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甘肅敦煌:大漠搭起“小拱棚” 農民增收有保障

2019-04-01 14:3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蘭州4月1日電(記者 周嘯天、侯韶婧)春分節氣剛過,甘肅省敦煌市的農田上已是一派熱鬧景象。農民魏軍魁家的瓜田播種了大半,但他在春天的農活兒還遠沒有完成。只見他徒手把一根竹條彎成拱形,再將兩端插進相鄰的田壟中;十幾根竹條這樣排列開來,就構成了溫室“小棚”的雛形。

遠處,一排排齊腰高的拱棚已經架好。這種拱棚以竹條作骨,再用塑料薄膜覆蓋,拆裝簡易,成本低廉,好像瓜苗頭頂的一把“保護傘”,被瓜農形象地稱作“小拱棚”。

先前,西北大漠變化無常的天氣一直讓魏軍魁撓頭。“我們這裡種田不容易,經常變天,哪怕到了4月份,也會出現霜凍。”他説,“夜裏頭一陣風刮過去,瓜田恐怕就顆粒無收。”

“小拱棚”其實是一種促早栽培技術,用人工干預氣溫和地溫的方式,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時促使作物提早萌芽。2017年,聽説有新技術可以降低風險,魏軍魁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自家的兩畝地上首先應用起來。

“太陽一齣來,裏面溫度上來得特別快,很適合蜜瓜出苗兒。”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魏軍魁介紹起“小拱棚”卻如數家珍,在它的保護下,瓜田畝均收入達七八千元,比先前增收3000多元。

拱棚中的溫和環境讓蜜瓜的上市時間提前了15至20天。“小拱棚瓜的上市時間由以前的七月中旬提前到六月下旬,正好處在大棚瓜和大田瓜之間。”魏軍魁説,在這段“空白期”上市,可以讓每市斤蜜瓜多賣1元左右。

周圍的村民看他收成好,也紛紛應用起來,“小拱棚”就這樣落地生根。今年,魏軍魁所在的黃渠鎮將有1000多畝瓜田搭起小拱棚。

“小拱棚”為瓜苗遮擋了狂風橫雨,卻沒有隔絕陽光和空氣。和蜜瓜打了十幾年交道,魏軍魁深知,只有享受到充足的日照和明顯的晝夜溫差,種出的瓜才甜。“我們等長出了‘瓜麻子’就把拱棚取掉,這也是小拱棚的優勢之一。讓我們的瓜和大田瓜一樣去露天生長,這樣的瓜才好吃。”他説,這兩年,黃渠産的“小拱棚”瓜不僅在省內熱銷,還在毗鄰的青海省成了搶手貨。

“小拱棚”種瓜的技術並非在敦煌土生土長,而是引進自同樣有種瓜傳統的新疆地區。敦煌的農業技術人員並沒有照搬照抄,他們先是經過長期試驗,找到了最適合使用“小拱棚”種植的蜜瓜品種,又根據敦煌的氣候特點做了改良。“敦煌這裡的風更大,所以我們用的塑料薄膜更厚,保溫性更好。”魏軍魁介紹,“小拱棚”畝均成本1500元至1800元,是鋼架大棚的約六分之一。

兩年多來,從初來乍到到備受青睞,“小拱棚”給敦煌的瓜農帶來了看得見的保障和實惠。今年,魏軍魁打算在自家的全部12畝瓜田上都蓋起“小拱棚”。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