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增速4年保持“第一方陣” 動能轉換加速——透視江西經濟新“洼地效應”

2019-01-30 17: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昌1月30日電 題:增速4年保持“第一方陣” 動能轉換加速——透視江西經濟新“洼地效應”

新華社記者 劉健、李興文、余賢紅

今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兩組數據引人關注:一是“快”,2018年全省生産總值同比增長8.7%,增速連續第4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一是“好”,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突破33%,潛力型産業加速向支柱型産業成長。

在這個用傳統眼光打量優勢並不明顯的中部省份,航空、VR(虛擬現實)、數字經濟、物聯網等一批新産業加速集聚。為什麼?靠什麼?

專家解讀説,在摒棄單純依靠成本優勢形成産業集聚的“洼地效應”時,江西正在以全國、全球視角配置新興産業的價值鏈,形成“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的新“洼地效應”,換道超車成效明顯。

新興産業百花齊放

位於南昌市九龍湖地區的VR主題樂園是市民休閒的好場所。時空旅行、極速賽車、高空滑行……40多種國際頂級VR遊樂設備讓人們暢享“黑科技”的刺激。

3年前,南昌啟動城市級VR産業規劃時,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還只是一個抽象名詞,現在它已從概念逐漸變成現實。但其意義遠不止于遊戲娛樂,它的前面是萬億級新興産業,有望引領新一輪産業變革。目前南昌市已吸引VR相關企業200多家。

對新經濟的渴望源於江西對經濟結構的“切膚之痛”。以物流成本為例,之所以江西物流成本較高,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工業産品附加值低、産品結構不合理。有人曾形象地打比方説:“同樣的運費,別人車裏裝的是芯片,我們裝的是銅管。”

VR産業、航空産業、數字經濟……江西緊緊盯住世界産業發展大勢和自身特色優勢,大力擁抱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短短兩三年時間,新經濟在江西呈現“百花齊放”的喜人態勢。阿裏巴巴與江西開啟深度合作,華為在江西建立開放實驗室。

在距上饒高鐵站不遠處的江西(上饒)數字經濟示範區,一棟3萬多平方米的創意産業大樓剛建成便被18家大數據企業“裝滿”,另有30多家企業排隊進駐。

為進一步推動産業上規模、增效益,江西今年實施“2+6+N”産業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即打造有色、電子信息2個萬億級産業,裝備、石化、建材、紡織、食品、汽車6個五千億級産業,航空、中醫藥、節能環保等N個千億級産業。

2018年江西新興産業用電量增長50.4%,而鋼鐵有色等四大高耗能産業用電量下降0.74%。“一升一降,説明江西經濟離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更近了一步。”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説。

從“多點開花”到集聚成鏈

去年12月下旬,通勤航空“江西快線”開始試運行,即將正式載客運營。屆時,人們從南昌、贛州、景德鎮等地出發將可以實現“打飛的”。

補短板、強弱項、爭機遇,江西以全産業鏈思維力推“航空強省”。以製造為主的江西航空産業格局,正加速向以製造為核心、航空運營為主幹、航空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航空産業體系升級。特別是民航江西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的設立大大促進江西航空製造産業研究、生産和適航審定環節的溝通協作,助推航空産業集群發展。

起步之初就推動産業集聚成鏈,並以此精準配置政策資源,是江西發展數字經濟、VR産業、物聯網等新産業的重要一招。

鷹潭這個過去主要靠“吃銅錢”的單一工業主導型城市,正吸引物聯網企業集聚。智慧水錶、智慧路燈、智慧井蓋……一波新應用在這裡落地生根。截至去年10月,鷹潭市物聯網企業已入駐150家,涵蓋上遊研發、下游製造。

以南昌航空科創城、贛州稀金科創城、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上饒大數據科創城、鷹潭智慧科創城為代表的“五大科創城”,猶如一個個磁場吸引新經濟企業和人才入駐。

完善創新鏈支撐産業鏈

新經濟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産業,沒有創新鏈的支撐,難以適應科技進步的迭代速度。

上饒市中科院雲計算中心大數據研究院成立僅兩年多時間,這家研究院就成功上線4款應用産品,其中一款汽車物聯網應用已有800多家企業入駐。

“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産品出來!”上饒市中科院雲計算中心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洪學海説。自2016年8月以來,大數據研究院已申報省級項目16個,與有關企業簽署合作協議11個,成為當地數字經濟的重要“引擎”。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江西新增國家級平臺載體37個。其中,既有像北航江西研究院、江西北斗應用研究院這樣的高端研發平臺,也有一批為産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資本平臺。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江西提出要推進十大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十大省內外重點共建創新平臺、十大産業重點創新平臺建設,力爭新增15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0家科技協同創新體。

“以創新鏈的崛起推動新經濟産業鏈的整體提升。”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楊貴平説,2018年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1.6%,佔規模以上工業的17.1%。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