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意設計:“文化+”産業的“生長因子”

2019-05-18 07:5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創意設計:“文化+”産業的“生長因子”
——從福田區分會場看創意設計引領文化産業升級發展

在今年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創意設計對文創産業的有力“加成”是一大突出特點,創意設計已滲透到社會服務、智慧製造等各個領域。特別是在深圳的文化創意産業強區福田區,創意設計成為“生長因子”。無論是創新産業鏈條培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還是文化遺産可持續發展,創意設計都源源不斷地賦予它們生長動能。

以設計為媒賦能創新産業

“設計,改變了生活,重塑了品牌。”矩刻(JU&KE)創意設計工作室創始人柯鐸説。文博會期間,這位來自法國的工業設計師在福田區中芬設計園分會場舉辦的“思維共振”論壇上,向大家講述了用設計賦能創新産業的故事。

“最初我們只關注美國和歐洲市場,但現在已經與中國客戶深度合作,幫助他們打造自己的品牌。”柯鐸説,在中國的這幾年裏,他們完成了空氣質量檢測設備設計、AR眼鏡及品牌設計等內容。“設計為生活及産業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下一步我們希望將未來的技術打磨成創新性産品,幫助中國初創團隊得到國際認可。”

創意設計為媒,能夠使文化釋放巨大的輻射力、影響力和感召力。以中芬設計園所專長的工業設計為例,已從最初的産品設計,成為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工學、美學,包含産品功能形態、系統集成的創新設計,為創新産業鏈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底。中芬設計園建立五年來,孵化創業團隊和眾籌項目超過300個,成功率達86%,2000多名設計師在這裡圓夢,2018年總産值達25億元,探索出以設計驅動創新的國際化立體式發展模式。

這只是創新之城深圳無數個用創意設計鏈結文化創意與創新産業的案例之一。在福田,就有中芬設計園、吉虹創意設計産業園、深圳創意保稅園等10家創意設計産業園區,16000多家文化企業,其中上市文化企業17家,規模以上企業600多家,文化産業從業人員29.4萬人。

以“新”模式提升“老”業態

AR技術營造的青山綠水間,遊客既能欣賞少數民族的歌舞風情,又能換裝扮演一把“桃花源”中人——這是今年文博會主會場上,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深圳)音樂及音樂劇産業中心帶來的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沉浸式音樂劇《偶遇·桃花緣》體驗。2018年11月,該中心在福田掛牌成立,短短半年時間便使音樂劇這項剛剛在國內“火起來”的文創內容,在珠海、張家界、韶關等多個城市、景區落地,合作開發各具特色的內容,帶動當地旅遊業、商業地産等傳統業態轉型提升。

“我們與閒置舊廠房、舊社區、村股份公司等合作,在小鎮商街、旅遊景區、城市舊改、鄉村振興等項目中引入音樂劇全産業鏈,打造音樂劇浸沒式商街、音樂劇小鎮等形式,為傳統業態注入文化的內涵和力量,實現文化事業和産業的繁榮。”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深圳)音樂及音樂劇産業中心主任崔元星説。

通過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文化+”貫穿于經濟社會多行業多領域,促進傳統産業改造提升,不僅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加快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數據證明了創意設計的強勁動能:2006年至2018年間,福田區文化産業增加值從54.74億元增長到368.01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17%,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4.7%增加到9.2%,創意設計行業産值佔全區文化産業産值的70%以上。

以産業化助力傳統文化可持續發展

在文博會主會場福田區展館,以“中國非遺”為核心要素的多款時尚精品,展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結合帶來的時尚風采;在深裝總創意設計園分會場,一場名為“覽物澄懷——宋賞”的展覽上,創意設計讓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在造物為良的設計思維主導下,使雅集、繪畫、茶具、宋瓷等當代設計藝術品,呈現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生動再現了“宋式生活美學”。

近年來,福田區重視非遺文化的産業化發展,眾多非遺項目紛紛落地生根,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製造相結合的産業化道路,傳統文化有了全新的生命力。以少數民族非遺技法製作的時尚産品,曾登上米蘭時裝周、巴黎國際服裝服飾展,獲得巨大成功;以傳統汝瓷工藝與失蠟法鑄銅工藝相結合的非遺衍生産品被評為國家級文創産品,獲得國際市場的青睞,創意設計的注入,為傳統文化插上了“文化+”的翅膀。(記者 嚴聖禾 黨文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