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進中歐關係乘風破浪不斷前行

2019-04-09 18:56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經中歐雙方商定,並應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4月8日至12日赴布魯塞爾舉行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赴克羅地亞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正式訪問克羅地亞。

這次訪問具有多邊外交與雙邊外交相結合,有助於推動中國與歐洲雙多邊合作不斷發展。

中歐關係長期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中歐雙方不僅在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合作不斷增加,雙方也形成了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等重要合作機制。

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出席第二十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雙方領導人將就中歐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見證簽署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文件。2014年,中歐提出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2018年,中國政府發表第三份對歐盟政策文件。雙方迄已建立近70個磋商和對話機制,涵蓋政治、經貿、人文、科技、能源、環境等各領域。這些足以表明中歐關係的發展有著高度的戰略共識和廣泛的利益基礎。

中歐務實合作是雙邊關係的重要基礎。中歐雙方經貿合作密切。歐盟是我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我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盟已連續14年保持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發展好同歐盟的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之一。

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歐貿易額6169.2億美元,同比上升12.7%。2018年中歐貿易額達到6822億美元,同比增長10.6%。歐盟是我國累計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目前,中歐雙方各在能源、科技、氣候變化、城鎮化和青年、教育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中歐雙方合作領域廣泛,合作不斷深入,加上兩國並無戰略衝突與地緣政治矛盾,這些都促使務實合作成為雙邊關係的重要基礎。

中歐雙方應攜手合作應對全球變局。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絡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時,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與此同時,歐洲內部也面臨著諸多難題,英國脫歐久拖不決,德國領導地位因難民問題衝擊受損,法國國內矛盾加深,意西等國財政壓力增加,這些都使得歐洲一體化面臨挑戰。

中國和歐盟都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參與者和塑造者,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也是各自改革與發展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在當前全球不確定不斷增加的關鍵時刻,雙方之間唯有攜手合作才能砥礪前行。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合作是新型發展合作的典範。自2012年以來,每年都會舉行中國—中東歐國家(16+1)領導人會晤,而且中國領導人也大多會利用此契機對會議東道國進行訪問,實現多邊與雙邊外交相結合,推動中國—中東歐合作不斷取得新發展。本次會晤以“搭建開放、創新、夥伴之橋”為主題,將回顧總結自去年索非亞領導人會晤以來“16+1合作”的最新進展,同時結合新形勢深入探討下一階段“16+1合作”的重點工作方向,並就促進各領域務實合作出臺一系列新舉措。

“16+1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開啟的,雙方建立了這一聚焦務實合作、共同發展的跨區域合作平臺。多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始終秉持開放性、實效性、包容性原則,機制建設日趨成熟,各領域成果豐碩,開創了多邊開放合作新模式。“16+1合作”不是封閉排他的小圈子,而是公開透明的大平臺。“16+1合作”涵蓋歐盟成員國和非歐盟成員國,既有利於促進中國同歐盟合作,也有利於促進歐洲內部均衡發展。

中克兩國關係的發展是中歐互利共贏的真實寫照。自1992年中國與克羅地亞建交以來,雙邊關係發展穩定。如今克羅地亞作為歐盟成員國和中東歐地區重要國家,在地區與雙邊多層次同時與中國發展關係。

此訪是中克兩國建交以來,中國總理首次到訪克羅地亞,對鞏固中克傳統友誼,推動兩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助力中歐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國與克羅尼亞貿易逐漸增加。2017年中克雙邊貿易額13.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2018年,雙邊貿易額超過15億美元,繼續保持增加態勢。以此同時,中國對克羅地亞的投資也不斷增加。中國企業承建了克羅地亞重要項目佩列沙茨大橋。此次訪問,雙方還將簽署多個合作協議,推動兩國關係更加務實發展,成為中歐雙方互利共贏的體現。

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的中歐關係已經走在前列,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今年首次出訪均選擇了歐洲,體現了中國外交對歐洲方向的高度重視。只要雙方堅持互利共贏、相互尊重和務實合作,就有望推進雙方關係在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中不斷前行。(北京市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員 陳觀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