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假慈善“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2019-02-22 07:5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慈善事業凝聚社會愛心。慈善領域如果出現詐捐、騙捐、冒用慈善名義等行為,傷害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感情,對社會誠信將造成巨大損害。為此,作為慈善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和各級民政部門在加強監管和服務,促進發揮積極作用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有關部門一道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嚴管就是厚愛。作為慈善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進行慈善組織的日常監管,是民政部的重要職責。”民政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為推進慈善組織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慈善捐贈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協同機制,發改委、民政部等40個部門聯合簽署了《關於對慈善捐贈領域相關主體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慈善捐贈領域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將慈善捐贈領域納入社會信用體系範疇。

據了解,截至2018年年底,民政部先後將58個慈善組織列入守信紅名單,8個慈善組織列入失信黑(灰)名單,及時進行信息共享,在聯合激勵和懲戒、接受社會監督的同時也對有關社會組織起到了示範和警示作用。

“同時,民政部對慈善領域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出動,準確出擊。不僅挽回了人民群眾的損失,挽救了慈善事業在群眾中的形象,也使一些慈善組織能夠及時認識到其違規行為危害性,及時中止或補救。”民政部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2018年,民政部又下發了《民政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慈善醫療救助活動監管的通知》,部署地方民政部門通過全面排查、依法查處、嚴肅規範等方式加強慈善醫療救助活動,並組織民政部本級登記的慈善組織開展自查。”

“下一步,民政部還將繼續加快健全完善聯合執法機制、投訴舉報機制、公開曝光機制等制度,特別是加大對信用管理手段的應用,通過與其他部門聯動,推進慈善領域的失信懲戒措施落地,讓假慈善‘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民政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説。(記者 任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