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改善民生 重慶財政支出的“優先項”

2019-04-30 10:56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改善民生 重慶財政支出的“優先項”
去年全市近八成公共財政用於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

4月29日,市財政局發佈消息稱,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3.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8%。各方關注的民生項目比如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均超過13.8%的平均水平,城鄉社區、節能環保支出增幅分別達到24.9%和35.3%。

市財政局負責人介紹,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重慶公共財政優先方向,民生投入佔公共財政支出保持在80%左右,從吃飽穿暖、衣食住行到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既量力而行、更盡力而為。

財政民生支出涉及24類科目

80%左右的錢花在了民生上,這筆賬是怎麼算出來的?該負責人解釋説,公共財政的支出科目分為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節能環保、住房保障等24類,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涉及一個長長的“賬單”。

2018年,全市財政支出4541億元,其中3579億元用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城鄉建設、農林水、交通運輸等方面,佔總支出的78.8%;其餘21.2%、總額962億元的支出是公共財政必須保障的,也是滿足大眾生産生活所需要的,包括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科學技術、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教育方面,去年全市支出681億元,其中市級111億元,增長10.2%,主要用於支持公辦學校基本運行,扶持民辦學校健康發展,支撐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

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去年全市支出772億元,其中市級427億元,增長12.9%,主要用於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提高養老金水平,促進就業創業,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産生活等。

醫療衛生方面,去年全市支出373億元,其中市級49億元,增長29.5%,主要用於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改革、建設基層衛生體系、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保障困難群眾看病就醫等。

每項民生政策都有特定的對象

“現在國家政策好,我們農村人也像城裏人一樣,按月有養老金了。”“看病的開銷少了,上個月做了漏腸手術,醫保報銷後實際支付的費用不到1000元。”“路橋費取消之後,我每年少了2000多塊錢的支出。”……

業內人士表示,每項政策都有特定對象,一部分人能夠享受到,有些人則享受不到,感受會有所不同。

該人士舉例説,取消農業稅、補貼糧食種植和農資購買,這些政策是針對農民的,城裏人就感受不到。再如,教育資助政策,主要是兜底解決家庭困難學生上學費用問題。政府建設公租房,主要是讓住房困難群眾住有所居,低收入群體的感覺會強一些。還有,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上調到5000元,原來的徵稅起點是3500元,現在3500元至5000元的這部分人不再繳納個人所得稅,感覺就很明顯。

民生投入大幅增加,成效明顯——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7%;學前到大學全程有資助,所有困難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城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鞏固在95%以上;村村都有衛生室,無論農村群眾還是城鎮居民,都能夠同等享受健康教育、預防接種、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醫藥健康管理、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婦幼衛生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年上漲。

集中財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

今年,重慶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市財政局人士介紹,從今年已經明確的民生政策看,教育方面,市級新增10億元,用於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高考改革等;社會保障方面,按平均約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醫療衛生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分別提高30元和14元,分別達到每人每年520元和69元。

“加大民生投入是一件好事,要把好事辦好更考驗智慧。”該負責人談到,資金上,不能脫離實際,不能違背財政“量入而出”的原則,以及預算法要求的“量力而行、收支平衡”;投向上,守住底線、突出重點,集中財力保障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管理上,體制機制要跟上,只有資金投入和體制機制齊步走,基本民生和托底救急一併保,民生改善才能越來越可持續。

據了解,市財政局正著手建三個機制: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機制,評估區縣財力並將其作為出臺支出政策的重要依據;支出政策監控機制,探索民生支出政策備案制度,規範過高承諾、過度保障的支出政策;基本民生托底機制,對有困難的區縣,通過基本財力獎補等托底,並審核其基本民生預算安排和監管其預算執行。(記者 廖雪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