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通訊:“雪龍兄弟”南極卸貨記

2019-12-01 21: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1日電 通訊:“雪龍兄弟”南極卸貨記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12月1日,直升機向中山站吊運物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雪龍”號與“雪龍2”號兩艘極地科考破冰船12月1日停靠中山站固定冰外緣,相距約500米。連日來,“雪龍兄弟”聯手展開南極冰上卸貨攻堅戰,目前中山站冰上卸貨接近尾聲。

截至北京時間12月1日上午8時,計劃從“雪龍”號船上卸下的1450噸物資中,已運達中山站和內陸出發基地的物資達1253.9噸,其中直升機吊運466.4噸,雪地車運輸787.5噸。

挺進中山站:“雪龍2”號開闢冰上航道


考察隊員從“雪龍”號船上卸貨(1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向中山站和內陸出發基地運送物資,是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的重要一環。一年的中山站物資供應、內陸科考設備與建站物資等,都依靠“雪龍”號一年一度的送達。

“限于‘雪龍’號的破冰能力,每年冰上卸貨點離中山站都相對較遠。今年有‘雪龍2’號協助,將卸貨點破冰至距中山站10公里處,為重型裝備登陸和冰上運輸創造了有利條件。”負責卸貨作業的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魏福海説。

第36次南極考察是我國首次實行“雙龍探極”。“雪龍”號載貨能力強,運送至南極的物資主要由其承運;首航南極的“雪龍2”號破冰能力強,開闢冰上航道、盡可能接近中山站的任務就交給了它。


12月1日,“雪龍”號與“雪龍2”號相聚在中山站西北方向10公里處。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11月23日,“雪龍2”號完成航道破冰,為“雪龍”號開闢了一段約14海裏(約合26公里)的冰上航道。“雪龍”號沿著這條冰上航道抵達理想的卸貨點,連夜展開全方位的卸貨作業。

了卻多年心願:“巨無霸”雪地車成功登陸

冰上運輸的首要目標,是3輛每輛達24噸的重型雪地車。其中一輛是從霍巴特港上船的,另外兩輛都曾隨“雪龍”號來南極多次而未能上站。


考察隊員將卡特重型雪地車運往中山站(11月24日攝)。新華社發(侯昌偉 攝)

魏福海緊握方向盤,駕駛著一輛普通雪地車行駛在通往中山站的冰上通道中。後面拉著的大雪橇上,正是再次來到南極的卡特重型雪地車。這位南極內陸隊老隊員曾一次次看到它被運來南極,又隨“雪龍”號返回國內。

可牽引60噸物資的卡特雪地車,是內陸考察的重要裝備。由於自重大無法用直升機吊運,冰上運輸又面臨海冰承受能力和海冰裂隙風險,因此登陸成功的機會並不多。

一年前,記者隨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來到中山站時,“雪龍”號因冰情嚴重而停在距中山站44公里外卸貨,兩輛重型雪地車只能“望洋興嘆”,無法登陸中山站。

夜晚溫度低、冰面牢固,又處於極晝,是冰上運輸的好時機。北京時間11月24日淩晨3時,第一台重型雪地車成功上站。到當天早上6時,3輛重型雪地車、1台裝載機和1台挖掘機成功運上中山站。


考察隊員將卡特重型雪地車放到雪橇上準備運往中山站(11月24日攝)。新華社發(陳諶晨 攝)

“這將大大提升我國南極內陸考察運輸能力,同時為考察站建設和保障提供有力支撐。”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夏立民説。

卸貨攻堅:“海陸空”默契配合

由“雪龍”號通往中山站的海冰運輸線上,距離中山站300多米的地方,是一個比較陡而長的大坡。上坡前,駕駛員姜華將拉著兩個雪橇的雪地車停下,走到雪面上,用雙手捧起一把雪,使勁往臉上抹。已經駕車運送物資一整夜的他,用這種方法讓自己保持清醒。


直升機吊運物資(1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極晝期間,海冰變化快,受潮汐影響大。一米來厚的海冰下面,是幾百米深的海水。海冰融化對車輛和人身安全都是挑戰,冰上運輸必須爭分奪秒。”姜華説。

而對直升機作業來説,南極天氣多變,同樣需要抓住有利時機。

在這次卸貨攻堅戰中,“海陸空”默契配合:每天早上8時到晚上8時,直升機展開吊挂作業,平均每天吊挂30次;晚上8時到早上8時,雪地車隊拉著8個雪橇進行冰上運輸。

幾天下來,在雪地車碾壓下,海冰冰面有所變化,安全隱患出現,考察隊隨即停止冰上卸貨。同時,“雪龍”號停泊的地方冰山較多,為防範冰山發生冰崩,11月27日傍晚,“雪龍”號移至中山站西北方向10公里處的新卸貨點,繼續開展直升機吊運作業。

從11月28日夜開始,中山站降下大雪,29日、30日繼續大雪紛飛,直升機吊運作業暫停。12月1日,天氣放晴,直升機繼續吊運剩下的物資,確保卸貨順利完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