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自然資源部助力脫貧攻堅成效綜述

2019-10-17 10:06 來源: 自然資源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自然資源部助力脫貧攻堅成效綜述
盡銳出兵 堅決打贏自然資源脫貧攻堅戰

“家家戶戶小洋房,自然優美村莊靚,資源生金拔窮根,小麻雀變金鳳凰。”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村民們喜歡用順口溜形容近年來村子發生的變化。

贛州市贛縣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羅霄山特困片區縣,是自然資源部定點扶貧縣之一。贛縣區的發展,是自然資源部進行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脫貧攻堅戰以來,自然資源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站位高,行動快,力度大,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強力推進,特別是在政策支持上,翻箱倒櫃,傾囊相助,在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促進農民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創了自然資源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生動實踐。

織網

自然資源政策惠及神州大地

自然資源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本,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重要地位。我國貧困地區致貧原因複雜多樣,總體上都與特殊的自然資源條件有關。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自然資源是重要基礎和保障,土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為拔除窮根,自然資源部立足貧困地區特殊的自然資源條件,翻箱倒櫃,傾囊相助,不斷創新和完善土地政策,實施差別化支持措施,力度大、措施實、效果好的政策令貧困地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針對深度貧困地區等脫貧攻堅重點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産業扶貧等重點領域,自然資源部出臺多項用地保障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對“三區三州”及其他深度貧困縣,國家統籌開展增減挂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大大提高了深度貧困地區土地指標交易價格。針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重、工程量大、資金籌措難等問題,“十三五”初期就專門出臺文件,指導貧困地區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指標可在省域內交易政策,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順利推進。在産業扶貧方面,指導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特別是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規範執行相關土地政策,助推産業發展。

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全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安排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下達年度獎補資金170億元。在試點選擇上向生態環境脆弱的貧困地區傾斜,試點涵蓋烏蒙山、祁連山等多個貧困地區。支持貧困地區開展礦山生態修復,2019年下達中央獎補資金3.9億元。

在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下達補助資金約164億元,支持甘肅、陜西、四川、江西、雲南、貴州、廣西、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等貧困地區部署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極大改善了貧困地區農村面貌和農業生産條件,促進了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化經營,使貧困農戶直接受益。

同時,自然資源部注重發揮地質調查技術優勢,在貧困地區重點部署了找水打井、農業地質調查等項目,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飲水難題,指導建立了一批富硒特色農業産業。

地質找水共施工探採結合井145眼,探明水源地數量50處,引水示範工程建設滿足了23萬人安全飲水需求。新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1181處,為地災防治提供技術支撐。土地質量調查新圈定富硒土地資源270萬畝,支撐5處農業示範基地建設,近30萬貧困群眾受益。新發現礦産地70處,發現地質遺跡點600余處,支撐申報省級以上地質公園8處,為貧困區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特色産業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

此外,自然資源部結合6個縣定點扶貧工作和牽頭聯絡烏蒙山片區工作,深入調研,針對地方提出的困難、問題和需求,實施訂單式差別化支持措施,為當地脫貧攻堅工作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築路

特殊政策為脫貧攻堅打通康莊大道

“過去扶貧,我們是‘撒胡椒面’,管不了大用。”談起過去的扶貧方式,甘肅省鎮原縣委副書記、縣長侯志強如是説。如今,扶貧進入新階段,思路辦法都得變,而精準扶貧就是必由之路。

精準扶貧,關鍵在於精準。如何做到精準?自然資源部用非常之舉措攻克非常之難題,探索出特殊的政策思路,為脫貧攻堅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規劃計劃管理方面,自然資源部每年對全國834個貧困縣專項安排每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600畝。足額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民生發展等用地需求,土地利用規劃計劃指標不足部分由中央協同所在省份解決。2016年開始為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每縣專項安排用地計劃600畝。2017年對全國832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片區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每個縣額外再增加600畝建設用地指標。2017年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政策明確對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民生發展等用地足額保障。特別是在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逐年減少的2018年和2019年,政策仍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及其他深度貧困縣,繼續安排每縣用地計劃指標600畝,為順利推進脫貧攻堅提供了空間保障。

在用地審批方面,深度貧困地區建設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在做好補償安置前提下,可以邊建設邊報批;涉及佔用耕地的允許邊佔邊補,確實難以落實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的,可按補改結合方式落實,並按用地審批權限辦理用地手續。同時,還將深度貧困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級以下建設項目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預審權下放到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為脫貧攻堅項目儘快落地破解了難題。

在土地利用方面,深度貧困地區在充分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防止外部資本侵佔控制的前提下,允許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閒農房及宅基地;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鼓勵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農村新産業新業態和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為貧困群眾增加財産性收入、實現穩定脫貧提供了重要渠道和制度保障。

通渠

為貧困地區引來財富 “源頭活水”

山還是那座大山,雲還是那樣的雲。但在四川省巴中市大幹溪村村民眼中,過去承載的是憂傷,現在看到的是風景。

過去幾年,特殊的增減挂鉤政策為貧困地區帶去了真金白銀,徹底改變了貧困群眾的生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節余指標先後突破縣域內流轉、省域內流轉、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框架內跨省域流轉,最終實現國家統籌的跨省域調劑。

省域內流轉方面,28個省(區、市)享受增減挂鉤節余指標在省域範圍內流轉使用的政策,自2016年2月以來,18個省份開展了省域內流轉,累計完成流轉指標45萬畝,流轉收益超過1300億元。跨省域調劑方面,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重大決策部署,允許“三區三州”及其他深度貧困縣增減挂鉤節余指標跨省域流轉,開展增減挂鉤不受規模指標限制。2018年,19個深度貧困地區所在省份調出節余指標19.43萬畝,獲得調劑資金607.28億元。2019年的跨省域調劑任務已經下達,深度貧困地區調劑節余指標20.88萬畝,調劑資金647.30億元,為貧困地區提供了有力的資金籌措渠道和充足的資金保障。

“增減挂鉤政策經濟效益可觀,盤活了土地資源,加速了脫貧步伐。社會效益明顯,促進了貧困地區城鎮化進程,緩解了城鎮建設用地的壓力,又優化了城鄉建設用地結構與佈局,大幅提高了貧困人群的文化生活水平,較好地統籌了城鄉共同發展。生態效益突出,打造了‘空氣凈化、水土保持、景觀美化’三位一體農村生態系統,貧困地區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看著增減挂鉤政策為貧困地區帶來的變化,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區委副書記、副區長薛永森堅定了脫貧攻堅的信心,“贛南蘇區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主體,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我們將繼續用好用活自然資源政策,讓這裡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