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夜經濟”如何紅火起來

2019-10-16 07:4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各地紛紛出臺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舉措
“夜經濟”如何紅火起來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要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近期,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推進舉措,線上線下業態聯手參與,消費者熱情高漲,“夜經濟”持續走紅。繁榮的夜間經濟,正逐漸成為支撐消費升級、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夜間消費怎樣才能更有後勁?管理和配套服務應如何跟上?我們在一些地方進行了調查採訪。

“夜經濟”拓展消費時空

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西安等地出臺的促消費政策中,“夜經濟”這一關鍵詞頻頻出現

“華燈璀璨,霓虹閃爍,這樣的夜景真讓人陶醉!”今年“十一”假期,安徽亳州某國企員工宋佳與家人一起到西安旅遊,對古城夜景印象深刻。“晚上這座城市仿佛變了個模樣。長安集市、燈光秀、音樂噴泉、古城墻夜跑、各色小吃,還有劇院、商場、咖啡廳都營業到很晚,不愁晚上沒地方去。”

去年3月,西安市印發《關於推進夜遊西安的實施方案》,明確以夜遊經濟提升為突破口,積極拓展西安市旅遊産業鏈,構建西安夜遊經濟。一年多來,夜遊西安深受遊客喜愛,也為當地夜間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

夜間旅遊是夜間經濟火爆的一個縮影。“夜經濟”使得消費時間和空間得到延展,讓城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除西安外,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濟南、成都等多地出臺的促消費政策中,“夜經濟”這一關鍵詞頻頻出現。

北京市商務局日前印發《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提出在上地、五道口、常營、方莊、魯谷、梨園、永順、回龍觀、天通苑等區域,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提升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便利居民夜間消費;蘭州圍繞黃河風情線打造地方標誌性夜間消費街區;上海打造“國際范”“時尚潮”夜生活聚集區;廣州依託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間餐飲;成都推出夜遊武侯祠、夜遊杜甫草堂,主打“休閒牌”……

“發展‘夜經濟’正當時。”在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看來,就旅遊而言,相對於白天走馬觀花式的景區打卡,夜晚的休閒更有助於遊客對當地文化的感知與生活方式的體驗。中國旅遊研究院夜間旅遊專項調查數據表明,當前遊客夜間旅遊參與度高、消費旺,九成左右遊客有夜間旅遊的經歷,2019年春節期間遊客夜間消費佔目的地夜間總消費近三成。

管理配套仍待提升

調查顯示,在限制遊客夜間體驗的因素中,受訪者擔心安全問題佔比49.4%,擔心夜間交通不便佔比25.8%

25歲的尹曉琳在廣州市某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白天工作忙、節奏快,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去商場逛街、打卡美味餐廳、到酒吧聽聽音樂,或者是到24小時書店看書,在她眼裏非常重要。

“很多地方的‘夜經濟’搞得有聲有色,但還有一些提升空間。”尹曉琳説。今年“十一”期間,尹曉琳到中部某城市遊玩,晚上和朋友一起到當地的夜市聚餐。晚上10點多,等他們想要返回住處的時候卻遭遇尷尬:公交車和地鐵已經停運,出租車和網約車等了幾十分鐘都沒人接單。

我國“夜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相對於旺盛的消費需求,一些地方發展“夜經濟”的條件和能力仍有待提升。一些消費者有擔心:噪聲污染可能會影響周圍居民的休息;夜間售賣的食品安全衛生是否有保障;商圈、景點的車位是否充足、往返交通是否方便……這些都是相關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顯示,在限制遊客夜間體驗的因素中,受訪者擔心安全問題佔比49.4%,擔心夜間交通不便佔比25.8%。

“隨著夜間旅遊、夜間消費的興起,必然會帶來電力、地鐵、公交、公共衛生、市政管理、安全保衛、應急救援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壓力,需要城市管理部門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戴斌表示。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建議,相關部門要發揮放活和管好的雙重作用。硬體要配套,比如合理延長公共交通運營時間等;軟體要管好,充分研究“夜經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城市環境等問題。

公共服務有短板,産品供給也有待豐富。“夜經濟”的發展是餐飲、文化演出、休閒娛樂等多業態共同發展的過程。現在,一些城市的“夜經濟”産品供給上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餐飲領域,沒有形成特色。

“每到一個地方我都喜歡逛夜市,但去的地方多了就發現,不少地方的夜市大同小異,售賣的東西也相差不多。一些地方的博物館、書店等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大多都早早關門了,劇場劇院的夜場劇目也不夠豐富。”尹曉琳説。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説,發展“夜經濟”需要激勵企業創新,補齊消費供給的短板。隨著消費需求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多地追求品質化和個性化的消費。發展“夜經濟”,企業要提供更高質量、更有品質的産品和服務,這樣才能讓夜間消費越來越紅火。

豐富夜間消費“菜單”

應加快培育影視、娛樂、旅遊、保健、體育等服務産業,營造更多夜間消費場景

“以前晚上出門總是擔心趕不上地鐵,現在週末地鐵運營時間延長了一個多小時,逛街的時間又多了。”近日,在北京市朝陽區某醫院工作的易超帶著從老家來的父母到後海、南鑼鼓巷等景點欣賞夜色,感受到不少便利。

為更好地滿足百姓多元化消費需求,北京在助力發展“夜經濟”時打出組合拳。華聯購物中心在回龍觀和常營啟動了“深夜食堂”項目,還開設美食街,推出優惠舉措;24小時營業的三聯韜奮書店,讓人們暢遊知識的海洋;為服務消費者夜晚出行,北京地鐵週末延長運營時間;首汽約車平臺、出租車公司通過獎勵、優化約車系統等方式,引導車輛前往重點區域提供乘車服務;北京公交等APP及時更新夜間交通保障信息。

“國慶幾天玩下來,感覺北京夜間遊玩的去處變多了,從吃飯娛樂到文化活動,都有值得體驗的去處。再加上交通出行等方面的保障,體驗很不錯。”易超説。

隨著“夜經濟”的發展,各地夜間消費的供給不斷創新和豐富。在上海,“上海美食節”“巨鹿路158美食夜市”等接連為人們的夜間消費帶來精彩。一些企業也在探索“夜經濟”下的新發展模式。北京稻香村通過延長售賣時間、組織線下活動如現場製作月餅,把中秋傳統文化納入到企業營銷中,增加消費的互動性。“在文化體驗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消費者的偏好,有針對性地備貨和改進。目前我們也與一些連鎖便利店進行嘗試性合作,提供24小時便民服務,讓消費者在夜間也能買到想吃的糕點和熟食。”北京稻香村副總經理王雋時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互聯網在培養消費者夜間消費習慣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建議通過線上線下資源整合,讓“夜經濟”的服務鏈條更加高效、精準。

商務部流通産業促進中心現代服務業處處長陳麗芬建議,應加快培育影視、娛樂、旅遊、保健、體育等服務産業,營造更多夜間消費場景,豐富夜間消費“菜單”,同時鼓勵商家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提供個性化産品。(靖偉 王珂)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