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勢在必行

2019-06-25 07:2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第29個全國土地日之際,專家學者表示——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勢在必行

一方面,可供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人們生活交通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房價一路高歌猛進,地價水漲船高,人們居住、生産需要的土地成本越來越高。專家表示,需要從宏觀層面、區域層面、專項層面,構建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狀況的評價體系,同時還要因地制宜,盤活存量土地——


6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土地日,主題為“嚴格保護耕地 節約集約用地”。專家學者在近日召開的節地中國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當前土地利用已步入存量時代,存量土地開發潛力巨大,節約集約利用將是大勢所趨。

農村建設用地浪費現狀堪憂

説起我國基本國情,“人多地少”肯定是其中一條。其中“地少”大致有3方面含義:即人均佔有量少、優質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少。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為960多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細算下來,優質耕地、人均耕地、後備耕地都不多。

而且,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建設用地規模擴張過快。2000年至2012年,我國城鎮建設用地增長了70%,城鎮建成區人口密度大幅下降。目前,城鎮工礦建設用地中處於低效利用狀態的有5000平方公里,佔全國城市建成區的11%。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朱道林曾參與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超六成省份商業服務用地地均第三産業增加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整體産業效益偏低,半數以上省份工礦倉儲用地産業效益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整體産業效益不高。

朱道林説,從全國空間格局來看,2009年以來,商業服務用地地均第三産業增加值呈現從沿海到內陸遞減的規律。工礦倉儲用地産出呈現“東南高、西北低”的格局,以東南沿海各省份為主形成明顯的帶狀高值區。

從住宅用地來看,我國住宅用地比例及人均住宅用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在一半左右。2017年測算顯示,全國城鎮住宅用地佔比平均為33%,人均住宅用地面積為39平方米。

浙江大學土地與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葉艷妹對農村建設用地的浪費情況頗為關注。她展示出一組數據,2006年至2015年,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了1.9億人,但農村建設用地不僅沒有相應減少,反而增加了255萬公頃,人均農村建設用地高達325平方米。

土地利用向內涵提升轉變

朱道林表示,長期以來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造成了我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普遍較低的現象,因為經濟增長對建設用地依賴性較強,城鎮土地低效、粗放擴張比例較高。

同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也直接導致東西部土地利用效率差距較大。2009年以來,全國84個重點城市中低效擴張與粗放擴張型城市數量佔比始終較高,集約擴張型城市僅佔20%左右。而這些相對集約擴張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等城市群,這些城市經濟發展中服務業佔比的提升和土地資源的相對有限促使其用地集約度提升。

自然資源部開發利用司副司長杜官印表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形成的産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建設用地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生産要素,其配置必須相應調整。

杜官印認為,從建設用地結構上看,多年來工礦倉儲用地供應在建設用地供應總量中佔比始終在20%以上。現在,生産性服務業日趨活躍,戰略性新興産業持續興起,盤活城鎮低效用地,優化用地結構,可以為新興産業發展釋放空間。

同時,節約集約用地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因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節約集約用地就是要以有限的土地承載經濟的長期增長,緩解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此外,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外部環境的倒逼。一方面,城市裏可供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攤大餅式的無序擴張導致城市半徑越來越大,人們生活交通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房價一路高歌猛進,地價也水漲船高,人們居住、生産需要的土地成本越來越高。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轉折期,必須盤活存量土地,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使土地利用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

讓低效用地産生更大收益

當前,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存量土地所涉及的産權關係、利益關係更為複雜,對於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更多管理和協調的智慧。

杜官印表示,首先需要更加完善的節地評價體系。從宏觀層面、區域層面、專項層面構建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狀況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加強對城市中心城區低效用地的評價,及時掌握和科學評估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的空間、潛力。

同時,注重統籌規劃也不可忽視。政府部門在組織編制城鎮低效用地開發利用專項規劃時,需要做好片區整體改造開發單元規劃編制,合理平衡片區産業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開放空間等需求。

有關專家表示,存量土地盤活涉及不同的利益主體,需因時因地制宜,採取靈活多樣的改造模式,讓各類主體以最適應的方式參與到改造中來。既可以由政府主體實施改造,也要允許産權主體或第三方為主實施改造,最終目的是盤活低效用地,使其産生更大收益。

其中,政府主導和市場主體各有優劣。葉艷妹表示,政府主導模式有利於保障公共目標的實現,有利於增進公共福利和改善生態環境等。市場主導則有利於土地産權人和市場主體共享土地發展權和增值收益,充分利於市場機制的優勢盤活低效用地。

有關地方實踐顯示,市場機制下,産權主體和市場主體收益得到滿足的項目推進較快,一些公共事業、商品住宅類項目推進則相對緩慢。由此可見,要取得突破,實現多方共贏非常關鍵。(記者 黃曉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