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夯基礎、鑄産業、真脫貧——甘肅構建産業扶貧“四梁八柱”

2019-06-03 17:5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蘭州6月3日電 題:夯基礎、鑄産業、真脫貧——甘肅構建産業扶貧“四梁八柱”

新華社記者姜偉超

“有這些‘寶貝’在,今年一定能脫貧。”看著自家牛棚裏體格健碩、毛色光滑的18頭肉牛,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峽口鎮黨家墩村村民邵存娥信心十足。

邵存娥的丈夫因腰椎間盤突出無法勞動,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中,裏裏外外全靠她一個女人,日子眼看過到了崖邊上。但邵存娥突然間翻身了,去年下半年到今年5月份8個月時間,靠養牛就收入3萬多元。

“以前為啥富不起來,現在又為啥有信心脫貧了?”

邵存娥一隻手撫摸牛頭,一隻手抓起一把草料喂到牛嘴裏:“我以前養的牛只能在家門口賣,還賣不上錢;現在養的牛不但能出口,一頭能掙幾千元。駐村幹部説我是‘市場細胞’了。是不是因為這個?”

邵存娥説得沒錯。

貧有千樣,困有萬種。但幾乎所有貧困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離市場遠。邵存娥以前所有的生産活動都跟市場沒有緊密關係,養的牛品種跟市場不對接;沒有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價格稍有波動,立馬返貧。要想把貧困戶“扶起來”並讓他們學會“自己走”,不但要把貧困戶帶進市場,而且要讓其適應市場,變成真正的“市場細胞”。

為了讓貧困戶對接市場,進而建立增收長效機制,臨洮縣通過“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保險”的“六位一體”扶貧模式,大力發展西門塔爾肉牛養殖,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貧困戶要想穩定連接市場,從長遠看必須培育好當地的産業基礎。2018年,甘肅省出臺了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産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意見,提出通過三年努力,以帶動脫貧攻堅作用大的牛、羊、菜、果、薯、藥等六大特色農業産業為重點,實現“戶有增收項目、村有致富産業”目標,切實發揮産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定西市岷縣素有“千年藥鄉”和“中國當歸之鄉”之稱,是中國有名的道地中藥材主産區,境內盛産當歸、黃芪、紅芪、黨參、丹參等名貴中藥材238種。

走進岷縣麻子川鎮上溝村貧困戶文馬虎才家,災後重建的房子寬敞明亮。文馬虎才一家6口人,主要以種植中藥材為主,今年4畝藥材能收入2萬元,加上養羊和孩子外出打工的收入,2018年年底全家已經實現脫貧。

據了解,岷縣按照“産業扶貧”的發展思路,精心培育中藥材、畜草等特色優勢農牧業。去年,全縣中藥材總産量達到9萬噸以上,總産值達到30億元左右,中藥材收入佔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同樣,在有“中國馬鈴薯之鄉”美譽的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種植面積每年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總産量達130萬噸以上,總産值達27億元;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産業中獲得可支配收入1638元,佔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馬鈴薯産業已成為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導産業。

在産業支撐下,2018年,甘肅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依靠“牛羊菜果薯藥”等産業脫貧的農戶達15.54萬戶、脫貧人口達64.89萬人,佔到全省總脫貧人口的80%。

實現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發展有實力、有市場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關鍵。去年以來,甘肅省在産業扶貧中,著力健全生産組織體系。扶龍頭、扶能人,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大力幫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蹚出了一條項目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産業化扶貧之路。僅2018年,甘肅省貧困地區新增龍頭企業291家,累計達到178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每個貧困村2個以上的全覆蓋。

2018年7月2日,甘肅省農業扶貧産業産銷協會在蘭州成立。甘肅篩選確定了德青源雞産業、中天羊産業、康美牛産業、海升果産業等扶貧帶貧企業,在此基礎上,貧困縣的225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産品經銷商和大戶得以組織起來,“抱團”扶貧。

“羊來了!扶貧羊來了”。經過12個小時長途跋涉的3輛大型卡車,緩緩駛進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卓洛鄉銘鑫公司農盛專業合作社,停靠在4棟寬敞、明亮的羊舍前面,第一批930隻來自中天羊業核心繁育基地的湖羊種羊終於到了臨潭縣卓洛鄉的新“家”。

該縣與中天羊業建立扶貧種羊引進合作關係,為全縣打通了扶貧中的産業短板,建立了投種、養殖、銷售一整套可行的産業鏈和銷售保障,進一步推動肉羊産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

在産業扶貧中,農業龍頭企業以“三變”模式和“輕資産”模式,積極與全省各貧困縣對接農産品産業扶貧項目。如今,在千里隴原大地,農民增收、産業興旺,已不局限于農産品本身。甘肅耕耘出鄉村旅遊、扶貧車間、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一批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産業扶貧帶來新理念、新要素。

“甘肅産業扶貧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建立。有了好産業,不用做思想工作,群眾就會主動告別‘等靠要’。”甘肅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旺澤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