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黔江精神”譜寫新時代脫貧攻堅之歌

2019-07-26 17: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重慶7月26日電 題:“黔江精神”譜寫新時代脫貧攻堅之歌

新華社記者 劉學奎、張倵瑃、韓振

“養兒養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這句話,過去一直是重慶市黔江區貧困狀況的真實寫照。

“寧願苦幹,不願苦熬。”20世紀八九十年代,身處極度貧困的黔江人,發揚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勁頭,用“黔江精神”迎來了溫飽。

新時代,為打贏新一輪脫貧攻堅戰,當地幹部群眾繼續發揚“黔江精神”,內生動力轉化為生産力,貧困山區的面貌煥然一新。

“黔江精神”再出發

黔江,位於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武陵山區腹地,是全國4個直轄市中唯一集“老、少、山、邊、窮”于一體的區,“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惡劣條件限制了黔江發展,當地群眾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

“底子薄、條件差,惡劣的條件反倒激起黔江人苦幹的鬥志。”原黔江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榮途回憶説,時任黔江地區政協工委副主任的雷德高為了解決飲水難問題,帶領技術人員尋找水源時不慎摔落山崖致終身殘疾;“土家愚公”簡旺超帶領子孫苦幹15年,把承包的87個亂石坑改成22塊梯田……“黔江精神”由此形成,成為鼓舞群眾脫貧致富的精神力量。

“進入新時代,尤其是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帶領黔江人民二次創業,從而徹底擺脫貧困,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歷史課題。”黔江區委書記余長明説,新時代黔江發生了很多新變化,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嚴重,同時“等靠要”思想也有了一定市場,這些都給新一輪脫貧攻堅帶來挑戰。

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金溪鎮風光秀美,民風淳樸,“黔江精神”曾深深植根在群眾心裏。但近年來,隨著國家惠農政策增多,部分群眾産生了“等靠要”思想。“我剛入駐村時,個別群眾見了我就要低保,有些人每天喝著啤酒和牛奶,甚至還有車有房。”金溪鎮平溪村駐村第一書記全克軍説。

“脫貧攻堅難的不是硬體落後,而是群眾的思想觀念落後;要完成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艱巨任務,必須徹底根除群眾‘等靠要’思想,近年來黔江區以‘黔江精神’鼓舞幹部群眾,激發出強勁的內生動力。”余長明説。

貧困山區換新顏

“弘揚‘黔江精神’,必鬚髮揮好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同時結合新時代的新特點,苦幹、實幹、會幹。”黔江區區長徐江説,近年來在“黔江精神”鼓舞下,全區涌現出了“揹包書記”“點子書記”等一大批優秀扶貧幹部,培育、發展、壯大了一大批新興農業産業。

大雨剛過,金溪鎮長春村駐村第一書記田傑就穿上膠鞋,走進田間地頭查看蠶桑長勢。2017年9月,田傑離開兩個不滿3歲的孩子,進駐大山深處的長春村扶貧。兩年來,田傑重新發展壯大基層黨組織,同時依託專業合作社,帶領350戶群眾發展蠶桑2500多畝,使人均增收千余元,村民親切地稱他“揹包書記”。

新時代的黔江區,像田傑這樣的扶貧幹部不在少數。金溪鎮平溪村駐村第一書記全克軍利用電商平臺,引導群眾發展生態農業,因思維新、效果好,被群眾稱為“點子書記”;57歲的杉嶺鄉林峰社區第一書記杜建在扶貧時生了一場大病,為完成扶貧任務,他退休的妻子一同駐社當“保姆”,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

這些扶貧幹部詮釋了新時代的“黔江精神”,也將這種精神傳遞給了群眾。今年63歲的陳明超是金溪鎮長春村村民。40年前,他作為生産隊長將田地分給了每家每戶,去年3月他又將分散的田地整合起來,搞起了桑蠶養殖專業合作社,當年就實現收入16萬餘元。“只有發展産業,才能夠徹底脫貧。”陳明超説。

在黔江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海拔1000多米的中塘鄉過去土地貧瘠,群眾外出務工造成田地大量撂荒。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撂荒的田地種上了果樹、茶樹,村民們實現了多樣化增收,鄉村旅遊也蓬勃發展。

“過去規模很小的産業,如桑蠶養殖、生態種植等,近年來迅速發展壯大;過去沒有的産業,比如淡水龍蝦養殖,近年來迅速培育、發展。土地畝産值萬元以上,在這裡已經司空見慣。”徐江説,“黔江精神”要求我們,既要埋頭苦幹,也要創新實幹。

“讓‘黔江精神’成為發展的永恒動力”

“‘黔江精神’不僅是扶貧攻堅的制勝法寶,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余長明説,無論形勢怎麼變化,“黔江精神”始終不會過時,無論社會多麼進步,“黔江精神”始終不能丟棄。

當地幹部説,“黔江精神”不僅體現在治貧上,還體現在致富上,體現在全面發展上。近年來黔江“鐵公機”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城市形象品質升級提檔,全區平安建設成效明顯……這一項項關乎民生、關乎長遠發展的成績背後,“黔江精神”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黔江精神’已經成為我們發展的永恒動力,它一直激勵著幹部群眾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余長明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