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發佈2018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04-29 09:37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發佈2018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總體穩步改善,仍在爬坡過坎

4月28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2018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去年,在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7%、總量達9.26萬億元的情況下,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仍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形勢依然嚴峻。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下降2.0%

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錢江介紹,去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優良天數比率為68%,與2017年相比保持穩定,13個設區市優良天數比率介於56.2%-79.7%之間。主要污染物中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濃度同比有所下降,臭氧濃度同比持平。其中,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2.0%,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去年,按照《江蘇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全省共發佈5次藍色預警、5次黃色預警、1次橙色預警。

水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104個國考斷面中,年均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為68.3%,較年度考核目標高兩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0%,優於年度考核目標0.9個百分點。長江幹流江蘇段總體水質為優,10個斷面水質均為Ⅱ類。淮河干流江蘇段4個監測斷面年均水質均符合Ⅲ類標準,與2017年相比水質保持穩定。太湖湖體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年均濃度均處於Ⅱ類,總磷和總氮年均濃度均處於Ⅳ類。列入省政府目標考核的太湖流域137個重點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4.2%,較2017年上升9.5個百分點。太湖湖體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56.0,同比下降0.8,總體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

去年我省對國家網82個土壤背景點位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結果顯示,有72個未超過《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風險篩選值,達標率為87.8%。此外,社會生活噪聲和交通噪聲仍是影響全省城市聲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生態遙感監測結果顯示,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66.2,各設區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處於61.4-70.7之間,生態環境狀況均處於良好狀態。

天藍地綠水清,今年這麼幹

去年“成績單”已出爐,那麼放眼今年,我省在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江蘇方面將如何發力,又面臨哪些難點?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夏明芳介紹,在大氣環境治理方面,今年將著力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加快重點行業污染治理設施升級改造,鋼鐵行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7月1日起,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兩個專項。

“目前空氣質量改善和污染減排的空間進一步收窄,因為前些年我們工作力度都比較大,容易做的事情大多數都已經做了,目前剩下的都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夏明芳説,此外,臭氧污染逐漸凸顯,成為影響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的重要因素,來自北方的外源輸入對我省空氣質量也造成一定影響。

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潘羽忠告訴記者,今年水環境治理目標為國考斷面優Ⅲ比例70.2%以上,主要入江支流、入海河流消除劣Ⅴ類。生態環境部門將狠抓長江保護與修復、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整治、飲用水源保護等。

與此同時,潘羽忠坦言,我省好水比例還需進一步提高,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到位,“我們將進一步壓實地方河長、斷面長責任,強化預警通報,每季度公開突出問題斷面。加快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污水收集能力、處理能力和達標排放水平。”

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王惠仲介紹,今年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將重點做好土壤防治法的貫徹實施工作,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立法,做好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成果分析應用工作和重點企業行業土壤調查工作,推動土壤污染防治示範試點。

一手抓監管,一手抓服務

去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江蘇開展“回頭看”。如今,整改情況如何?省生態環境廳環境監察綜合處處長盛學良介紹,截至目前,各設區市和省有關部門正按照整改方案要求,逐項落實整改措施。50個具體整改事項中,應當於今年3月完成的11項已取得明顯進展,基本完成整改任務,其他各事項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整改銷號辦法進行銷號,堅決杜絕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假裝整改。”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優質生態環境,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上,我省堅持既依法依規監管,又有力有效服務。

“對環境質量改善滯後的一些地區,比如去年以來徐州、南通等地大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小,我們開展精準幫扶,把服務送到基層。”省生態環境廳綜合業務處處長張雷介紹,生態環境部門還建立廳市會商機制,通過爭取,連雲港盛虹項目成功落地,騰出發展容量。我省還出臺環境基礎設施3年建設計劃,爭取金融對環境基礎設施提供長期低息支持。聚焦服務企業,以嚴管強化企業不敢污的意識,以真幫企業解決不會治污、治不好污的問題。建立“企業環保接待日”制度,組織開展“千名環保幹部與企業結對幫扶”活動,搭建環境治理供需平臺,解決企業在政策、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需求。組織銀企對接會,大力推進環保貸。累計有41個總投資61億元的項目獲銀行貸款18.2億元,其中七成用於民營企業。在政策實行過程中,體現民生優先,在執法監管過程中強化民生導向,對污染嚴重、整治無望的企業堅決“切一刀”,但是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刀切”。(記者 吳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