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發佈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2019-09-27 12:46 來源: 新華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發佈會現場。新華網 陳傑 攝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二層新聞發佈廳舉辦第三場新聞發佈會,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介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佈會主持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負責人趙江濤。新華網 陳傑 攝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負責人 趙江濤

尊敬的記者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新聞中心第三場新聞發佈會。今天發佈的主題是:鄉村振興和扶貧攻堅。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農業農村經歷長足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地深入推進,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越來越近。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先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先生。兩位發佈人將向大家介紹鄉村振興和扶貧攻堅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下面請韓長賦先生作介紹。

韓長賦介紹有關情況。新華網 陳傑 攝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 韓長賦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很高興又在這裡與大家見面,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一直以來對“三農”工作的關心支持。

週一我們迎來了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致信向全國農民祝賀節日,強調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這是對新中國成立70年農業農村發展成就的最有力肯定。70年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走過輝煌的歷程。70年滄桑巨變,“三農”領域有很多事值得大書特書。這裡,我想重點介紹五大歷史性成就:

一是成功解決了14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吃飽肚子是中國老百姓孜孜以求的夢想,但歷朝歷代都沒能圓上這個溫飽夢,只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才端穩了中國人的飯碗。1949年,我國糧食産量僅有2264億斤,70年裏先後邁過11個千億斤臺階,現在已連續4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還有“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也是供應充足,我們用9%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這是世界農業史上的奇跡,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是基本消除了農村絕對貧困。改革開放初期農村貧困人口有7.7億,2018年底減少到1660萬,2020年即將全部脫貧。農村民生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扣除物價因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實際增長40倍,達到14617元,超過99%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義務教育實現全覆蓋,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農業現代化有了質的飛躍。農業生産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可以説和過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良種實現全覆蓋,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高標準農田達到6.4億畝,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超過80%,可以説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人拉牛耕已經成為歷史,我國農業進入主要依靠科技裝備驅動的新階段。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發展,農藥化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現在打農藥也從過去的肩扛手提變成了無人機作業。手機已經成為農民的新農具,農民坐在家裏劃劃手機就能了解技術和市場信息,甚至可以控制澆水和施肥。

四是形成了一套中國特色的“三農”政策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告別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建立農業補貼制度,土地承包期將再延長30年,推行“三權分置”改革,搭建起農業支持保護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制度框架,這些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將長期起作用,也將長期堅持。

五是開啟了鄉村振興新篇章。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我們解決溫飽、擺脫貧困後的又一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兩年來,鄉村振興全面啟動,規劃體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在統籌推進。

70年農業農村發展有很多寶貴經驗,最根本的有兩條:一條是始終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保證“三農”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一條是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首創精神,保護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

當前,“三農”形勢持續向好,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我就介紹到這裡。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趙江濤

謝謝韓長賦先生。下面請劉永富先生介紹情況。

劉永富介紹有關情況。新華網 陳傑 攝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劉永富

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中國扶貧事業的關注和支持,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發佈會。我們已向大家提供了一個背景材料,我再簡要介紹一些情況。

再過幾天,中國人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改革創新、接續努力,在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消除農村絕對貧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創造中國歷史上的減貧奇跡。

新中國成立前,國家積貧積弱,人民一貧如洗。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為大規模減貧奠定堅實物質基礎;二是堅持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分階段明確減貧目標和扶貧標準,制定專項規劃,開展大規模扶貧行動;三是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改善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生産生活條件,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發展生産,增加收入;四是堅持精準方略,普惠和特惠相結合,在促進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過程中,對貧困人口格外關愛,實施特惠政策,做到分類施策、應扶盡扶;五是堅持大扶貧格局,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民參與的社會扶貧體系。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明確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這就是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確定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出臺一系列超常規的政策舉措,建立脫貧攻堅的制度體系。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率領下,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合力促攻堅的生動局面。經過6年多的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和重大歷史性成就。

一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顯著,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即將消除農村絕對貧困。按照我國農村現行扶貧標準,2013-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人,每年減貧人數都保持在12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832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436個。

二是貧困地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貧困地區呈現出新的發展局面。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大量增加,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特色優勢産業迅速發展,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貧困群眾生活質量穩步提升。貧困縣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個多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國農村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發展差距逐步縮小。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偉大實踐中,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顯著增強,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黨群幹群關係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提升,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進一步鞏固。

三是中國減貧加速了世界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是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尤其是精準扶貧方略的實施,走出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全球減貧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預計到今年底,全國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將實現摘帽,再經過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解決。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盡銳出戰,攻堅克難,打贏脫貧攻堅戰,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下面,我很高興回答大家就脫貧攻堅提出的問題。謝謝。

謝謝劉永富先生。下面進入答問環節。請大家圍繞本場發佈會的主題進行提問。

中新社記者

我國有近14億人口,糧食安全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請問韓部長,目前我國糧食安全狀況如何?另外今年發生的草地貪夜蛾會不會影響糧食産量?

韓長賦

你提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我們黨和國家始終把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

關於糧食安全的狀況,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産量已經實現了創記錄的“十五連豐”,近4年都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我們的人均糧食佔有量已經達到了470多公斤,明顯超過了FAO確定的糧食安全平均線水平。所以我們的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這裡關鍵是三方面: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首先是鞏固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産糧大縣獎勵和生産者補貼這些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調動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二是守住耕地紅線。這不僅是數量,也是質量。我們在全國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劃定了10.58億畝的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每年建設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到2022年全國將完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可以基本上改變靠天吃飯這樣一個局面。

三是強化科技支撐。包括科技研發、現代種業、現代農機裝備,我們現在主要農作物品種大體5年就可以大規模的更換一次。另外就是集成推廣高産高效綠色生態的生産技術。現在全國糧食作物的平均單産已經提高到了374.7公斤,這個是新中國剛成立初期的5倍多。

説到今年的糧食生産情況,夏糧和早稻已經豐收,夏糧是增産的。秋糧面積和去年基本持平,大部長勢良好,現在秋收已經開始了,到今天已經近三成。據我部農情調度,如果後期也就是未來兩個星期內,不發生大的颱風或者霜凍這樣的自然災害,今年又迎來一個豐收年,有望第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説到草地貪夜蛾,我也注意到媒體朋友都很關心,我們對這個問題也高度重視。這是一個遷飛性的害蟲,主要危害像玉米這樣的作物。今年我們大概20個左右的省發現了貪夜蛾,但是真正發生蟲害的面積只有200多萬畝,應該説比例還是比較小的,這主要是我們防控及時,措施有力,現在是從天上到地上,天上有雷達可以監測,地上有設備誘捕,見蟲就滅,不讓它暴發,所以控制得很好。但是這個事不能放鬆,因為它是一個遷飛性的害蟲,可能明年還會捲土重來,所以我們要形成有效治理的機制。

總的來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我們農業農村部門的首要任務,我國糧食消費還處在一個剛性增長的階段,應該説還是緊平衡,所以我們要繼續貫徹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進一步增強糧食生産能力,同時優化糧食結構。

昨天晚上央視《焦點訪談》專門講了糧食結構、優質專用小麥的生産問題,增加強筋和弱筋小麥、大豆等生産。總之,要保持糧食安全的長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謝謝你。

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請問劉永富主任,如何避免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以及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這兩年全國“兩會”期間,劉主任重點談到整治扶貧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那麼現在您覺得整治效果怎麼樣?在哪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謝謝。

劉永富

謝謝你的提問,關於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做工作:一是要扶真貧、真扶貧。扶的是真正的窮人,脫的是真正達到了脫貧標準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三實”,即扶貧工作務實、幫扶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二是嚴格退出標準和程序,並且要進行嚴格的考核評估,是不是達到了脫貧的標準,退出是不是符合程序,要做好評估,數字是要核實的,社會是要公認的,結果是要真實的。三是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發現一起及時糾正一起,對情節嚴重的實行問責。這是我們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方面做的工作。這幾年下來,應該説還是有成效的。

第二個問題,你剛才講的鞏固成果。第一條還是要保證脫貧的真實。第二,脫貧以後要穩定現行的扶貧政策,扶上馬送一程。第三,要從長遠著手,發展産業,增加就業,增加收入,讓脫貧有可持續的能力。第四,對返貧的和新發生的貧困人口及時納入進行幫扶。由於一些意外事件,包括災害、疾病等,一部分人返貧或者新發生一部分貧困人口,這是必然的。所以我們在每年工作中都要動員基層進行核查。這幾年返貧的人數已經從2016年的60萬人左右降到目前的10萬人以內,新發生的貧困人口從100多萬人減到10萬人以內。這些措施執行下來還是有效果的。

第三個問題是關於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建設。脫貧攻堅是來不得假、來不得虛的,更不能搞腐敗,必須有嚴實的作風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所以中央將2018年作為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開展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到位、政策落實到位、工作落實到位。現在總體上看進展是順利的,效果是明顯的,社會上對基層扶貧幹部的作風和能力是認可的。當然,這裡面仍然有一部分作風不實的幫扶幹部,該換的換、該撤的撤、該批評教育的批評教育,對這些問題突出的,每年全國都有幾萬人受到一些批評教育甚至組織處理。另外,對表現好的提拔重用,建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總體上看,現在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是越來越少,比如説違規資金從2013年的15.7%下降到現在的1%以下,處理的人數也少了。還有我們廣大扶貧幹部,特別是基層扶貧幹部為脫貧攻堅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不僅是作風好、工作實,有的甚至付出了鮮血和生命。到今年6月底,全國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一共有770多人。謝謝。

日本讀賣新聞記者

目前全國脫貧攻堅戰的焦點在於為了可持續發展而促進農民的創業,我也採訪過一些推動的新産業,但是可以看得出來有些農民沒有專業知識,實行起來沒有那麼簡單。請問目前在全國各地推動的新産業發展有多大規模?能否提供具體的數據。另外對於這些新産業今後的發展有何展望?

韓長賦

你講到的是怎麼通過産業扶貧和鄉村創業來減少貧困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産業是發展的根基,産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從這些年的實踐看,發展産業和支持創業是“五個一批”中帶貧面最廣、脫貧人數最多的。只要一個地方選準了産業,讓貧困戶加入進來,就能有效減少貧困和防止返貧。我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組數據:截至目前,貧困地區累計建成各類扶貧産業基地10萬個以上,現在已經有92%的貧困戶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方式參與到産業發展當中。各地為此組建了4100多個産業扶貧技術專家組,而且還聘請了産業發展指導員26萬人。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上半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6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了8.4%,這個增速比全國農民平均增速快了1.8個百分點。

你説到的現象我們也注意到,現在農村産業扶貧最大的一個困難就是怎麼培育和發展長效産業,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貧困地區産業總體比較弱,規模小、鏈條短,有些地方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力不強的問題。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我們將總結推廣一些地方好的經驗,重點加強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特色産業發展。有些地方經濟上不發達,但有獨特的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産業潛力巨大。我們將加強規劃和引導,支持貧困地區挖掘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産業。

第二,強化産銷銜接。現在沒有種不出來的東西,只有賣不掉的東西。貧困地區大多流通成本偏高,市場信息不太靈,加工倉儲也比較缺乏,品牌建設比較滯後,要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主要是靠搞好産銷對接。現在我們已經組織了多種形式的産銷對接活動,比如組織很多大的電商企業參與貧困地區的農産品銷售,在很多城市建立了貧困地區農産品銷售網點和渠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集中精力搞好産銷對接,把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市場優勢、品牌優勢和經濟優勢。

第三,進一步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就是要讓貧困戶更好地加入産業發展當中來。我們將總結推廣訂單幫扶、股份合作、園區帶動、生産託管、扶貧車間等帶貧模式,讓貧困戶參與進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加生産,沒有勞動能力的可以入股,因為中央有很多扶貧政策和資金,他們可以通過和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來分享收益。總之,當前要把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的重點來抓,長遠要通過它把脫貧攻堅和鄉村産業振興銜接起來,使貧困戶能夠持續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劉永富

我補充介紹一點情況,不管是農民的創業還是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産業來脫貧,都會碰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難度還是挺大的。因為有些貧困人口比如搞養殖,養羊、養牛、養豬得病了、死掉了,種果樹,不會防病防蟲,不會施肥剪枝疏果,所以效果不好。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有這麼幾條措施:

一是培訓。組織貧困人口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技能。採取現場培訓,不是課堂培訓,提升技能、能力的同時,也轉變觀念、培養市場意識。我們注意到,一般貧困戶即使培訓了,也只能操作,很難辦起企業。因此,我們就注重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我們計劃在全國12萬個貧困村,脫貧攻堅期內培育四五十萬帶頭人,現在已經培訓了30多萬人,這些帶頭人培訓以後就可以組織貧困戶參與到産業發展當中來。

二是支持貧困人口的創業政策。比如説貧困戶想創業搞産業,但沒有啟動資金,那麼政府就給他發放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縣建風險基金的扶貧小額信貸。現在已經在全國1400多萬貧困戶中發放了5800多億元,基本上近半數的貧困戶獲得了貸款支持。三是搞一些引導。宣傳推介一些先進經驗,讓貧困戶就近學習,用身邊的先進來引導他們。同時,回引一些本土人才。總之,我們要在發展産業的過程中把貧困人口帶動起來,在全民創業的過程中把培訓貧困人口和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作為工作的一個重點來做。謝謝。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已經快兩年時間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在推進實施戰略推進過程中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韓長賦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講,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全面推進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這兩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各地各部門採取有力措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局良好,取得了積極成效。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抓了這樣幾件事:

一是科學制定規劃。中央印發了全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計劃和重大行動,配套實施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各省都出臺省級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大多數市縣也制定了市縣規劃和方案,從中央到地方,鄉村振興的藍圖已經繪就,任務書、施工圖都已經明確。今天下午我們還將在河北邢臺召開村莊規劃工作會,就是要引導村莊科學規劃建設,保障鄉村振興有序推進、科學發展。

二是推廣浙江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部署和推動實施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在浙江打造了一批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學可鑒的樣板。現在,各地到浙江調研,不用專門安排路線,想去什麼地方就去什麼地方,到處都是美麗鄉村。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系統總結了浙江“千萬工程”的成功經驗,中央轉發全國。現在,我們與浙江正在共同建設鄉村振興示範省,通過典型引路帶動全國鄉村振興。

三是展開工作佈局。去年一年,我們重點是抓工作佈局。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中央已經就發展鄉村産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出臺了專門的指導意見,召開了會議進行部署。現在,農村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鄉土産業,去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收入超過8000億元,農産品網絡銷售額接近3000億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經全面推開,開展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廁所革命,去年已經完成1000萬農戶的改廁。另外,我們選擇了100個縣、100個鄉鎮和1000個村開展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

四是強化機制保障。近期,黨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産黨農村工作條例》,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次專門就農村工作出臺黨內法規,為推動鄉村振興實施提供了政治和組織保障。另外,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土地出讓收入更多投向農業和農村的改革方案、建立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制度等,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已經提出了2020、2035和2050年三個階段性鄉村振興目標,並明確由中央農辦和農業農村部負責牽頭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將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紮實有效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我想問劉永富主任一個問題,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使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今年4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作出專門部署,想請劉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謝謝。

劉永富

“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核心指標,這次脫貧攻堅要解決的是絕對貧困問題,標準有三個方面。一是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塊錢左右。二是“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包括飲水安全。三是“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這是我們這次消除絕對貧困的標準,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不僅影響脫貧攻堅質量,而且也可以説沒完成任務。所以要特別注意防止工作中出現死角。在今年4月重慶座談會以後,我們主要做了這麼幾點:

一是堅持標準。既不能拔高,脫離國情、超越國情,又不能降低標準,影響質量和群眾的獲得感。這個標準具體是什麼呢?義務教育有保障,就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要有學上、能上學、上學方便,不失學輟學。基本醫療有保障,就是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得了常見病、慢性病,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得到及時治療,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住房安全有保障,就是對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住房都要進行鑒定。現在我們國家有危房的標準,ABCD四類,AB是安全的,C是要維修的,D是要重建的。飲水安全有保障,就是有水喝,喝上安全的水。當然,各地還可以進一步細化。

二是明確了責任。中央統籌,主要體現的是中央的主管部門要負起責任,要指導本行業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省負總責,就是省裏細化標準,制定方案,市縣兩級組織實施,逐村逐戶逐人逐項銷號。三是摸底解決。今年4月以來,全國進行了全面排查,“兩不愁三保障”裏面,存在義務教育輟學的、看不上病的、住危房的和飲水不安全問題的共500多萬人,有一部分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一部分是建檔立卡之外的。這個數字還是不完全的統計,截至目前已經解決了300多萬人,還有170多萬人沒有解決,這170多萬人將在今年年底前基本解決。現在大體的進展情況就是這樣的。謝謝。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去年全國人大先後出臺了《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修正案,社會各界對土地問題高度關注。請問韓部長,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進展如何?

韓長賦

你提的問題很重要。土地是農業之本,也是農民的命根子。近年來,農業快速發展,農村社會保持穩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並且不斷鞏固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大家都知道,中國農村的改革是從土地制度改革開始的,下個階段深化農村改革還要堅持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這條主線。從這方面來講,重點是“三塊地”。

第一塊地,就是承包地。這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實行“三權分置”和搞好30年的延包,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更好地激活土地權能,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現在全國耕地有5.4億畝在各種主體間進行流轉,有7200萬戶的農戶參與了流轉土地。有的是流轉出去,有的是流轉進來。土地承包到期之後再延長30年,這是黨的十九大給廣大農民的一顆“定心丸”,也寫進了這次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從第一輪土地承包算起,我國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將穩定75年,讓各方面都有穩定的預期。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了農村承包地的確權登記,這為下一步的30年延包打下了基礎。從明年開始,我們將選擇一部分縣市進行延包試點,總結經驗,在試點基礎上形成全國的配套政策和延包的辦法,確保這項大政策能夠很好地銜接、平穩地過渡。

第二塊地,就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這次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並且經過三分之二以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入市,這是一個重大的改革創新。大家知道,過去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是不能直接入市的,需要經過徵地環節。據測算,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有4200多萬畝,可以説這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是農民財産性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集體經濟的重要支柱,所以一定要管好用好。

第三塊地,就是農村宅基地。這是農民的重要財産。這一輪機構改革明確,農業農村部負責農村宅基地改革工作。這方面,2015年全國已經有33個縣開展了改革試點。宅基地涉及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農村的穩定。所以,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穩慎推進的原則,再選擇一批縣和市,深化改革試點。重點是以宅基地的“三權分置”為抓手,探索落實宅基地的集體所有權,保證宅基地農戶的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權,既保障農民權益,又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我們相信,這“三塊地”的改革將會為整個農村改革和制度建設奠定更加鞏固和完善的基礎。謝謝。

經濟日報融媒體記者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問題一直倍受關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提出明確要求,能否介紹一下如今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和下一步的安排?謝謝。

劉永富

現在我們記者朋友對脫貧攻堅都非常熟悉,我看問的都是重要的問題。深度貧困問題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前幾輪的扶貧都沒有把深度貧困地區最後攻下來,這一次能不能攻下來關係到脫貧攻堅戰能不能打贏,是一個難題,我們講攻城拔寨主要就是講這個,我們一定要防止深度貧困地區拖後腿。

一是明確工作思路。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中央重點支持解決“三區三州”,即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地區和四川涼山、雲南怒江、甘肅臨夏,各個省解決好自己區域內的深度貧困問題,中央各個部門要在政策支持、工作指導等方面,包括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都要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明確了這麼一個工作思路。

二是確定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是明確的,“三區三州”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深度貧困地區,比如雲南昭通、貴州畢節這樣的地方,各省再找出來,以市或者以縣為單位,根據資源和實際編制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深度貧困地區自身加大工作力度,中央和省級層面加大幫扶人員選派和資金的投入。比如涼山,四川省就從涼山州外的地方,在省內調劑了5700人到涼山駐村幫扶。再比如説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支持,去年新增了200億,120億用到了“三區三州”,佔60%;今年新增了200億,135億用到了“三區三州”,65%用到了“三區三州”,加大了支持的力度。應該説這麼下來以後,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方案得到了較好的實施,進度都超過計劃。比如在資金的投入方面,到目前為止已經接近80%的資金到位了,這是三年的計劃,我們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接近80%的資金都到位了。去年“三區三州”有305萬貧困人口,去年一年就減少了133萬人,還剩172萬人。去年“三區三州”的貧困發生率下降速度比中西部快3.3個百分點,高了一倍。下一步,我們不能放鬆,深度貧困地區仍然是重點,要繼續保持這個力度,對進度慢的地方要掛牌督辦。謝謝。

趙江濤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參與,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