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長短相濟“穩就業” 加強版政策待落地

2019-12-11 12:39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長短相濟“穩就業” 加強版政策待落地
新一輪密集調研展開,更多支持新增就業措施在途

行至年終,作為“六穩”之首的穩就業再發力,加強版促就業政策落地在即。《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有關部門正在醞釀穩就業政策儲備,地方也在展開密集調研。新一輪穩就業強調“長短相濟”,除大力支持企業穩定崗位、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完善返鄉創業政策措施外,更多支持新增就業崗位措施有望陸續出臺,鼓勵靈活就業配套舉措或加快落地。

作為民生之本的就業近日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兩個月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目標。專家指出,這既有賴於宏觀經濟穩中有進,也得益於就業優先政策的全面發力。不過,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和複雜性仍不容忽視,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仍有空間。

“今年以來,我國推動實施減稅降費、放管服改革、改善營商環境等措施,為企業減負,促進擴大就業規模。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創新創業,著力解決企業融資困難,中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註冊增速明顯。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帶動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公共就業服務以及去産能職業安置等直接穩就業措施實施有力。”在談及穩就業成效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成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關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把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既考慮充分就業是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核心考量指標,也強調實現勞動者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雖然已經提前完成今年城鎮新增就業指標,但在頂住經濟下行壓力過程中,依然要把“穩就業”作為主戰場,防範各類經濟內生風險因素和外生挑戰向就業領域傳導,帶來衍生性壓力。

“加強版”穩就業政策落地漸行漸近。11月14日召開的部分省份經濟形勢和保障基本民生座談會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尤其要堅持就業優先,做好大學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加強指導、幫助拓展渠道。12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更大力度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在積極擴內需、穩外貿帶動就業擴大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的舉措。按照會議要求,下一步各地要著眼穩就業大局,出臺更多支持新增就業崗位的措施,抓緊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深入推進“雙創”,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圍繞民生“短板”領域,拓展公益性崗位。還將加大力度援企穩崗,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等。

多部門也頻頻強調“就業優先”。人社部表示,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做好穩就業政策儲備。將進一步落實好降低社保費率、最低工資調整、失業保險援企穩崗等政策,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為中小企業發展釋放更大空間。還將實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新政策、就業創業新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近日撰文指出,要促進就業、産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重點群體,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教育部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 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

地方也在密集展開就業摸底調研。12月3日,北京市就“穩就業”落實情況展開專題調研,要求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以就業工作的新突破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此外,江西省就業專題調研提出,把穩就業放在突出位置,穩住經濟發展態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鼓勵創新創業、拓展就業崗位,促進比較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助推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在專家看來,“長短相濟”將成為新一輪穩就業政策的突出特點。張成剛表示,今年底明年初,穩就業將重點關注加工貿易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規模變動,特別是農民工群體返鄉就業問題。此外,還要關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去産能行業的職業安置問題,以及區域就業結構性矛盾。“就業規模方面,將推進更大規模的支持企業穩崗政策,繼續推進減稅降費、社保降費與失業保險返還,引導困難企業更多采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等措施保留就業崗位。就業能力提升與就業結構優化方面,將增強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動力,不斷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效性,保障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發放到位。”

“要更好地發揮失業保險預防失業和就業促進的作用,投入真金白銀為企業生産經營減負和勞動者職業技能提質。此外,要進一步做好政策創新。”關博説。

大力鼓勵靈活就業配套舉措值得期待。張成剛建議,公共就業服務要將新就業形態納入服務範圍,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進一步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取消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在市場準入、資格認定等規定上的過嚴標準、過高門檻。職業技能培訓也要覆蓋到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從業者。

關博進一步指出,要壯大各類就業新動能,特別是積極鼓勵新就業形態更高質量發展,破除各類制約勞動者靈活就業的政策障礙,以社保政策完善為突破口,切實提高各類新就業形態質量。(記者 班娟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