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醬油湖”重生記——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倒逼南四湖再現碧波盪漾

2019-12-17 18: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濟南12月17日電(記者魏聖曜)冬日的微山湖,湖面寒風凜冽、碧波盪漾。幾艘小船在湖面深處搖曳,隱約可見魚鷹不時潛入水中又躍回船上……

俗稱“微山湖”的南四湖,其實包括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是南水北調東線的輸水通道和調蓄湖泊。這個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曾是名列全國大型湖泊污染前三位的“醬油湖”,險些因為污染而失去漁舟唱晚的美麗景象。

在山東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微山縣分局工作了20多年的王雲告訴記者,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3年11月建成通水前,南四湖周邊煤礦、造紙廠、化肥廠、水泥廠等重污染企業林立,入湖河水水質超標,湖區魚類、鳥類和水生植物種類大幅減少。工程的成敗,曾被認為“一線命懸南四湖”。

要護一湖清水北上,“醬油湖”必須重現昔日“清荷照水、魚躍鳥飛”美景。

“一滴墨水滴入湖中看不出來,大量墨水同時滴入呢?我們必須從每一滴‘墨水’抓起。”王雲説,微山縣“壯士斷腕”關停重污染企業,納稅大戶也不例外,先後關停造紙廠、小火電、焦化等20多家規模企業,並持續加強對重點企業的環保改造提升。

微山湖湖區是山東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礦企業眾多。在微山縣高莊煤業有限公司(簡稱“高煤公司”)礦區總排污口,記者近日看到,一排泛著綠光的紫外線燈管正對礦區廢水做最後的殺菌處理。隨後,清澈的“廢水”被排入班村引河,經過人工濕地再次凈化,流入南四湖。

經過機械攔雜、污水提升、水解酸化、二級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活性炭吸附以及多次分解、沖洗,高煤公司礦區污水排放指標已嚴於國標。“排放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有的指標堪比地下水。”高煤公司科技環保中心副主任邢洪魁説。

在礦區門口,邢洪魁告訴記者,礦區距離南四湖僅2公里。地方發展需要能源動力,南水北調東線更需要一湖清水。

近年來,高煤公司對生活廢水加大綜合治理與利用,投資1140萬元重建日處理能力7000立方米的生活廢水處理站,投資600多萬元建造日處理能力2萬立方米的礦井水處理站,並建設中水池和回用設施。處理後的生活廢水、礦井水,大部分回用於井上綠化、衝廁、洗車以及井下防塵、注漿等。

“加大中水回用,能為企業每天節約用水成本1.26萬元,但這只是一筆小賬。”邢洪魁説,微山縣9家煤炭企業已被清退5家,算好“環保賬”才是算好“長遠賬”。

化學需氧量排放濃度8毫克/升、氨氮0.106毫克/升、瞬時排放流量216立方米/小時……進出礦區的電子公示牌上,實時刷新著排污水的監測數據。這些數據都被環保部門24小時在線監測、專人視頻監控。

為確保水質穩定達標,南四湖湖區排放標準“層層加碼”。“比如,排放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山東省制定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點保護區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為50毫克/升,嚴於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王雲説,微山縣標準則是20毫克/升,更嚴於省級標準。

同時,為增強水體自凈能力,微山縣大力清退養殖水域,清理湖區網箱、網圍等人工養殖設施,累計將7000余畝非法圈圩水域恢復原貌,並增加“人工濕地濾污”,以凈化入湖水。

截至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級累計投入14.9億元,在南四湖持續實施“退漁還湖、退池還湖、退耕還濕”34萬畝,建成人工濕地6萬餘畝,保護修復原始生態濕地10萬畝,增加生態涵養林1.67萬畝,形成“環南四湖生態屏障”。

據南水北調山東幹線公司統計,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工程自建成通水以來,已累計向山東省調引長江水39.21億立方米。工程優化了受水區水資源配置,補充了受水區水資源總量,改善了受水區生態環境,保障了膠東地區青島、煙臺、濰坊、威海等城市應急供水,為泉城濟南保泉補源、小清河補水提供了有力支撐。

若非一番大治理,哪得湖水清如許?王雲説,曾經讓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命懸一線”的南四湖,如今躋身全國14個水質良好湖泊行列,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恢復。目前,湖區魚類恢復至近100種,鳥類205種、水生植物78種。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