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70年,財産性收入在中國人“錢袋子”中越佔越多

2019-09-20 16: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劉慧、趙曉輝)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大多“一分錢掰八瓣使”,很難有餘錢。到了2018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總規模已攀升至132萬億元。從無財可理到理財帶來生活“小確幸”,70年來,中國人的財富收入跟著中國經濟一起飛速增長。

從收入指標上看,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這個數字變成了28228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年均實際增長6.1%。

陳懷如已經退休了,“我出生的時候,家裏唯一的‘財富’是一瓢玉米渣。無論怎麼精打細算,還是‘月光’。”她女兒溫小靜也是“月光”,不同的是,每月的余錢是被小靜轉入了固定的理財渠道。

兩種“月光”,折射生活巨變。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居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長,財産性收入在“錢袋子”中的地位越來越高。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財産凈收入的佔比為10.3%,比1985年提高9.8個百分點。打理“錢袋子”的觀念也從時髦到普及,從被動到主動;理財方式和渠道同步從單一到多元,從保守到開放。

20世紀80年代流行的國庫券、90年代前後誕生的股票、2000年後被人們熟知的公募基金、2010年後開始普及的互聯網理財……從捉襟見肘到有了余錢,中國人開啟了打理“錢袋子”的旅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理財大軍”中的年輕身影越來越多,互聯網理財也在他們的帶動下成為很多人的重要理財渠道。以餘額寶為例,其上線6年來已經擁有了超過6億的用戶,其中1億以上的投資者來自鄉村。

未來,中國人的“錢袋子”會越來越鼓,也許理財的觀念和手段會變,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尋不會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