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雲南省對442個廢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

2019-07-19 13:11 來源: 雲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 修復工作實施範圍:金沙江雲南段和主要支流赤水河沿岸各10公里範圍內

● 包括迪慶、麗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7個州(市)23個縣(區)

● 面積總計1658公頃

省自然資源廳日前舉辦的雲南省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部署和培訓會議提出,至2020年底,我省將完成長江經濟帶(雲南段)442個廢棄露天礦山面積總計1658公頃的生態修復工作,實現省域範圍內長江幹線不再有裸露的廢棄礦山的目標。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部署要求,2019年5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通知》,決定開展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長江經濟帶(雲南段)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實施範圍為金沙江雲南段和主要支流赤水河沿岸各10公里範圍內,包括迪慶、麗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等7個州(市)23個縣(區)。該範圍內共有442個廢棄露天礦山,面積總計1658公頃。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將為我省今後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積累經驗,修復大地“傷疤”,助力“美麗雲南”建設。

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將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充分考慮區域特點和條件,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耕則耕、宜建則建,通過修復治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資源利用價值。修復工作將以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選擇鄉土植物進行生態恢復,嚴禁“盆景”式修復,用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收益。

為確保治理工作取得實效,將建立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監測監管平臺,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地面監測和地理信息系統等主要技術手段,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省-市-縣三級動態監測體系,實現精準監管。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通過礦權審批、延續、更改、關閉等環節監管礦山主體履行生態修復責任,從源頭嚴防出現新的露天開採礦山生態破壞問題。(記者 朱丹)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