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路怎麼走?——來自2019金融街論壇年會的觀察和思考

2019-05-31 19:4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路怎麼走?——來自2019金融街論壇年會的觀察和思考

新華社記者 李延霞 張千千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中國應該建立什麼樣的金融體系?在日前舉辦的2019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來自監管層、學術界的權威人士進行了探討。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在若干方面不太適應經濟增長動能的轉換,要加快與新增長動能相配套的金融改革與創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説。

他認為,要放寬準入,發展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要為企業兼併重組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提高産業集中度,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企業成長所需要的金融服務。

“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從根本上説是金融供給不適合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金融供給和需求矛盾的具體體現。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和直接融資問題,是現在最重要的任務。”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增加機構、增加貸款、增加産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説的是生産要素層面的事情,著眼于提升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生産要素的配置效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標是通過金融結構的調整,通過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推進技術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

李揚認為,利率、匯率、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有效形成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這決定了我們市場是不是能夠獲得準確信息,是不是能夠有效配置資源。如果一些參數不準確的話,會誤導資源配置。”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融資結構的問題。“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關係,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比例問題,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它的組成要素,不同的功能定位。如果組成要素和不同的功能定位能夠優化,就能滿足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表示。

他認為,一國整體融資結構的安排,往往內生於經濟社會體制多種因素,與這個國家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實體經濟需要、制度體制環境、金融消費習慣以及傳統文化都有關係。世界上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融資結構,只有適合本國國情的金融體系才是最優的,也才能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北京金控集團董事長範文仲認為,伴隨未來金融競爭重點的改變,國家和城市的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核心金融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

他建議,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是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無論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要把金融基礎設施規劃置於城市發展規劃、交通發展規劃同等重要的高度,制定兼具前瞻性和公平性的數據資源分配使用方案,讓金融基礎設施從規劃開始,就具有正確的導向。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