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省耕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2019-06-25 08:17 來源: 吉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始終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近年來,全省耕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糧食産量保持在700億斤階段性水平,糧食總産量位居全國第四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增強大局意識,堅決保護黑土地。出臺全國首部黑土地保護法規。2016年9月,《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通過省人大一審,今年一季度正式審議通過,于7月1日頒布實施。創新黑土地保護機制。制定《黑土地保護“十三五”規劃》,對全省黑土地保護做出統籌安排。以榆樹市、公主嶺市等4個産糧大縣為突破口,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按照“控、增、保、養、調”的技術路線,建立了適合省內不同區域的黑土地保護模式和運行機制。全面推行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2013年9月,省政府出臺《關於推進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工作的意見》,部署在18縣市開展試點。兩年來,共剝離耕作層黑土1100萬立方米,有效利用剝離的黑土進行造地復墾,提升土地耕植能力,取得了較好成效。打造黑土地文化品牌。連續三年在梨樹縣舉辦“黑土地論壇”,並於2016年10月走進博鰲,發佈了《“梨樹模式”綠皮書》;建立全國首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院士工作站,吸引了近億元黑土地保護項目資金。

推進土地整治,鞏固“大糧倉”地位。著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積。西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完成竣工驗收,建成規模269萬畝、新增耕地145.18萬畝。2016年,省財政投資9.26億元,安排11個補充耕地項目,建成後可新增耕地12萬畝。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各地將土地整治與精準扶貧、生態恢復、現代農業有機結合,成為拉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引擎。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16年以來,共安排110.4億元專項資金,實施332個項目,建成高標準農田726萬畝,超額完成了建設任務。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補改結合項目建設。運用增減挂鉤政策助力脫貧攻堅。檢查期內,共實施增減挂鉤項目20個,項目區總面積5.45萬畝,在復墾增加優質耕地3.5萬畝的同時,貧困地區可獲得32億元的挂鉤指標流轉收益,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資金渠道。

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完善耕地質量建設投入機制。在延續“十二五”以來省財政每年補貼1.62億元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又安排3億元資金,專項用於耕地質量建設。在補貼政策的帶動引領下,全省保護性耕作技術由示範階段走向全面推廣階段。大力推廣地力培肥和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秸稈還田1400萬畝、增施有機肥2300余萬畝、玉米大豆輪作200萬畝、深松深耕2800萬畝,每年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所增加。加強耕地質量監測。建立84個省級耕地質量監測點、130個墑情監測點,布設人工採樣調查點位10294個,代表耕地面積9830萬畝,佔全省耕地總量的93%。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累計採集測試土樣14.3萬個,化驗分析143萬項次,發放施肥卡90萬張,指導施肥面積5250萬畝次,節省肥料7.2萬噸,增産糧食14.86億斤,增加農民收入14.02億元。提高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質量。

突出節約優先,嚴控建設佔用耕地。實施規模總量管控。強化城鄉建設用地剛性約束,遏制過度佔用耕地,通過規劃調整完善,全省減少建設用地總規模62.55萬畝。提高建設用地強度。建立超標準和無標準項目用地評價機制,開展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嚴格執行各類項目用地定額標準,促進了建設用地強度的提高。截至2017年末,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下降到86.6公頃/億元,比2015年減少9.99%。紮實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市)創建活動,梅河口、東豐等6個縣(市)被授予模範縣稱號,國家獎勵用地指標4500畝。有效盤活存量土地。2015年,省政府下發《關於加強閒置土地處置工作的通知》,明確對前五年供地率低於60%地區,相應核減下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我省嚴格執行上述規定,加強建設用地批後供應和監管,到2017年年底,前五年供地率達到66%,創歷史最高水平;處置閒置土地1.04萬畝,處置率達到93%。嚴厲打擊違法佔用耕地。加大動態巡查力度,強化執法監察,查處違法違規用地1749起,涉及耕地6204畝,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移送司法機關15人,有力地發揮了執法震懾作用。在2016年度、2017年度衛片執法檢查中,省政府對8個縣級政府主要領導進行了警示約談。

切實加強考核,推動責任落實。加大考核頻度,創新考核機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近年來,我省將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結果應用到市(州)政府績效考核、領導幹部離任審計、省長糧食安全目標責任制、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等工作當中,凸顯了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張強 記者 張力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