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件小事盯三年……總理報告的金句背後,藏著這樣的深意

2019-03-09 21:27 來源: 上觀新聞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

聽政府工作報告,很多人有個習慣:數掌聲。

記者曾經也數過,去年,我們還專門分析過掌聲裏的“結構密碼”。

但今年在現場,我們先不數了。掌聲太多了,還有比它更精彩的故事。

人們願意為一份報告鼓掌,尤其是在念報告的過程中鼓掌,大致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聽到了“金句”;一種,是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幹貨”。

常見的工作報告,幹貨有,但行文周正,有時難免有些“幹”。也有些報告——特別是一些基層地方——寫起來文采飛揚,聽著“金句連篇”,卻沒什麼幹貨,經不起推敲。

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作完,很多代表和媒體記者在人民大會堂説,“這是一個好報告”。這句話年年都説,但絕不是一句套話。

為什麼是“好報告”?好就好在,它既有金句,更有幹貨。像“政府幹的,都應是人民盼的”,就是金句;一串長長的減稅降費清單,就是幹貨。

作為中國一年的行動任務書,同時擁有金句和幹貨,它稱得上“文質兼優”。

但我們更需要讀到背後的意思。


2

先來看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為了它,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裏至少盯了三年。

2017年,李克強説“今年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話念了一半,就被熱烈掌聲打斷。2018年,他講到“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又一次被掌聲打斷。

今年,這件事又被提出來了。“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人們聽到這些已經忍不住要鼓掌,而總理還有一句話:

“規範套餐設置,使降費實實在在、消費者明明白白”。

全場熱烈掌聲,還特別熱烈。原因大家都懂的:手機人人都用,總理道出了一個幾乎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槽點”。而放到改革的大語境裏,“提速降費”所折射的,還不只是一個手機的問題。

提速降費的核心,是運營商向用戶讓利——嚴格來説,是順應市場和用戶的真實需求,改變過去那些早已不合時宜的、阻礙市場效率、妨礙用戶體驗的規定。這些規定,有的來自所謂“體制機制”,還有為數不少的,是來自長期積習産生的既得利益。

改革是大勢所趨,但改革是艱難的,難就難在敢於在核心環節動手,特別是向既得利益開刀。這就不僅要有量化目標,有時間表,有“一竿子到底”的決心;也要有一雙銳眼,隨時能發現各種可能出現的閃轉騰挪甚至陽奉陰違,並終結它們。

做到這些,既需要改革主體自覺,也需要充分的外部督促。而電信改革如此,其他種種領域的改革,是不是很像呢?

如果把運營商的角色替換為廣義的“政府”,把用戶的角色替換為已經突破1個億的市場主體,你會發現,讓總理緊盯不放的,並不是一個小問題。

3

《政府工作報告》最重量級的“幹貨”之一,應該是宣佈今年全年要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具體來説,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要降到13%,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現行10%的稅率要將至9%,所有行業的稅負,都要確保“只減不增”。

這些話,都是在現場迅即引來掌聲的。大規模減稅,以及各種形式的降費——既包括社保這樣的大頭,也包括電費、過路費這樣其實並不小的“小頭”,是政府向市場釋放的最直接的善意,也是“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是既公平又有效率的政策”。

請注意,後面這句定性的話,過去是不常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裏的。特別要把它寫進去,意思很清楚:在經濟形勢並不讓人樂觀、市場亟待提振信心的當下,減稅降費會是一場“及時雨”。

而它的效用,仍是要靠不折不扣的落地來體現的。

給企業減負2萬億,也就是政府“割肉”2萬億。李克強沒有諱言,這對各級財政會有“很大壓力”。緊日子是避免不了的,但涉及市場信心的事,政府承諾一齣,就沒有迴旋餘地。

“我們要切實讓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有明顯減稅降費感受,堅決兌現對企業和社會的承諾,困難再多也一定要把這件大事辦成辦好。”對各級政府來説,從總理的承諾裏,至少可以讀到兩層意思:

第一層就是剛説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政府是沒有退路的,也不能想著找退路。有些事的手勢更要改一改。比如明確的一條:在徵繳社保時,“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曾經有一些地方政府,試圖用這一招拿來解決自己的“囊中羞澀”。但總理明確説了:不行。

第二層,政府也不妨從更積極的方面看待短期的“割肉”。

減稅降費,是為了“放水養魚”,道理就跟前些年始終談“簡政放權”一樣,“政府權力的減法”,是要換“市場活力的乘法”。比之消極地“勒緊褲腰帶”,完全可以用一些主動調整、主動改革的辦法,來順勢回應市場的需求,讓市場主體在真金白銀之外,得到更多好處。

想通了這一點,改革的陣痛,就不會那麼痛,緊日子也不會那麼難過。

4

在今年的上海兩會時,我們曾經探討過一個問題:緊日子,並不等於是苦日子。

緊日子也可以過成好日子,關鍵看你怎麼過。對政府來説,很多事一把抓在手裏,責任和包袱會越來越重,日子也會吃緊。有時學會放一放,反倒是會放出一片天地。

再看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反反復復強調的,正是這一個“放”字。

細讀報告,你可以發現幾處風格相近的表述:

“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具有無限的創新創造潛能,只要充分釋放出來,中國的發展就一定會有更為廣闊空間。”

“我國有上億市場主體,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

“我國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人才隊伍,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就一定能夠迎來各類英才競現、創新成果泉涌的生動局面。”

這種“我國有……,只要……,就一定能……”的句式,其實道出的是中國經濟社會的一個本質特徵:中國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有規模巨大的各類人才,它們恰恰是一個大國最重要的基礎資源,用好了,也就是最大的競爭優勢。

怎麼把這些用好,關鍵就在這一個“放”字——要釋放人的潛力,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釋放科研人才的創造力,這一切都離不開政府方的“放權鬆綁”。

“放管服”,打頭的就是“放”。這也是多年來中國發展的一條成功之道——放開,才有開放。在不應由政府干預的地方,在不應被行政性資源壟斷的地方,該放鬆的要放鬆,該放手的要放手。

這是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著力強調的事。今年,李克強總理的話更明確:“政府要堅決把不該管的事項交給市場”,“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政府部門做好服務是本分,服務不好是失職”,“決不允許刁難企業和群眾”,“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

這一句句被人們挑出來的“金句”,都指向一個關鍵:尊重市場。


5

不用諱言,今天的中國發展面臨的困難會更多。用總理的話説,“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

但“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幹勁不能鬆懈”。中國人的骨子裏不會懼難,更不會隨便認輸。

打硬仗,關鍵在選招數。只要選對了招數,把該做的做到位,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尤其是經濟遭遇的壓力,都是可以化解的。

35頁的政府工作報告裏,最重要的招數,大概還是那四個字:尊重市場。

“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的思路和辦法破解發展難題”,並且,“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這是改革開放40年建立起的共識,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路徑。前方縱有坎坷牽絆,最重要的,還是堅持這個共識,走通這條路徑。

尊重市場,相信市場,市場就會帶給你信心。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個潛臺詞,你讀到了嗎?(作者:朱珉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