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基層就業,如何從“趨勢”到“常態”

2019-04-16 07:4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下得去,更要留得下、幹得好——
基層就業,如何從“趨勢”到“常態”


河北省南和縣賈宋鎮蘇史張村大學生村官高玉(左)幫助農戶在大棚內進行吊秧。新華社發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墅村,四名大學畢業生在商討自己所創辦的民宿和農業公司的規劃。新華社發

編者按

又一個畢業季。各地高校紛紛開啟“春招”模式。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既是民生,也是國計,事關廣大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關高等教育健康發展。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與此同時,各地各高校紛紛出臺政策意見,拓渠道、穩就業。截至目前,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工作找得怎麼樣了?與往年比,有哪些新變化、新特點?促進大學生就業,哪些問題需要思考?

從今日起,本報將持續關注就業問題,為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實現建言獻策。首期,我們聚焦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共同探討如何構建讓大學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

24歲的古麗米熱最喜歡的風景,是新疆伊爾克什坦口岸園區的日光。作為北京林業大學2017屆本科畢業生,兩年前她放棄了在北京的工作機會,報名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成為這裡的一名基層工作者。

從最初的不適應、苦悶,到工作中游刃有餘,如今的她,成了單位同事口中“愛笑的小米粒”。她説,在新疆的每一天,都是奮鬥的一天,都是能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一天。

近年來,國家積極出臺各種鼓勵基層就業的政策,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把目光投向了基層,就業心態更趨理性、務實。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對此心存糾結:有人擔心發展受限,也有人擔心期待與現實落差太大。

那麼,如何讓大學生下得去、留得下、幹得好?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從“趨勢”到“常態”,又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1.大學生基層就業,有數量更要有質量

“請朋友圈各位走過路過的幫我選擇一下,A還是B?”這兩天,上海某高校2019屆畢業生林然在微信朋友圈裏曬出了兩份offer。

“一份是老家基層機關事業單位的文職工作,一份是省會私企的技術崗位,各有利弊。我和爸媽分析了好久,實在選不出來。”隨著簽訂合同日期的臨近,她決定在朋友圈求助:“哪份工作被選的多,我就簽哪個。”

近年來,就業空間較為寬廣、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就業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讓基層逐漸成為眾多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8年近2000名在讀和已畢業大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82.3%的受訪大學生考慮到基層就業。但在“下得去”的格局已經初具雛形的情況下,“留不住”“幹不好”“流不動”等問題也難以回避。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蔣承在2003年至2017年之間8次對全國高校畢業生進行抽樣調查,歸納了我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趨勢的基本特徵。他發現,從生源地與就業地分佈來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的主體是來自縣城、鄉鎮和農村的學生。而從人力資本水平與就業地分佈來看,選擇基層就業的比例與學歷層次呈負相關,基層就業的畢業生學歷以本科和專科學歷為主,且專科生選擇基層就業平均率高於本科生;學業成績排名中下等的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就業的人數更多。

“這説明選擇基層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人力資本水平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從趨勢到常態,需要實現的是更高質量的基層就業。”蔣承告訴記者。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林然式的迷茫,使得不少大學生在面對基層就業選擇時顧慮重重。

北京林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聞亞告訴記者,這種在“入口”處的不堅定、沒想好,是導致基層就業質量不足,甚至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去基層工作,把它當成一個跳板,把自己當作一個過客,而不是真正想紮根基層。還有部分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是被動就業,工作中的想法如果得不到重視,很容易喪失工作積極性,造成流失。”

2.不下基層,不是怕吃苦,而是擔心發展空間受限

為何迷茫?去基層就業,大學生最看重的是什麼?最擔心的又是什麼?

記者隨機採訪了10余名大學生,發現多數不願赴基層工作的大學生都擔心基層工作瑣碎無聊,更有大學生擔心未來的人生會在一成不變中度過。

這與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祝軍曾做過的一項針對6500余名大學生的基層就業滿意度調查結果相同。他發現,待遇、生活條件和職業發展機會是阻礙大學生基層就業的主要因素,而在這其中,職業長期發展機會越來越被大學生看重。

“實際上基層工作有些方面我覺得是很有挑戰的,也相對複雜。”高帥是清華大學2015級畢業生,已經在西藏拉薩達孜區德慶鎮工作了4個年頭:“工作中我會碰到很多具體問題,比如怎麼和群眾交流,做好群眾工作。我工作的地方,藏民很多,語言、生活習慣方面的問題都比預想要複雜得多。”

但這些基層工作所需要的素質能力,卻在大學生擇業、基層單位選拔以及後期工作的過程中被或多或少地忽略掉了。

一位地方人事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目前基層人員的招聘中,基本採取統一考試,其題型與國家公務員考試相差不大,並未體現對這些素質的要求。還有的基層用人單位選才過程中盲目追求高學歷,致使選拔的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專業不對口,無法勝任。

在蔣承看來,今天,去基層工作需要什麼樣的素質,要認真考慮和定義:“大學生綜合素質較高,但並不意味著所有大學生都能不加區別地適應基層工作,它對就業者有著相應的素質要求。特別是基層不同崗位,如公共事務部門、專業技術部門、中小微企業等,對就業者的要求更是有很大差異。但現有政策將大學生基層就業預設成大學生單向度的嵌入基層崗位,認為大學生肯定能適應基層工作,缺乏必要的融入指導,這也埋下了留不住人的隱患。”

此外,缺乏精準的基層就業指導也使得大學生對基層工作認識不足。

記者調研發現,儘管近年來,很多學校加大了基層就業宣傳力度,但由於人手不夠等原因,其主要精力放在了辦手續、開招聘會上。

“我還沒確定好工作方向,就要接觸大量招聘啟事,投大量簡歷,甚至一天面試好幾次。”北京某高校大學生周聰用“懵”形容自己去基層的選擇:“覺得工作地點離家挺近,就投簡歷了,面試也暈暈乎乎過了。學校負責實習就業的老師每天發招聘信息、辦就業手續都忙不過來,更別提能幫我們深入分析了。”

除了上述原因外,有專家指出,要實現大學生基層就業的高質量發展,更重要的是對當前政策進行調整。

記者梳理髮現,自《2003年就業工作通知》提出“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以來,中央基層就業政策經歷了由籠統到細化、由零散到系統的演變過程。2017年,《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印發,要求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務體系。但從地方政府角度,對大學生基層就業能力的關注以及後續政策的落實關注偏弱。

“中央政策給出了基本框架,但地方政策不具體、針對性不強、反饋機制不夠。”西部某高校就業辦教師劉飛告訴記者,近年來,其所在地方政府年年組團去一線城市招人,卻收效不佳:“有時就是走走過場,甚至有人帶著去年簽約的博士去招聘現場重新簽約,‘假裝’招了人,‘假裝’完成任務。”

“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大學生基層就業的過程中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但內容過於簡單,僅是對國家就業政策的嫁接,沒有結合地方就業的實際情況。還有些地方政府僅僅口頭落實政策,沒有為大學生提供便捷有序的就業渠道,導致大學生基層就業期望難以得到滿足。”一位不願具名的地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比如,一些地區為了滿足農村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鼓勵本地區學籍大學生畢業後返鄉就業,但僅提供了宏觀政策,並沒有提供精準的就業指導與廣泛的就業渠道,導致大學生返鄉就業的熱情不高。”

3.從“吸引人才到基層”向“為基層培養有意願、有能力的人才”轉變

如何讓大學生不僅下得去,更要留得下、幹得好?專家們建議,當前,大學生基層就業長效機制的構建迫在眉睫。

有專家表示,應將政策目標由“吸引人才到基層就業”逐步轉變為“為基層培養有意願、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將促進基層就業政策的著眼點由“畢業生求職時”前置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

這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通過多年觀察,祝軍發現,但凡是高校和地方政府互動良好的地區,基層就業人才的流失率較低:“一是在良好互動過程中,學生有了較為充分的渠道了解基層、去基層見習;二是在去基層工作後,有利於學校為畢業生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和關懷。”

在實證分析中,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馬莉萍發現,優惠舉措越明確、優惠力度越大的地區,基層就業的情況越好,注重長期職業發展的優惠舉措對畢業生基層就業的促進作用較大:“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應進一步細化、明確基層就業的各項政策,減少畢業生對基層就業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的擔憂,消除畢業生在基層和非基層地區之間流動和職業轉換的各種制度性障礙。”

聞亞建議,長期的跟蹤關懷機制必不可少:“基層就業學生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期,要及時做好激勵關懷、跟蹤幫扶,‘扶上馬’後,更要‘送一程’。”

“需要注意到一個趨勢,民營企業近年來成為吸納畢業生基層就業的主要單位。”蔣承補充道,“建議繼續發揮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主渠道的作用,進一步開發有利於發揮高校畢業生專長的管理型、技術型就業崗位。鼓勵畢業生參與企業創新,綜合運用國家對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企業的財政補貼、政策扶持,對中小微企業新招用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支持高校畢業生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力量。”(記者 鄧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