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江清水送來綠色希望——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四週年綜述

2018-12-12 11: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一江清水送來綠色希望——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四週年綜述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

今年的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全面通水四週年。據水利部消息,截至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累計調水222億立方米,隨著供水量持續快速增加,優化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撐了受水區和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南水成為沿線重要城市主力水源

“以前喝水基本靠去挑水、買水,家裏沒有抽水馬桶,樓房在設計時根本不用考慮供水系統,因為當地沒有水。”90歲的河南省平頂山市石龍區離休老人沈君振説,如今南水北調水來了,家裏通了自來水,每天可以用好水泡茶,他最大的願望是“能多喝幾年南水”。

老人的心願反映了北方很多一直“喊渴”地區的百姓心聲。

南水送來清涼。水利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191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山東供水31億立方米。南水成為京津冀豫魯地區40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黃淮海平原地區超過1億人直接受益。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副司長袁其田表示,目前,南水佔北京市主城區的自來水供水量的73%,密雲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5億立方米;南水成為天津市14個區居民供水“生命線”;河南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水,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鶴壁、許昌、漯河、平頂山主城區用水全部為南水;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南水供水量佔75%以上,滄州達到100%。

監測結果顯示,中線水源區水質總體向好,丹江口水庫水質為二類,中線工程輸水水質保持在二類或優於二類,其中一類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0%左右;東線工程輸水水質保持在三類。南水顯著改善了沿線群眾飲水質量,特別是河北省黑龍港地區500多萬群眾告別了高氟水、苦鹹水。

沉睡的河流恢復生機

在位於河北滹沱河畔的冀之光廣場附近,流水潺潺、波光粼粼,寬闊水面中叢生的蘆葦隨著清風搖曳,不時有水鳥飛過,岸邊垂釣的老人怡然自得。

“以前河裏四季沒水,全是垃圾、亂磚頭,近兩年來水以後,夏天涼爽,野鴨子也來了,老人和小孩都喜歡到附近遊玩。”附近居民杜曉娜對記者説。

乾涸了幾十年的滹沱河重現生機,是南水北調工程生態補水的一個縮影。

今年9月,水利部、河北省聯合開展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重點試點河段實施補水,至今累計補水4.7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總調中心副主任韓黎明表示,中線一期工程連續兩年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棄水向受水區30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累計補水8.65億立方米,生態效益顯著。

河湖水量的增加促進水質明顯提升。天津市中心城區4個河道監測斷面水質由補水前的三類至四類改善到二類至三類;河北省白洋淀監測斷面入淀水質由劣五類提升為二類;河南省鄭州市補水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黃淮海平原地下水快速下降得到遏制

曾有專家表示,南水北調工程不是一般意義的水利工程,它承擔了供水與探索解決生態問題的雙重責任。

“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通過限制地下水開採、直接補水、置換擠佔的生態用水等措施,有效遏制了黃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趨勢。”袁其田説,工程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三先三後”原則,妥善處理跨流域調水與節水、治污及環保的關係。

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天津等6省市累計壓減地下水開採量15.23億立方米,平原區地下水位明顯回升。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位比上年同期回升了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穩定;河北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了解到,為了保護水質,水源區和沿線重要區域設置國控監測斷面。中線輸水線路全部與沿線河流立交,周圍地表水基本不會對總幹渠水質造成污染。總幹渠兩側布設電子圍欄,並安排人工巡查。建設水污染應急物資庫,多次進行大型應急演練。

四年來,工程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中線工程通過水情數據自動監測與預警,全部閘站遠程控制,實現輸水調度自動化;依託視頻、智慧安防系統,無死角安全監控,實現安全管理立體化;構建起標準制度體系,實現了運行管理規範化。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