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糧食生産形勢較好 生豬産能有待恢復 我國主要農産品供給總體充足

2019-06-27 09:23 來源: 農業農村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6月26日上午,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産品供給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廣德福,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廣德福介紹,今年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穩定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生産,糧、肉、蛋、奶、果、菜等主要農産品供給基本保持穩定,“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總體充足,中國人的飯碗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糧食豐收有基礎 農産品市場運行基本平穩

眼下,全國夏收基本結束,豐收已成定局,實現了全年糧食生産的良好開局。潘文博介紹,作為全年糧食生産的大頭,今年秋糧生産形勢較好,奪取豐收有條件、有基礎。一方面,秋糧面積穩。預計今年秋糧播種面積達12.8億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作物長勢好。今年春播以來,主産區大部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春播作物基本都播在了豐産期。進入6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光溫條件也較為適宜,玉米、大豆等作物苗情長勢好于上年。

但災害的挑戰依然存在。一是旱澇災害。現在我國已進入主汛期,氣象部門預測,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南多北少”,極端天氣偏多。二是病蟲危害。從目前病蟲情監測情況看,稻飛虱、粘蟲、稻瘟病等病蟲偏重發生幾率大於常年,特別是今年首次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對糧食生産構成新的威脅。雖然由於前期防控及時有力,擴散速度有所放緩。但專家分析,7—8月是西南季風最強的季節,也是草地貪夜蛾隨季風向北遷徙的關鍵季節,黃淮海地區玉米將進入生長旺季,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潘文博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毫不放鬆抓好各項措施落實,贏得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主動權。一是切實抓好田間管理,在落實好夏播面積的同時,搞好在田作物肥水管理。二是切實抓好防災減災,重點防範東北夏伏旱和南方洪澇,及早做好物資和技術準備,推進科學抗災,減輕災害損失。三是切實抓好病蟲防控,特別是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按照“嚴密監測、全面撲殺、防治結合、分區施策”的要求,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堅決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唐珂介紹,包括糧食在內,今年以來我國農産品供應總體充足,市場運行基本平穩,為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提供了重要支撐。其中稻穀、小麥供需平衡有餘,價格繼續保持穩定;玉米拍賣成交活躍,價格止跌企穩;大豆、棉花、食用油、食糖供需寬裕,價格穩中偏弱;水果、豬肉等部分“菜籃子”産品價格階段性漲幅較大。

唐珂分析,今年水果價格持續走高,主要是由於蘋果、梨這兩個大的品種主産區去年遭受倒春寒天氣,減産幅度較大,加之今年春季南方荔枝等部分熱帶水果減産,短期內市場供給偏緊。6月份以來,隨著西瓜、甜瓜等夏季時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價格開始出現回落勢頭,後期有望逐步進入季節性下行走勢。蔬菜價格已經季節性下跌。豬肉持續高位運行,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與週期性因素疊加影響,市場供給階段性趨緊。由於生豬産能恢復需要週期,後期豬肉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較大。目前,夏糧産量、質量雙豐收,秋糧面積穩、長勢好,稻穀、小麥、玉米庫存較為充足,南美大豆豐産、國産大豆面積增加、大豆供給有保障,蔬菜、水果等多數鮮活品種生産形勢正常,後期我國農産品市場平穩運行有堅實的基礎。

豬肉供應相對偏緊鼓勵養殖場戶補欄增養

受非洲豬瘟疫情、養殖成本上升、前期生豬價格週期性下行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生豬生産持續下滑,全年豬肉供應相對偏緊。廣德福介紹,為緩解豬肉供應緊張局面,農業農村部一方面積極促進生豬生産恢復,同時推動肉類結構調整,引導增加禽肉等替代品生産。目前,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禽肉、牛羊肉、水産品等替代品生産供應較為充足。

去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農業農村部堅持疫情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産保護兩手抓、兩手硬。制定下發穩定生豬生産保障市場供給的意見,督促落實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政策,優化調整生豬調運措施,暢通種豬、仔豬調運渠道,加強生豬生産定點跟蹤監測和趨勢研判。引導鼓勵補欄增養,通過專家解讀和輿論引導,傳遞積極信號,穩定行業預期。

針對國內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幅超過20%,養殖信心有些不足等問題,廣德福表示,農業農村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繼續抓好穩定生豬生産各項重點工作,千方百計穩定生豬基礎産能,穩定和恢復生産,增加市場供給。

一是強化信息引導。加強生豬生産定點監測和市場價格調度,科學研判市場形勢,及時發佈動態信息,多渠道宣傳解讀利好預期,增強養殖場戶信心,鼓勵養殖場戶補欄增養。

二是落實扶持政策。督促各地落實好穩定生豬生産發展的調出大縣獎勵、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專項補助經費等政策措施,抓緊落實種豬場和大型規模養殖場貸款貼息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針對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政策發放機制,儘快兌現到場到戶,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落實好生豬規模養殖場用地政策。

三是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以養殖場生物安全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為重點,繼續創建一批高水平的生豬標準化示範場,切實發揮示範帶動效應,引導有條件的中小養殖戶發展現代家庭牧場。

四是加強技術服務。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養殖一線,推廣品種改良、分段飼養、節本增效等高效實用飼養技術,幫助養殖場戶解決技術難題。

五是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督促指導畜牧大縣落實好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支持養殖場戶完善糞污處理設施條件,提升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降低生豬養殖的成本。

六是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繼續強化監測排查、疫情處置、調運和屠宰環節監管、餐廚廢棄物管理,嚴禁泔水喂豬。抓好分區防控,加快推進東南區試點,及時發現問題,總結推廣經驗。

讓14億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産量邁上13000億斤臺階,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等大宗農産品供給量顯著增加。不僅成功解決了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基本實現了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廣德福分析,這主要是通過三方面舉措實現的。一是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確定18億畝耕地紅線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劃定10.58億畝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實現上圖入庫到村到戶到田。建成6.4億畝高標準農田,使耕地質量提升一至兩個等級。同時開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促進耕地休養生息。二是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持續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包括大力發展現代種業,開展重要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加強農機裝備研發和推廣,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等。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58.3%,農作物品種實現五到六次大規模更新換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8%,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産效率和土地産出率。三是注重拓寬食物來源渠道。利用廣袤的山區、林地、草原、海洋和豐富的物種資源,積極引導農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挖掘各種資源的生産潛力,推動食物來源多渠道、多品種、多樣化,更好地滿足居民健康消費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大豆需求量增加較快,産需缺口也不斷擴大。為此,農業農村部從今年啟動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潘文博介紹,大豆振興計劃總體上開局良好,今年春播和夏播面積都有所增加,預計今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超過1.3億畝,比上年增加1000多萬畝。

潘文博表示,通過實施大豆振興計劃,要實現擴面積、提單産、提品質的目標,力爭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1.4億畝,平均畝産達135公斤,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在發展定位上,充分發揮國産優質高蛋白大豆優勢,推動形成進口大豆與國産大豆錯位競爭、相互補充的格局。同時,發揮大豆養地肥田作用,構建綠色種植制度。

為推動大豆振興計劃落地落實,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實施東北地區大豆生産者補貼政策,調動農民種豆積極性;擴大耕地輪作試點規模,支持主産區實行玉米與大豆合理輪作;加大大豆制種大縣獎勵,資金規模達到8000萬元。具體實現路徑包括,調整優化支持政策,引導農民擴大種植面積;依靠科技創新,挖掘品種的增産潛力;改善生産條件,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提高穩産高産能力;還要發展訂單種植,促進産銷銜接和優質優價。

(農業農村部網站 李鏌 攝)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