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春節旅遊,消費潛力怎樣挖

2019-02-03 08:2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第二屆新春花燈會在遼寧大連金石灘文化博覽廣場開幕。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福建漳州市南靖縣雲水謠古鎮風光秀美。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北京地壇公園春節文化廟會準備就緒。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北京門頭溝清水鎮冰雪節活動現場。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現場,市民在選購年畫。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春節假期臨近,很多人已經踏上了回家的旅途。春節假期將成為2019年第一個適合出遊的“小長假”,如今,除了闔家團聚、走親訪友,旅遊也成了一種時尚的過年方式。從攜程網發佈的《2019春節長假旅遊趨勢預測報告》來看,今年春節長假預計將有超過4億人次出遊。

2018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開啟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時代;隨著千家萬戶踏上旅途,大眾的旅遊需求日趨多元化;科技的日新月異也為旅遊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報告預計,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將超過6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5.6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9.5%和10%。

文旅融合 消費需求不斷升級

距春節放假還有幾天的時間,成都市民陳紅已早早給家人訂好了去西安旅行的機票。今年他們準備在西安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再拼上年假去看看周邊的歷史文化小鎮。“西安歷史文化厚重,我們準備帶孩子去看兵馬俑、博物館,感受一下在網上一直很火的回民街美食。”她説道。

春節意味著家庭團聚,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此時帶著父母、孩子同遊,感受“異地團圓”的喜悅。從飛豬平臺發佈的春節出行數據可以看出,今年43%的人選擇出境或者在國內旅行過年。

從假期預訂情況可以看出,近幾年遊客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簡單的“遊樂”“觀光”,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非遺、自然遺産與旅遊融合的體驗活動、研學旅遊、親子互動,以及文化展演、博物館、文創基地都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喜愛,更多人希望能夠通過旅行增長見識、拓寬視野。數據顯示,2018年國慶期間,文化類景區門票消費同比增長58%,文化展演吸引遊客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2%。根據文旅部抽樣調查結果,2019年元旦期間超過90%的受訪遊客參加了文化活動,前往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和科技館的遊客平均高達45%以上。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旅遊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婷婷表示,2018年開始的文旅融合大趨勢,會帶來一場新內容革命,旅遊的內容因文化的介入,其生産、分發、消費都將被顛覆,而文化的內容因旅遊的融入也可以創造獨特的場景價值和流量經濟。

2019年,文化旅遊將持續走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遊客的核心訴求正在從美麗風景轉向美好生活。

“以文化促進旅遊,既包括文化資源,還包括文化需求、文化創意。”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指出,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動機保障,文化創意提升了旅遊産品的品質;同時要加強對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思考文化資源能不能、怎樣運用到旅遊發展中。

科技助力 智慧旅遊方興未艾

來到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造型各異的大型冰燈如同藝術品般呈現在遊客面前。一組長達320米的“最長冰滑梯”成為最受歡迎項目。不少排隊的遊客已經準備好了手機和相機,準備拍攝“網紅同款”短視頻。

哈爾濱的冰滑梯,重慶的“輕軌穿樓”,廈門的“土耳其冰淇淋”,西安的“摔碗酒”……在過去的兩年裏,不少城市和景區由於短視頻的傳播快速成了“網紅”,每逢假期,都有一大批年輕遊客慕名而來,“打卡”拍照。

隨著年輕遊客成為旅遊市場的主力軍,他們更加個性化的旅遊需求,以及對互聯網應用的偏好,引領了旅遊市場的新潮流。從攜程網發佈的春節旅遊趨勢預測報告來看,趁著春節假期帶著老人、孩子旅遊的80後、90後成為出遊的主力軍;00後則成為春節出遊的新興群體,旅遊過年的00後中,一半以上是大學生。

不僅短視頻、網絡直播為旅遊帶來“網紅效應”,旅遊網站上用戶原創的遊記、攻略,甚至一部電視劇、一期綜藝節目、一場電競比賽都會成為這些年輕群體集體旅行的原因。

同時,這也為線上IP轉化為旅遊産品提供了較大的增長空間。隨著科技與旅遊的深度融合,電影、戲劇、遊戲等領域的知名IP將轉化為線下可體驗的沉浸式場景、主題樂園的虛擬互動娛樂産品等,主題特色和現代感將吸引大量粉絲群體遊客。

科技與旅遊的融合發展讓旅遊産品不再千篇一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VR、AR等技術的應用讓智慧旅遊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8年,一批旅遊目的地和景區已經使用新技術和新媒體進行了轉型嘗試。如雲南推出的基於移動旅遊服務的“一部手機遊雲南”,語音導引、買票、找廁所、投訴等多項功能為遊客帶來便捷的服務,還推出了慢直播、AI識景、精品線路智慧推薦等創新功能;面向全面旅遊解決方案的飛豬升級版未來景區,以智慧票務、智慧導覽、景區大腦、旅行新零售、物聯網及支付解決方案6大功能全面提升遊客的遊覽體驗。

消費升級 品質旅遊風生水起

今年春節假期,旅遊消費再度升級,遊客對旅遊品質的關注正在提高。攜程網發佈的數據顯示,預訂攜程4、5鑽級産品的用戶比例高達91%。家庭出遊更注重私密、個性化、高品質,選擇“私家團”“私人定制”旅遊服務的消費者大幅增加。

定制旅遊、高端旅遊的火熱體現了遊客對品質旅遊的關注。隨著遊客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對品質生活的要求,“品質化”成為旅遊市場的重要趨勢,旅遊需求開始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員唐曉雲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旅遊品質化消費,表現為遊客的關注對象從單一的交通、住宿和著名景區延伸到目的地商業體系及生活環境。目前,約七成的遊客出行選在了非景區,超過50%的遊客表示對將要去的旅遊目的地非常了解。

與此同時,遊客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的要求,以及對個性化、特色化旅遊産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此,厲新建表示,過去,我國旅遊業的競爭力主要表現在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等先天要素上,而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更關注後天要素,在保障旅遊安全、優化公共服務上加大力度,只有擁有了優質的旅遊服務與産品、優化的産品素質和環境、優秀的發展理念和制度,旅遊業才能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旅遊消費需求的變化將為旅遊市場的整體生態帶來影響。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在個性化的需求進一步凸顯的背景下,旅行社、在線旅行代理商以及目的地推廣機構等,必須適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商業模式,持續研發新産品和提升服務品質。未來,只有真正為遊客帶來品質和價值的商家才能生存和發展。

注重個性 深度體驗更受青睞

春節是出境遊的旺季,許多國家已經進入了歡度“中國年”的準備時間。從攜程網今年春節的預訂人數看,從1月31日起,出遊人數顯著增加,特別是歐美等出境遊開始進入高峰。驢媽媽旅行網的數據同樣顯示,“海外過春節”成為熱門選擇,其中7天以上出境遊人次佔比達42%。

曾經,中國遊客出國“買買買”的狂熱讓外國友人驚愕不已。近年來,每年的出境旅遊人次、出境消費數據都在增長。然而,出境遊消費結構卻發生了變化,購物的比例下降,體驗、娛樂、升級服務的佔比上升。

今年27歲的朱英來自重慶,最近他和朋友剛剛去過泰國旅遊。“我們在購物上幾乎沒有花什麼錢,主要都花在了體驗東南亞文化和泰國美食。”他説道。

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發佈報告預測,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將超過6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5.6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9.5%和10%;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約1.6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

2019年,在出境旅遊持續火熱的同時,人們的旅行方式、旅行理念開始悄然改變。年輕的旅遊者會講英語,了解外國文化,追求品質和個性,因此出境自由行的需求在增長,對深度城市休閒、療休養、自然探索、戶外運動、美食等個性體驗需求正在增加。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出境遊客滿意度專項調查數據,2018年,遊客在目的地期間用於餐飲的支出比重從2017年的1.96%增長到14.13%,用於住宿的支出從1.59%增長到21.47%,用於文化娛樂的支出從0.79%增長到24.38%,與此同時,用於購物的支出則從34.34%下降到16.48%,參團費用則從46.61%劇減到16.20%。

對此,戴斌表示,如今人們更加注重旅行中的個性體驗和文化體驗,餐飲、文化娛樂、住宿消費等承載美好生活品質的項目獲得了快速發展,而委託代購、親友送禮、衝動消費支撐的購物消費和走馬觀花的景點“打卡”消費已經大幅下降。(記者 魯元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