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北工程40年 生態屏障更穩固

2018-12-25 07:1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2月24日,《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佈,《報告》對三北工程建設40年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做出了科學評估,對如何破解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40年來,三北工程取得了哪些綜合效益?目前還面臨哪些主要問題?如何更好地持續推進三北工程建設?在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對此進行了解析。

三北工程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報告》顯示,三北工程建設40年來,工程區林草資源顯著增加,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發揮出了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40年來,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積量由7.2億立方米提高到33.3億立方米。”劉東生説。

此次評估結果顯示,40年來,三北工程明顯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大幅提升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

“40年來,三北工程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67%,防護林對水土流失面積減少的貢獻率達61%。”張亞平介紹,40年來三北工程生態系統固碳累計達到23.1億噸,相當於1980年至2015年全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23%;三北工程累計吸納農村勞動力3.13億人,累計接待遊客3.8億人次,特色林果業、森林旅遊等對群眾穩定脫貧的貢獻率達到27%。

“三北工程在建設機制上充分體現了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部門協作、社會參與4大特點,從政府、群眾、企業、社會、部門幾方面,形成了一種合力。”劉東生説,僅僅從投入情況來看,40年三北工程共投入93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投入443億元,群眾投工投勞折算的貨幣量佔整個工程投入的52%,體現了群眾作為工程建設主體的基本戰略佈局。

張亞平介紹,此次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三北工程區內23萬個涉林樣地的定位觀測、調查與監測數據,分析了1978年以來5期近2000景遙感影像,大規模實際野外踏勘7萬多公里。這些基礎性工作確保了評估所用數據的綜合性、代表性,以及數據質量的可靠性。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樹立典範

目前,三北工程建設已經順利地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建設任務,正在實施五期工程,三北工程區面積已佔我國陸地總面積的45%。

40年來,三北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鑄就了以“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為核心的“三北精神”,成為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強大精神動力。

“三北工程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標誌性工程,為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成功典範。”張亞平説。

張亞平指出,三北工程建設,大大促進了三北地區生態觀念的轉變,使生態意識植根于廣大幹部群眾心中,形成了人人營林、護林、愛林的思想意識,加速促進了三北地區生態面貌的歷史性轉變。

40年來,在三北工程建設中,我國共建立起8572處森林公園、324個國家濕地公園、90個國家沙漠公園等為主體的生態驛站、公共營地和體驗基地,挖掘了獨具特色的森林文化、荒漠綠洲文化,促進了三北地區生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堅持生態治理與改善民生協同推進,是三北工程取得的另一個重要經驗。”劉東生指出,在許多地區特別是經濟林比重較大的工程建設區,農牧民收入50%以上來自經濟林果業,經濟林已成為當地農牧民的支柱産業和收入的主要來源。

“增總量、提質量、強保護、促民生、創機制”

此次評估也發現,作為一項運營40年的大型林業生態工程,三北工程依然面臨一系列發展中的難題。

“目前主要存在成林衰退、灌木規模有待提高、重度沙漠化防治作用有限、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困難、可持續發展壓力大等問題。”張亞平坦言。

“三北工程區佔全國國土面積的45%,但這個區域的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的14%,水資源極度短缺的問題十分突出。”劉東生説,此外,工程區治理難度越來越大,治理成本也大幅上升。

針對上述問題,《報告》提出繼續加大三北工程建設力度、遵從自然規律優化三北工程區劃、推動建設任務多元化、建立國家生態建設公共財政保障體系等具體建議。

劉東生建議,針對三北工程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要堅持“增總量、提質量、強保護、促民生、創機制”的理念,促進三北工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數量上看,按照目前規劃,在三北工程區4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要增加約5000萬畝林草植被,這將佔每年全國國土綠化任務的一半左右,因此三北工程依然是未來國土綠化的主戰場。”劉東生説,從提質量上看,退化林分的改造修復、退化天然草場的保護和修復是未來建設中的一個重大戰略任務;從促民生上看,要促進工程建設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污染防治、“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機結合,為區域協調發展作出貢獻;從創新機制上看,要加大對工商資本、金融資本以及其他社會資本進入林業的支持力度,在生態保護與産業開發相結合的項目上,提供稅收優惠,形成促進三北工程建設的合力。(記者 李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