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第四屆絲博會“一帶一路”減貧國際合作論壇召開

2019-05-14 07:47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攜手減貧合作 促進共同發展
——第四屆絲博會“一帶一路”減貧國際合作論壇召開

5月12日,第四屆絲博會“一帶一路”減貧國際合作論壇在陜西西安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就攜手減貧、改善民生、共謀發展等議題展開對話。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成功讓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此次論壇從中國減貧經驗出發,提出“攜手減貧合作 促進共同發展”的理念,推動了區域合作加速減貧進程的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

中國經驗為國際減貧提供範本

“經過70年的接續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我國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進程,取得了重大歷史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蘇國霞説。

在論壇上,蘇國霞回顧了70年來我國從實施制度改革、制定專項計劃緩解貧困,逐漸進入實施脫貧攻堅專項行動戰勝絕對貧困的歷史實踐。

“中國在經濟高速高質增長的同時保持了大規模減貧,特別是2012年以來年均減貧超過1300萬人。”蘇國霞説。

“當前,我國貧困規模大幅縮小,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年底的1660萬人,累計減少8239萬人,年均減貧超過1300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實現了農村85%左右的貧困人口脫貧,80%左右的貧困村退出,50%左右的貧困縣摘帽,在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和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陳志剛説。

據統計,近5年來,我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10.0%,實際增速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2.3個百分點。2018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627元,比上年增加417元,增長13.0%。

“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減貧區域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與東西部扶貧協作本質相同、目標一致,兩者都致力於構建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致力於區域協調發展、共同發展。”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志忠認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東西部協作減貧關鍵在於“精準、合作、開放、共贏”。

“十三五”期間,蘇陜扶貧協作項目投入專項幫扶資金近3000萬元,著力加大産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江蘇全省51個經濟強縣與陜西59個貧困縣結對,299對鎮和337對村(社區)簽署結對共建協議,發展産業、攜手減貧。我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功經驗,為推動“一帶一路”國際減貧合作提供了良好範例。

“推動國際減貧合作還需要進一步擴展區域發展促進減貧進程的新空間、擴充減貧經驗交流共享的新機制、推動減貧能力建設步入新階段。”陳志剛表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120多個國家中,大多數屬於發展中國家。減貧是共同關切,合作是共同的努力方向。”

“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實踐者。我們願進一步擴展區域發展促進減貧進程的新空間。”陳志剛説,推動“一帶一路”國際減貧合作,還需要立足各國國情和不同地區特點,發揮資源稟賦,加強政策溝通和規劃對接,引導務實合作圍繞精準扶貧發力。

加強國際減貧合作,推動産業項目在地點選擇、原材料採購、勞務用工、配套需求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將為貧困地區帶來更多穩定産業,為貧困人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國際減貧使沿線國家利益共享

“減貧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和追求。”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表示,“一帶一路”讓絲路“朋友圈”越擴越大,讓沿線國家利益共享,推動了貿易往來,拉動了經濟發展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對國際減貧的推動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僅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高效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建設穩步推進,雅萬高鐵全面開工建設,助力當地商品流通、貿易暢通,成為拉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

此外,在民心相通、人文交流、金融合作方面,“一帶一路”倡議都成為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國際減貧項目中募集和投入減貧合作資金2300萬元,廣泛用於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受益民眾達45萬人次,惠及沿線國家和地區20多個。

來自柬埔寨、秘魯、哥斯達黎加等國的嘉賓充分肯定了“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通過基礎設施、産業項目、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專業技術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一帶一路”國際減貧將成為各國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有效減貧、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強大動力,共同為人類減貧事業貢獻更大力量。(記者 姚亞奇 馬榮瑞 張哲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