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綠色考核“指揮棒”引領海南高質量發展

2019-05-24 19: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口5月24日電 題:綠色考核“指揮棒”引領海南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

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成為海南“三區一中心”的四大戰略定位之一,到近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正式發佈,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在一年間不斷升級。海南充分發揮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完善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守海南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線”。

制度創新為本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海南要全面建立完善以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強化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約束。

同時方案要求出臺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細則(試行)和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海南此前在這項工作上已經做了大量的探索實踐。

2017年9月,海南省委七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提出了30條生態環保硬措施,使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並使之貫穿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各個方面。

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市縣發展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則從實操層面讓各級領導幹部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新考評辦法取消了全省19個市縣中12個市縣的GDP、工業産值、固定資産考核,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負面扣分和一票否決事項。

“新考核辦法減少了市縣追求發展速度的壓力,並將這部分壓力轉化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動力。”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王昱正説。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廳長鄧小剛認為,這種拋棄片面“唯GDP論”的做法,抓住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牛鼻子”。

約束問責倒逼

4月1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成立,作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誌性項目,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邁出重要一步。

“把最應該保護的地方保護起來。”海南省林業局局長夏斐介紹,國家公園管理局將啟動科研監測等專項規劃編制,科學劃定國家公園範圍和功能分區,將在核心保護區內,特別是在江河源頭和生態特別脆弱區域居住的部分居民搬遷出來。

為精心呵護好優良生態這一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自2015年以來,海南利用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確定了生態保護和資源消耗的控制性目標,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進一步要求劃定海洋生物資源保護線和圍填海控制線,嚴格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到2020年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海南島陸域總面積不少於27.3%,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不少於35.1%。

與此同時,海南壓緊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並將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與政治巡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緊密聯絡,發揮制度疊加效應。

4月22日,海南省委、省政府通報了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的9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情況,公佈了有關典型案例,嚴肅問責了17個責任單位、135名責任人員。這是海南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以來,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一次追責問責。

此次問責將問題分解、追根溯源、具體到人,有關幹部受到撤職、記大過、嚴重警告等處分,不論級別高低都依紀依法受到嚴肅處置,再次彰顯海南對生態環境損害零容忍、嚴打擊的態度和決心。

夯實法治保障

7月1日起,在海南註冊登記輕型汽車須符合“國六標準”要求;全面“禁塑”,海南明確了時間表;發佈《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30年全域禁止銷售燃油汽車;“量身訂制”《海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規範海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去年以來,海南以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推動出臺了多項地方性法規或規範性文件,進一步強化環境標準引領,制定實施嚴於國家標準的特色行業地方環境標準,推進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以提前執行輕型車“國六標準”為例,此舉可以大幅削減汽車的各類污染物排放量,從而帶來持續的空氣質量改善效果。

清潔能源汽車發展方面,海口、三亞新註冊網約車100%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新增或更換公務用車,除特殊車輛外,應100%選用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越來越多的清潔能源汽車行駛在海南的大街小巷。

而推行“禁塑”,海南不僅明確了時間表,還致力於促進全生物降解替代産品的研發和推廣,旨在創新建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生物降解的地方標準。

眾多率先舉措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海南以最嚴的措施,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

“自貿區建設一年來,群眾對綠色出行、乾淨水質、綠色食品、優美環境等生態需求日益迫切。”海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熊安靜説,不斷增加的生態産品供給將增加百姓獲得感,共建共享推動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