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關鍵之年:三個關鍵詞看中國經濟大方向

2018-12-25 07:2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8年,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新華社發


江西省貴溪市經濟開發區加快銅加工産業轉型升級。記者 胡曉軍 攝



【經濟界面】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關鍵之年必須謀劃關鍵之策。

面對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五個堅持”和“六個穩”勾勒出2019年中國經濟工作的大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9年中國經濟的航船指明了行駛方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關鍵詞1:機遇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2018年,中國經濟雖經歷風雨和挑戰,但依然穩健前行。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實現6.7%的增速,城鎮新增就業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物價保持溫和上漲,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穩妥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自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經濟在恢復,但近期,下行風險有所加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秘書長林建海指出,當今世界處於大發展、大變革時期,全球經濟面臨諸多短期挑戰和多個重要中長期發展趨勢。

“這些變化將深刻影響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我們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林建海表示。

面對機遇和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明確判斷: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要善於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形勢,我們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保持戰略定力,抓住有利條件、防範化解風險,勇於擔當,積極作為,不斷開創商務發展新局面。”商務部部長鍾山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和加強黨對商務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在打好三大攻堅戰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經貿強國建設。

“受長期和短期、內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中國經濟穩中有變,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要著力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諸項工作,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要加強協調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

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看來,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關係,尤需改革的藝術。“宏觀政策要與産業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改革政策基本協同,從而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力求實現最大整體效果。政策的作用根本在於引導市場形成穩定預期,因此評判政策是否有效最終在於市場主體活力能不能激發、國內市場空間能不能打開,而不在於經濟增長速度高一點或低一點。”胡敏表示。

關鍵詞2:動力

壯大發展新動能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目前,中國各類市場主體數已突破1億戶。有經濟學家用“水大魚大”一詞形容過去10年中國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得好不好,既要從宏觀處看“水”,更要在微觀處看“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高層堅持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定向滴灌”給實體經濟、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力爭保持資産價格穩定,避免刺激樓市,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系列財政、稅收、貨幣、産業等政策,最終達到一個“最優組合”,去追求“最大整體效果”。

“最近中央出臺了一些穩定民營經濟發展信心的政策,市場信心有所恢復。但恢復市場信心、優化市場環境是持久過程,要久久為功,特別是要把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更好落實到位,讓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説。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完善有利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環境,提振市場信心,為經濟運行營造良好環境,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近年來,我國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速,以減稅降費支持實體經濟,加快落實負面清單制度……今年以來,面對風雲變幻的外部環境,中國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蹄疾步穩。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召開後,各級政府合力馳援,一系列紮實舉措緊鑼密鼓推開,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活力源於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這離不開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改革之手刪繁就簡,極大降低了制度成本;開放之手送往迎來,極大增加了中國資源要素的全球化收益。活力釋放,創新動力就能泉涌,發展的動能自然加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指出,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精準預調微調,引導市場形成穩定預期;著眼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擴大有效投資,降低民間投資準入門檻;推動消費供給升級,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穩定透明、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關鍵詞3:潛力

擁有足夠韌性 長期向好態勢不會改變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2019年的七大重點工作,件件都很實,樁樁指向潛力釋放。

張立群指出,中國正處於工業化與城鎮化關係調整的關鍵時期。加快理順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係,促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之間更好地融合與互動,加快改善大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硬體環境、市場和政府服務等軟體環境,促進産城融合水平較快提高,支持城鎮化率持續穩定提高,進而支持就業和收入持續增長,國內消費市場持續較快擴大,就能夠釋放中國現代化巨大的增長潛力,支持中國經濟邁入高質量持續較快增長軌道。

“從趨勢上可以看出,我國外貿市場多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個別市場的波動對整體外貿發展的趨勢影響有限,特別是我國進口潛力正在逐步釋放。明年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繼續加快,仍然具備有力的支撐。”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

展望未來,中國仍大有可為。今年“雙11”,18.82億件快遞讓市場再次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一些有助於強後勁的基建投資也將成為穩增長的抓手;消費升級更將帶來經濟新的增長點。

經濟發展潛力釋放,意味著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來到百姓身邊。

2019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將增加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根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專項附加扣除原則之一就是簡便易行。因此,專項附加扣除基本採用了定額扣除辦法,納稅人只需要申報相關信息就能享受相關專項附加扣除,減輕個人稅收負擔。

自2005年起,我國退休人員養老金已實現14連漲。多位權威專家表示,就目前我國的政策取向和制度設計來看,明年退休人員養老金仍將上漲,上漲幅度將維持在5%左右。廣西、山西、青海、吉林等地已密集發文,將穩步提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有些已明確基礎養老金上調金額,並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執行。

1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加大對創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實施所得稅優惠促進創業投資發展,要讓創投企業個人合夥人稅負有所下降、只減不增。

“減輕創新型企業的稅負,就是為創新力鬆綁。”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錶示,“此次減稅舉措進一步細化和精準,直接為創投企業和個人減稅鬆綁,這將有力地激發創投企業的積極性,進而促進中國的創新與創業,對於提升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中國的綜合競爭實力具有積極意義。”

“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化挑戰為機遇,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強調,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中央提出的“六穩”要求,做好穩外貿穩外資擴消費工作。要緊密結合各地區特點和優勢,完善政策配套,務求有關舉措落地生根,發揮實效。(記者 張翼)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