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草原生態保護急需科技發力

2019-02-19 10:14 來源: 自然資源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時代,草原發展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成為國家重大需求與千年大計。針對我國草原保護面臨的草原退化形勢依然嚴峻、草原退化區域性特徵複雜,草原治理成本高、施策效果緩慢等棘手難題,中國農科院草原研究所的丁勇研究員等發表文章提出,加快草原科技創新,助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

文章認為:“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是解決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的關鍵。運用科技推動草原畜牧業生産提質節本增效,可能是有效解決草畜矛盾、促進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的重要途徑。”文章説,草原保護面臨地緣廣袤、問題複雜、科技貢獻率低等諸多挑戰,草原資源和生態的保護與建設必須建立在對生態系統科學現象的清楚認識,以及對生態系統運行規律準確把握的基礎上,予以精準施策,方能事半功倍。

文章分析道:目前,我國草原(草業)科技貢獻率不足30%,遠低於國外草業科技貢獻率(已達到70%以上),科技支撐能力提升任務緊迫而艱巨。首先,草原生態和生産功能發揮的關鍵機制還沒有徹底弄清,基礎研究薄弱;其次,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的重大技術創制缺乏突破性成果,轉化率低;第三,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的成功模式短缺,示範推廣難度大。新時期草原保護要求從資源、生態、經濟、環境等多維度破題立新,但長期以來,我國草原科技發展多偏重於基礎理論的研究與技術的創制,技術集成與模式優選未能實現同步發展。

對此,丁勇等提出多項政策建議:

加大科技投入,補齊草原保護研究短板。國家急需加大對草原科技投入,通過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符合條件的草原科研活動進行支持。通過專項資金對以産業為主線構建現代産業技術體系進行支持,目前僅僅對牧草生産為主的草産業有一定支持,忽略了草原生態産業。通過基本運行經費、基本科研業務費等對草原科研院所改善科研基礎條件、開展自主研究等進行支持。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改善區域草原科技創新條件,加強草原科技創新支撐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草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加強基地建設,打造草原科技創新舞臺。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野外科學觀測站等創新基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長期以來,草原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薄弱,目前,面向草原生産領域,僅有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挂靠蘭州大學),雖然建設了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野外試驗站等,但功能比較單一,缺乏綜合試驗基地。建議我國儘快完善草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面向草原資源與生態保護領域佈局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草原生態保護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立國家草原科學數據共享中心,完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草原典型領域、典型生態系統的科學佈局。

加快草原科學研究隊伍建設。目前,草原科學研究基礎薄弱,從事草原科學研究的單位普遍存在人才結構配置不合理、人才隊伍工作機制不完善、建設投入不足等問題。人才短缺從根本上影響了國家對新時代草原工作者的需求。針對人才問題,需要依據現有的科研工作及未來的科研發展,明確所需的人才及其結構,制定詳細的人才隊伍建設計劃,需要通過重大科研項目培養和提升草原科技領軍人才,利用重大項目資源聚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投入到我國草原科學研究中來。

啟動實施國家草原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工程)。從領跑前沿基礎理論、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和加強技術集成與示範等方面,儘快啟動實施國家草原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工程)。

基礎前沿研究領域,應重點研究草原生物多樣性維持與生態系統功能提升的關鍵機制、草原土壤肥力維持與提升的關鍵機制、草原關鍵生態草環境適應的生物學機制、草原植被對土壤系統的反饋機制。

關鍵技術創制領域,應重點研究退化草原植被系統修復與重構的關鍵技術、草原土壤肥力維持與功能提升關鍵技術、草原信息化管理與智慧牧場建設技術、草原生物和非生物災害精準監測與預警關鍵技術、草畜平衡與草原生態經濟耦合關鍵技術、多尺度草原生態資産核算業務化與生態補償技術。

集成轉化示範方面,應重點開展蒙甘寧草原生態保護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新疆山地草原生態保護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青藏高原草原生態保護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雲貴川黔草山草坡保護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