北京交通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聯想正好成立了知識産權部門,我一畢業有幸就進入到這個部門,並工作到現在。跟今天在座的各位嘉賓相比,我的資歷最淺,但是坦率地講,我應該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同一家公司、同一個部門從事知識産權工作超過17年的企業知識産權工作者。

很多人都在問我為什麼,我覺得,剛開始可能是因為知識産權是一份跟我的教育背景比較吻合的,而且是穩定的工作。之後,我在聯想先後參與了IBM PC業務的並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的並購以及針對IBM服務器等等跟知識産權相關的一系列並購,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識産權在聯想國際化競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成就感,可能在其他公司和其他行業是很難獲得的。

近年來,我們也能感受到中國知識産權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我們這些知識産權從業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們趕上了最好的發展時期。我也有信心,也希望自己在中國知識産權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跡。今天很高興能跟記者朋友們交流一下企業知識産權工作的基本情況。謝謝大家。

襲艷春:感謝陳媛青女士,最後有請胡國華先生。

新中國第一件專利申請的發明人胡國華。中國網 孫宇 攝

新中國第一件專利申請的發明人胡國華: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胡國華,我是1966年從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的,以後就在航天部207所從事技術研究工作。1985年4月1日,在我國實施專利法的時候,我在3月29號因為查資料知道了這件事,因此我找到專利局接受專利申請的地方,經過三天的等待,然後我第一個在4月1日這一天交上了我的專利申請書。在這之後,我又申請了大概20多件專利,有十幾件專利獲得授權。最近,我剛剛還拿到了兩件授權專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工業增長、經濟增長也在突飛猛進,我們的專利事業也有了很多進步,我覺得生活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好的。謝謝。

襲艷春:我還知道胡國華先生把您的第一份專利證書帶來了,要不要給大家看一眼?

胡國華:第一份專利證書是這樣的。

襲艷春:是很有年頭的一個專利證書,很有歷史了。

胡國華:這是我最近得到的兩件專利,現在的專利證書比以前更加精美。

襲艷春:會後如果記者有拍攝的要求,到時候胡國華先生也可以再給大家展示展示。接下來就看看大家有沒有感興趣的問題,我們做一下交流。提問前,還是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知識産權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根本性轉變,各位代表作為知識産權事業發展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最大的感觸和收穫是什麼?有哪些令您們印象深刻的故事,請跟我們談一談。謝謝。

尹新天:要説收穫和感觸是很多的,有很多事情可以談。我今天在這裡想談一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大家知道,專利權並不是天生産生的權利,專利權首先要申請人提出申請,經過國家知識産權局審批之後才能被授予專利權。如果經過審查,國家知識産權局認為一件專利申請不符合專利法規定的授權條件,就會做出駁回這件專利申請的決定。關於這個駁回怎麼做,我們國家知識産權局形成了這樣一個原則,就是在駁回專利申請之前,必須要經過多次溝通,把這份專利申請不符合法律有關規定的具體事實以及具體法律條款要明白無誤地告訴這位申請人。也就是説,不能出現這樣一個情況:當申請人接到駁回決定書時,看到裏面所講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是他過去從來沒有聽説過的,而會感到吃驚和意外。

這樣一種做法,和後來所制定的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在當時那個年代,國家機關在做出行政決定的時候,採取這種原則的還是非常少見的。這一做法從1985年開始延續至今,這是確保我們國家專利制度能夠正常運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吳漢東:中國知識産權40年,我覺得進步快、變化大,這是我的民間視野和學者觀點。有兩件事給我印象深刻。第一,中國的知識産權立法,確實是從無到有,1982年的商標法,1984年的專利法,1990年的著作權法,1993年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後又頒布了植物新品種的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2001年,中國入世之前又按照國際公約的規定對法律進行了修改和完善。這説明了什麼問題?説明中國在立法方面,從本土化向國際化的發展。根據我的觀察,在國際立法的歷史上,從選擇保護到全面保護,從低水平保護到高水平保護,歐美國家都走過了漫長的過渡期和準備期,短則幾十年,長則一百來年,但中國是不到二十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這個問題,我記得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前總幹事鮑格胥博士有一句評價,説中國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兩百年的歷史進程,這個成就是舉世矚目的。

第二,我想談談中國的知識産權文化。四十年前,中國的老百姓不知道什麼是知識産權,我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所接觸的法律專業辭典居然沒有知識産權這個詞條。但是到今天,我們看到,知識産權成為老百姓生活中的熱詞,成為大家工作中的關鍵詞。版權意識、品牌觀念、專利思維,從政治家、企業家到普通的老百姓都在認知知識産權、了解知識産權。

在這裡我要特別説的是,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帶頭學法用法,來了解知識産權。2006年,我和已經故去的鄭成思研究員去中南海講解知識産權,90分鐘的講解以後,我們和國家領導人討論知識産權問題,包括國際貿易的知識産權問題、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的制定、國家管理體制的改革,還有高校的人才培養,應該説是個非常良好的互動。當然我更要説明的是,習近平主席最近幾年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國內場合,都強調了知識産權。在我看來,這是中國領導人對知識産權問題講得最為集中、最為深刻、最為系統的,涉及了知識産權的制度屬性、營商環境、法律體系、政策系統等。我以為,這些重要的思想觀念在國際知識産權的話語體系當中,就是一種中國經驗的表達、中國思想的主張。謝謝。

楊梧:我非常贊同剛才吳教授講的,中國知識産權進步非常快。中國知識産權制度,尤其是我們的專利制度,就是改革開放的産物。中國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裏面,建立了這樣一整套非常完整的、跟國際接軌的、而且現在可以説比較先進的法律體系,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本人是經歷和見證了這樣一個過程,有許多事都印象非常深刻,也包括我自己所在的專利代理行業,我們也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起步的,我們跟國外交流也非常多。

現在中華全國代理人協會跟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很多國家的協會都有非常頻繁的交流。早些年,我們跟這些國家同行交流的時候,我們一直抱著一種謙虛跟人家學習的態度。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已經從內心深處感到,我們也變得非常先進、非常強大了。有很多東西,比如説我們現在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專利代理人培訓體系,所有專利代理人每年都必須參加職業培訓,新的代理人怎麼培訓,高級專利代理人、資深專利代理人怎麼樣進一步得到培訓,還有在現場培訓和網上培訓,因為中國很大,有些邊遠地區,我們網上培訓也非常先進。我們以專利代理人為主編寫了一套培訓教程,這個教程十多本書,非常完善,國外同行看了都很吃驚。

還有,現在都是信息時代了,為了專利代理機構的流程管理,我們協會在國家知識産權局的支持下,編寫了一個事務所內部的管理軟體,免費提供給我們的會員使用,而且定期進行培訓和更新。另外我們也建立了行業內職業風險保險機制。尤其是我們專利代理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參與到包括行政訴訟,也包括民事訴訟的專利訴訟裏面,這也是在世界上開創了一個先河。所有這些成就都讓很多國外的同行很羨慕,我也覺得很自豪。

陳媛青:確實,像剛才尹司長提到的,改革開放40年,關於知識産權的變化和感觸非常多,今天我分享的關鍵一點是,知識産權在促進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過程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聯想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能夠360度翻轉的筆記本電腦,這打破了傳統筆記本電腦只能翻折180度的模式,所以産品一推出,在全球範圍內我們就看到了國際的競爭對手有類似的産品在展會上展出。聯想對這款産品的定位是比較高的,怎麼能阻止國際的競爭對手模倣我們的産品呢?産品部門找到了知識産權部門,我們也細心地梳理了一下我們積累的專利資産,後來發現,雖然這款産品是2012年才推向市場,但是2005年這款産品還只是實驗室的概念産品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集中地佈局相關的專利申請,所以到2012年需要我們用這個專利的時候,我們找出了一系列的專利,從核心專利到外圍專利,找出來之後,跟我們的競爭對手做對比,最終用我們手裏的知識産權,用我們的專利,跟我們的競爭對手進行交涉。最後的結果,我覺得是比較幸運的,我們遇到了尊重知識産權的競爭對手,在2012年到2014年之間,市場上沒有推出同樣的能夠360度翻轉的産品,這意味著我們知識産權幫助聯想這款産品在全球保持了兩年的領先優勢。大家知道,聯想所處的這個行業發展速度特別快,能夠擁有兩年的領先優勢是非常難得的。這是我在聯想的深刻體會。

最近我們也看到了,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了一系列關於知識産權的數據,其中一個數據比較吸引我,説中國的創新主體向外申請量在2017年增長了15%,這個增速遠遠超過了全球五大局的其他四局的增長速度,這説明中國企業也在不斷尋求在海外的知識産權佈局,尋求用知識産權幫助企業的競爭。作為企業知識産權從業人員我感觸很多,剛才吳教授也提到了,知識産權從一個鮮為人知的概念,到現在成為幫助企業在國際競爭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武器,所以它的作用越來越大。

胡國華:我是一位技術工作者,我所感興趣的就是接受一個新的任務,當你從事一個新任務研究的時候,你就可能有新的思想、新的思維和新的技術,然後你可能就做出新的專利和新的成就。假如你從事研究的過程當中不斷地有題目,不斷地有成就,把它實現,這對我來説是最好的事情。

香港有線電視臺記者改革開放以後很多外資企業都進入到中國,過往我們留意到,從外資企業進入中國以後,就出現了很多關於專利上面的訴訟的案件,最典型的就是之前美國體育品牌控告中國的新百倫和喬丹企業等等,訴訟的過程經歷了幾年的時間,有一種説法,説中國在知識産權包括專利法等等方面的保護讓一些外資企業望而卻步,不知道尹新天先生怎麼回應?第二個問題,我們留意到中國很多高科技企業也開始在走出去,這段時間以來,一些科技企業包括中興和華為在全球都出現了一些關於知識産權方面的爭議,不知道聯想集團怎麼處理  這方面的問題,或者是怎麼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尹新天:我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許多外國企業到中國來進行商業活動之後,經常會遇到知識産權問題,因此提出專利侵權方面的訴訟也是經常碰見的事情。你剛才提的問題裏面有一點,可能是他的時間比較長,週期比較長,這一點不僅是對外資企業,國內的企業對此也很有感受。在這方面要注意,今年10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一項關於專利等知識産權案件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決定,在這個決定裏面,對於像專利這樣的技術性比較強的知識産權類型,提出了一個新的安排,也就是在有關知識産權訴訟做出一審判決之後,不服提出上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對所有這方面的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進行第二審,這種做法在中國是非常罕見的,就是説直接可以上訴到最高人民法院,這是過去所沒有聽説過的。採取這種做法的目的,一方面是縮短程序,加快審理速度;第二方面可以更加統一全國知識産權審判的標準;第三方面可以更有效率、更好地保護知識産權權利人的合法利益。我想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一變革帶來的效果將在今後充分體現。

陳媛青:您確實提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坦率講,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講,知識産權確實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聯想的發展過程當中,知識産權方面也確實遇到過一些困境,比如我們在2005年確定要國際化,從中國走向全球的時候,如何避免在海外的專利訴訟給業務帶來干擾,以及如何避免在海外産品因為侵犯知識産權遭到禁售,這是非常緊迫的一個問題。

那怎麼解決呢?聯想選擇的是尊重知識産權,尊重國際規則。所以我們一方面加快積累聯想的創新成果,用專利保護它,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地在IBM的PC業務並購過程當中,以及後續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並購和IBM服務器並購過程當中,並購過來一系列的高價值專利資産。並購完了之後,我們充分利用它,結合自己積累的專利資産積極地跟競爭對手尋求交叉許可,去談判,為我們的業務贏得一個安全的環境。我覺得知識産權從一開始面臨的困境,到後來逐步的,實際上在推動我們國際化的過程。

另外關於商標的一個案例想跟大家分享。2005年,我們想走出去的時候,發現聯想最早的商標是“legend”,是英文當中聯想的詞彙,這是在英語裏通用的詞彙。在我們確定2005年要走出去的時候發現這個單詞在海外已經在多個國家註冊了商標,那怎麼辦呢?聯想果斷地決定切換商標,所以我們取了“legend”的頭兩個字母“le”,保持了商標的延續性,另外找了拉丁語裏面“創新”的詞根“novo”,組成了新的詞“lenovo”,並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進行商標的註冊。所以,最終“lenovo”這個商標伴隨著聯想國際化的過程,也伴隨著聯想的業務從中國走向全球一百多個國家。2008年的時候,“lenovo”這個商標還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是馳名商標。所以高科技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知識産權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尊重知識産權,遵守國際規則,就能夠有效地解決它。謝謝。

中國日報社記者:胡先生,剛才您也介紹,您是新中國第一個專利申請人,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整個的過程?也是想問問您,您剛才也拿到了一些最新的專利申請證書,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您認為知識産權的保護對您這些發明創造有什麼幫助?

胡國華:我在申請專利之前,已經有很多發明創造,在國內的報紙、新聞裏面都報道過的,人民日報也報道過我做的六項工作,在1985年4月1日之前,我在3月29日到專利局查資料的時候,聽他們説4月1日要開始接受專利申請,因此我為了表示對中國實施這樣一個鼓勵發明創造的政策的擁護,我想我就來申請第一個專利,於是我就寫了一個牌子,“申請專利在此排隊 第一名航天207所”,到專利局的大樓,當時外面一個小平房還正在鋪地,我就把它挂在門窗上了,這樣不少有想申請專利的人一看我站在裏面了,就在我後面排隊了,這是一個很小的故事。表明了一個科技人員對中國實施專利法的擁護。這個專利的申請人是航天207所,發明人是我和我的同事。

我所做的這些東西和申請的專利會得到批准,原因是別人沒有這樣做過,我在這個技術行業裏,所以很清楚的。但是這個東西的應用並不很多,不是廣泛的大家都會使用的,因此就不太牽涉到侵權、訴訟這些事。

襲艷春:胡老先生會後還可以更多地和記者分享您的經歷,老先生今天也非常高興,也很激動能和大家聊一聊過去的故事。接下來繼續提問。

國際臺記者:想問尹司長,過去三十年,我們的專利法經歷了三次比較大的修改,您也是親自參與到其中,請您談一下專利法的修改對推動社會發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尹新天:謝謝你的提問。因為我比較多的時間都從事這項工作,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比較有資格。大家知道,1984年3月通過的專利法是我們國家建國以後的第一部專利法,在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專利事業是一片空白,完全是白手起家,主要是借鑒世界各國的已有的專利制度,吸收各家之長,把他們綜合起來,分析判斷,找出對中國國情比較適合的做法,因此那次完全是一個創新。

1984年3月通過的專利法,是在中國知識産權的事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之後,專利法已經經過了三次修改,第一次是1992年9月,因為第一部專利法裏面,根據當時的國情規定,對藥品、化學物質和食品不授予專利權,這樣一個規定出來以後,在國內外的反響都比較大,因此1992年的專利法主要解決這個問題,取消了這個限制,這樣使得中國的專利制度更加和國際的標準相接軌,同時也大大促進了我國的藥品、化學物質和食品産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次修改專利法是2000年完成的,當時中國要加入世貿組織,我們國家在專利方面的有關規定還存在個別的一些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地方,為了加入世貿組織,必須要和它看齊,因此這次有這樣一個任務,第二次修改專利法就滿足了這樣的要求。

如果説第一次和第二次修改專利法都還有和國外的標準靠攏,或者有些是響應國外一些方面的要求和壓力的因素,到了2008年第三次修改專利法的時候就變成完完全全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對我們國家的專利制度做進一步的完善。

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最新的消息,在今年的12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專利法第四次修正案的草案,準備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是專利法最新的一個變化。在這次修改草案裏面,涉及到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顯著提高侵犯專利權的損害賠償數額和假冒專利的行政處罰數額,來提高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來提高法律的震懾力。第二是規定被控侵權人在訴訟過程中要承擔提供有關信息和有關證據的舉證責任。第三是要規定網絡傳播者如果涉及到知識産權問題的,要承擔必要的舉證責任。第四是對於發明人、設計人所做出的職務發明創造,就像剛才胡先生所説的職務發明創造,由這個職務發明創造産生的利益,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要有權合理地予以分享,這個目的很顯然,是為了鼓勵發明創造的熱情。最後,對於授予專利權的程序和有關規定,也做了必要的相應的調整。據悉,送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這樣一個專利法修正草案有望在明年得到通過。謝謝各位。

襲艷春:大家有沒有想問吳教授和楊會長問題的?

中國知識産權報記者:今年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工商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有這樣一句話,説設立知識産權制度的目的是激勵和保護創新,而不是製造甚至擴大科技鴻溝,想問一下吳漢東教授,您覺得過去四十年,中國知識産權制度的發展歷程是不是印證了這樣一句話?未來這項制度的走向是怎麼樣的,請談一下您的判斷。謝謝。

吳漢東知識産權制度的立法宗旨,我們應該把握兩個要點,第一是保護權利人的專有權利。第二是促進知識的廣泛傳播。所以國家強調知識産權的創造和運用,並且把它作為戰略實施的重點是完全正確的。在過去四十年,中國的立法首先是要保護創造者的權利,來激勵他們進行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與此同時,在保護權利的基礎之上,我覺得也要對權利人的權利予以必要的限制,那就是談到知識産權運用的問題,來促進知識、技術和信息在全社會的廣泛傳播。

當下中國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就是我們的知識産權創造能力有必要進一步提升。為了適應高質量經濟的發展,我們確實需要高水平、高質量的知識産權,特別是專利。第二就是運用的問題,目前我們不僅要考慮知識産權的數量、規模、質量和水平,更要考慮它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因此,我們看到,美國在2012年、歐洲在2013年、中國在2015年都提出一個知識産權密集型産業的發展,也就是要把知識産權所保護的先進技術、作品和品牌轉化為先進的生産力。所以,中國要從知識産權大國走向知識産權強國,必須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好。謝謝。

​法新社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上周有38個政府部門發佈一個新的備忘錄,關於懲戒知識産權領域的失信人,這個行動有什麼意義?跟中美貿易戰有關係嗎?第二個問題,中國商標註冊條款允許誰先註冊就授權于誰,導致不少人會搶先註冊歐美品牌的商標,但是他們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商業用途,而是佔用該商標後再賣給該品牌。你們怎麼看這個問題?

吳漢東:我試著回答你的問題。關於對知識産權的失信企業建立一種懲戒制度,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據我所知,早在“十三五”國家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規劃裏就已經規定了這個制度,我當時參加過這個規劃的論證和建議。凡是在知識産權方面有不良記錄的企業,將會進入“黑名單”,這跟國際慣例、發達國家的做法是完全一致的。我作為一個學者,對這種做法完全予以肯定。

至於説與當下的中美貿易戰有何聯絡,我説有聯絡,也沒有聯絡。從中國的角度來説,中國的企業要走出去,走向國際市場,還要走進去,走向知識産權領域,因此當下的中國企業也處在學習和提升的過程,他們需要有一種規則意識,也要有誠信觀念。這就是對中國企業的一種自我約束和要求。

第二個問題,關於商標問題,確實存在著你所指出的商標搶注的情況。中國已經是連續16年商標註冊申請量最多的國家,作為一個學者,我認為,這一方面反映了市場經濟關係的活躍,在世界經濟不太景氣的情況下,商標註冊的活躍也表明了市場交易的活躍。但另一方面,也是所有實行註冊制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那就是商標搶注。我注意到,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標局最近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來限制甚至打擊商標搶注的行為。總之,未來的中國應該是個法制化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創新型國家,這兩個基本特質是不能偏廢的。因此,按照國際慣例,按照中國現行的法律,來控制、制裁商標搶注行為,我想是應該做到,也是能夠做到的。謝謝。

楊梧:剛才説的38個部委出的備忘錄,據我所知,跟中美貿易戰沒有關係。這個備忘錄一年多以前就在起草了,其中有幾條涉及到專利代理行業的,也有涉及到反復侵權人、專利代理人的。比如專利代理機構的不誠信行為。我國對專利代理機構的設立是有規定的,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必須要有五個股東,這五個股東都應是專利代理人;如果是合夥制的,必須有三個合夥人都是專利代理人,有的機構到後來缺一個了,這樣就通不過專利局每年的年審,專利局就會把它列入非正常經營的名單,但是它仍然可以繼續做專利申請代理。某些機構對此不予理睬。但這次規定裏寫了,如果你連續三年還不改善,就有可能受到懲戒。所以這裡面有很多東西是對整個知識産權領域一些特別不守信用、但是又不嚴重到違法的這樣一些問題的懲戒,這是我的理解。謝謝。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關於高通和蘋果的訴訟案,高通昨天宣佈福州中院授予了高通針對蘋果公司四家子公司提出的兩個訴中臨時禁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針對高通專利,包括在中國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未經授權産品的申請,蘋果隨即申請復議。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法院開始更傾向於保護知識産權持有方的利益?這個案例對於全行業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第二,資料顯示,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自2011年起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受理量超過了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專利四方受理量的總和,有人認為這超出了中國實際創新的水平,請問各位如何看待這種情況?中國未來將如何改善知識産權領域申請量大但質量不足的問題?謝謝。

吳漢東:第一財經日報的記者每次提問都非常犀利。我昨天從武漢來北京的路上也看到了這則新聞,兩個國際大企業的中國公司選擇在中國法院提出訴訟,坦率説我並不感到意外。這個案子釋放了很多有趣的信息。因為這個案子目前是一審,還有二審,為了對司法判決的尊重,我不對個案發表意見,但是我要講兩個最基本的觀點。

第一,在法官的眼中,只有知識産權訴訟當事人的區分,有原告被告、權利人義務人的區分,中國法官如此,美國法官、日本法官也是如此,因此遵循國民待遇原則,對所有的創造主體給予同樣的權利保護,沒有中外國際之分,沒有大小類型之別,這是法官應秉持的基本立場。

第二,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全球市場,國際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可以取得最好的回報,同時知識産權的權利人選擇在中國訴訟,我以為,他們也能得到最公正的判決。剛才尹司長談到,就在這個月,要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國像美國、日本一樣,建立了知識産權上訴案件的集中管轄制度。我們知道,現在有北京、上海、廣州3家知識産權法院,還有南京、蘇州、青島、武漢、西安、成都等19家知識産權法庭。過去3家專門法院、19家法庭所審理的行政確權案件和民事侵權案件的上訴審,都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法院來審理。根據這樣一個新的上訴制度的規定,以後技術類的案件,也就是3家專門法院、19家法庭的上訴案件直接交由最高法院知識産權法庭來審理,這就給中外企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那就是我們在統一裁判標準,提高司法保護水平。謝謝。

楊梧:我也插一句,這次高通和蘋果在中國訴訟,首先這個意義特別大。以前全世界幾乎所有重要專利訴訟、大公司的專利訴訟全部跑到美國去打,為什麼?因為美國審判的賠償額高,最主要是美國市場大,所以大家都覺得那裏最重要,兩個幾乎不相干的國家、不相干的公司都跑到那裏去打。但是現在跑到中國來打了,説明中國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了,這體現了兩個方面第一是對我們司法審判的信心,第二是對中國市場的看好。雖然目前我們審判賠償額不是很高,但是現在逐年在提高。中國市場太大了,一旦在中國獲得禁令,在中國市場受到限制了,那對所有大公司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所以這是個很好的信號。以後中國會越來越成為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知識産權訴訟戰場,尤其是我們做專利律師、做專利代理人的很高興,我們的業務會更加多了。另外,這次給這樣一個臨時禁令,也是挺有意義的,也説明我們對知識産權的保護以後會更加重視。

尹新天:關於授予專利權的數量,今天實際上多次提到,我們的專利數量翻了很多番,大大增加,高居世界第一。這件事情怎麼看待呢?首先,它應該説是一件好事,這方面是我們這幾十年來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之一。作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專利申請數量太少是不行的。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滿園,所以數量還是重要的。

其次,我們當然不能盲目地樂觀于僅僅在數量上的領先,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去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也就是它的科學技術含金量,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國家知識産權局的高度重視。政府現在有很多的舉措,都是圍繞這方面開展的,目的就是要大大打壓那些沒有技術含量、粗製濫造的“非正常申請”,最近國知局已經嚴肅地處理了好幾起這樣的案件。我相信,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數量和質量之間的關係會得到逐步改進。

襲艷春:時間關係,最後一個提問。沒有獲得提問機會的記者,歡迎會後和幾位發佈人進行交流。

中國新聞社記者:各位代表都是中國知識産權事業40年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取得了巨大成就,剛才大家都分享了一些。我想知道,各位代表對中國知識産權事業未來的發展有什麼預期?中國現在是知識産權大國,還不是知識産權強國,按照現在的發展態勢,中國大概還要多久能夠成為知識産權強國?

吳漢東:非常高興和你交流這個問題。我和楊梧先生今年參加了國家知識産權戰略實施十週年的效益評估。我們的基本評價是,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和“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所設計的目標基本完成,專家組向中央建議,要制定面向2030年的知識産權強國建設戰略。未來的中國是個什麼樣子,我快七十了,也算是七零後吧,在此,我對中國未來的願景做一個展望。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創新發展是時代大潮流,是國際大趨勢,也是中國發展的大戰略。在此過程中,知識産權起什麼作用呢?它是創新發展的制度基礎和法制保障。儘管當下人們關注的是中美貿易戰,但是中美貿易戰給我們一些啟示,那就是我們要致力於創新發展,致力於知識産權事業的進步。

今年9月份,我在《中國日報》英文版和《人民日報》的中文版發表了文章,我想用四句話作為我最後的結語:當下和未來的中國需要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更加深入的市場體制改革,更加有力的科技創新和産業變革,更加嚴格的知識産權保護。謝謝。

陳媛青:作為企業知識産權工作者,坦率講,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知識産權事業發展整個歷程,我是從2001年才開始入行的。但是未來,從我的角度講,我覺得是越來越值得期待。第一,隨著現在中國對知識産權實行嚴格的保護,而且對所有的企業和所有創新主體同樣給予保護,營造了開放的運營環境,這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來到中國創新創造,共同參與中國的發展。

第二,今天會上也多次提到了質量問題,其實我作為企業工作者也看到,國家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以及在核心技術領域裏培育高價值專利的一系列舉措,與此同時還有推動這些高價值或者是高質量的核心專利運用到創新中去,進行技術轉移轉化,同時在技術轉移轉化裏面也有相應措施。所以,隨著高價值專利培育以及高價值專利的運用,這必將推動知識産權在創新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作為知識産權從業者,我也能夠感受到,政府部門給予了很多關於高水平知識産權人才培養的措施,而且方式非常多。隨著培養過程一步步往下推進,中國也會有越來越多高水平的知識産權從業者,他們會成為下一波推動中國知識産權發展的中堅力量。所以,作為今天發言中最年輕的知識産權從業者,我覺得中國知識産權的未來很值得期待,中國也必將很快地從知識産權大國走向知識産權的強國。

襲艷春: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見面會接近尾聲了。今天可能大家也注意到,我們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改革開放40年中國知識産權的發展變化,我們請到的幾位發言人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代表了參與中國知識産權發展各方面工作的從業者,他們共同努力推進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知識産權的發展。

通過今天非常簡短的交流,我也有幾點感想。我覺得,中國保護知識産權的決心是非常堅定的、堅決的,而且會繼續下去,中國的創新能力也是非常巨大的,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定會繼續下去。在這個過程當中,知識産權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在座的同行們,一定也會繼續參與到這個進程中,把我們國家的知識産權工作做得更好。也再次感謝幾位辛勤的付出,謝謝你們出席見面會。謝謝大家,今天的見面會到此結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