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文壇四十年:
變革與開放 建構當代中國文學新格局

2018-12-26 17:5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中國文壇四十年:變革與開放 建構當代中國文學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改革開放40年間,我們的文學生動地書寫、積極地參與到了這段歷史之中。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朝氣蓬勃、團結一心、潛心創作、銳意創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日前,在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首都文學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座談會上,作協主席鐵凝説。

1978年1月,《人民文學》發表了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被認為是新時期報告文學的發軔之作。40年後,作家葉梅依然記得這篇文章帶給她的震撼。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古華《芙蓉鎮》、李國文《冬天裏的春天》、張潔《沉重的翅膀》……這些寫于改革開放初期的作品獲得巨大社會反響,“深刻影響了同時代的讀者,為後人留下了真實鮮活的記憶,也喚起了大批文學青年對文學的嚮往和追隨。”葉梅回憶。

同時,各種文學思潮、創作流派開始涌現。

詩人葉延濱深有感觸:“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詩壇就是一本《詩刊》、一本年選、一篇年度評論、幾本名家詩集,而現在全國有十余家公開發行的詩刊,數百種民間詩歌社團不定期出版的詩刊詩報。詩歌完全進入了大眾生活,真正成為詩人的個性表達與創造。”

改革開放,為文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資源。報告文學作家黃傳會的創作感應著時代“脈動”:《中國一個縣》記錄改革開放初期的前進足跡;《憂患八千萬》反映國家扶貧攻堅計劃;進入新世紀,他又創作了《站在遼寧艦的甲板上》《大國行動——中國海軍也門撤僑》等作品。

改革開放,也讓中國文學置身於宏闊的國際文化背景中,建構新的格局。莫言、曹文軒、賈平凹、閻連科、麥家、劉慈欣……越來越多中國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推介到國外,2012年,莫言更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學在世界上有了更大影響力。

“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實現了從學習到對話的轉變,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文學的重要收穫。中國文學進入了新時代。”北京文藝批評家協會主席孟繁華説。

對世界文學的了解,也進一步加深了中國作家對本土文化傳統重要性的認識。孟繁華介紹,近年來,諸多先鋒文學作家重新回到了現實主義的文學立場,用心講述中國故事。“余華、格非、蘇童等不僅書寫了這個時代巨大的變化,對人性的開掘和書寫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今天,中國文學正向世界發出自己有力的聲音、建構起自己鮮明的形象,正進入繁榮發展的新時期。”中國作協副主席錢小芊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