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18條“辦事路徑”助企業搶抓機遇

2020-02-26 09:21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持續提升響應企業需求的速度力度精度,一系列應對疫情影響的措施辦法落地生根
上海18條“辦事路徑”助企業搶抓機遇

■開辦企業 非特殊情況下,開辦企業全流程2天內辦結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24天以內完成全過程審批服務

■獲得用電 辦電全程2個環節總時長不超過10天

■不動産登記 預申請後在企業服務專區核對材料一致並完成繳稅,當場領取新産證

■納稅 相關稅費“一網通辦”,時間壓縮到100小時以內

■跨境貿易 對實際進境貨物可先進行概要申報,海關同意即可提離貨物

■招投標 可在線提交繳納保證金信息及查詢款項支付情況

■動産抵押 可以擔保人名稱為索引,對擔保品的登記狀態進行查詢

■網上訴訟辦理 可辦理網上立案、訴訟繳費、參加庭審、在線辦理各類訴訟事務

■公共信用信息報告 線上線下均可查詢

■市場監管 對同一企業的多個監管事項盡可能合併

■輕微違法行為免罰34類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依法免予行政處罰

■企業跨區遷移 符合正常遷移條件的,10個工作日內辦妥相關遷出手續

■企業登出 可並聯事項同步辦理,縮短全流程辦理時間

■産業項目落地 各區對重點産業項目設立服務專員提供“一站式”個性化幫辦

■惠企政策查詢 企業服務雲提供“一口發佈、一口受理、一口諮詢”服務

■企業訴求處理1個工作日電話聯絡、一般問題5個工作日辦結

■涉外服務 外籍人士可通過“一網通辦”涉外服務專窗(在建)獲取雙語服務

近日,上海優化營商環境3.0版實施方案正式印發。與之配套,政府部門梳理出18條企業最關心的辦事路徑,去哪辦、怎麼辦……聚焦“辦成一件事”,將一目了然的路徑,展現在復工復産中的廣大企業面前。

過去三年,上海對標世行評價標準,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片刻不停。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中斷改革步伐。面對特殊時期的困難和挑戰,上海持續提升響應企業需求的速度、力度和精度,一系列應對疫情影響的措施辦法落地生根。

推動“必選項”落地生根

不聚集、少接觸,疫情期間“不見面”的特殊要求,恰與此前上海優化營商環境中的“網上辦”“掌上辦”改革進程産生交集。企業許多線上辦理事務,也從過去的“可選項”,變成了離不開的“必選項”。

對政府部門來説,企業的需求,即是改革的“必選項”。

2月19日,上海地産集團工作人員拿到了世博文化公園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批復,這一上海市重大工程最後一塊“拼圖”終於敲定。從報審到獲批,只用了3個工作日的時間。

面對疫情,地産集團對項目審批困難有充分估計,但此次審批速度之快,超出了預計。企業工作人員介紹,疫情期間,審批碰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法線下諮詢,“面對面接觸”還有交叉感染風險。

2月14日,設計方案一報批,企業工作人員就陸續收到了來自政府“店小二”們從網上、手機、電話等各種渠道的詢問和指導,報送、收件、辦理、發件等環節全部在線審查,無紙化流轉。專家評審過程中,一改過去集中開會模式,採用互聯網審查,了解方案、研究問題。3天裏,審批始終“沒掉線”,不見面的同時,有效地提升了審批效率。

疫情下,一市之內,審批儘量不見面,而隔離在異地,困難更大。復工初期,上海企業的不少財務人員沒能回滬,雖能線上辦事,但無法取回留在公司的CA電子證書,成了一道難題。

“最近眼看申報期將截止,不少企業會計因此來電焦急求助。”國稅總局上海市稅務局介紹。 下轉◆6版(上接第1版)獲悉這一困難後,稅務部門立即會同市有關單位,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了全新的“非接觸式”辦稅渠道,實現電子營業執照在電子稅務局(含電子申報客戶端)的企業身份認證、電子簽名等功能,解決企業財務的燃眉之急。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需要延期復工。了解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後,國網上海電力主動指導相關企業在線申請用電暫停兩周的業務,並實現“當天辦理、當天辦結”。國網上海電力表示,之前就有各種“網上辦”“掌上辦”服務,疫情發生後,更是全面推廣這些雲服務,提高網上辦理效率,自春節假期以來電費線上繳費率達到97.5%。

“疫情當前,不但購物、上課、辦公、娛樂可以遠程服務,而且科技也在助力優化營商環境。”上海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吳璟桉表示,上海建設數字政府,通過“一網通辦”“隨申辦”APP和小程序,讓數據跑腿,實現不見面審批,既減少了疫情傳播風險,又助力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還方便了人民群眾生活。抗疫期間“全程網辦”的一系列新探索,值得進一步推廣。

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對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這是2020年上班第一天,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提出的要求。疫情突如其來,眼下正是企業需求最急、困難最大的日子。近期政府服務支持企業措施不斷,如何第一時間找到服務對象,讓政策落在最需要處?

日前,上海捷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突然收到消息,其湖南子公司將參與湖南省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服務,而採購檢測材料、提供檢測服務,都急需資金支持。捷易生物有一筆貸款即將到期,企業負責人沒有猶豫,直接把資金髮往了抗疫第一線,自身卻面臨了還款壓力。

前腳資金剛走,後腳政策就來。針對這類急需支持的中小微企業,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適時推出了“無還本續貸業務”專項服務方案,以政府之力為銀行續貸分擔風險。這種合作模式下,上海銀行為該企業操作“無還本續貸”,擔保基金承擔85%的風險代償責任,雙方合作壓縮中間環節,快審快貸,在一天內就完成了貸款續貸盡調及相關審批程序。而企業不用先還本金,就延長了貸款資金的使用期限,經營者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在疫情結束後,這種銀政合作的模式可以嘗試繼續推廣。”業內人士表示,“無還本續貸”業務能滿足銀行存量中小微企業客戶對貸款資金連續使用的需求,但過去,由於風險較大,爭議不小,銀行動力也不足。抗疫復工期間,政府擔保基金加入恰到好處,打通了堵塞的“最後一公里”。

實際上,加強政府在獲得信貸中的助推作用,上海已先有佈局。著眼于緩解銀企間信息不對稱,2019年底上線的上海市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平臺,就向銀行打開了一扇大門。

疫情期間,依靠這一平臺,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浦發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行4家試點銀行紛紛積極篩選,為受到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及時有力的資金支持。通過這一平臺,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已為近200家小微企業提供了貸款支撐,浦發銀行上海分行已為20戶小微企業成功授信1.72億元。

實現首創改革新突破

抗疫期間的上海,營商環境改革還在産生新的首創突破。

2月19日,上海寶陸汽配型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收到消息:之前申請辦理生産線廠房擴建工程,同時辦理了綜合竣工驗收、不動産登記,而且竣工驗收合格證和不動産權證書也同時核發。寶陸公司因此成為全國首家“驗登合一”企業。

所謂“驗登合一”,指的是綜合竣工驗收和不動産登記同步辦理、同步發證。按以前的規定,産業項目在辦理建築許可時,僅兩個環節材料從準備材料到走完流程,企業至少要花兩三個月。

記者從上海市規劃資源局了解到,“驗登合一”將率先應用在建築類型比較簡單的産業項目,比如工廠廠房。待“多測合一”“多驗合一”流程完善後,將逐步推廣至全部建設項目。這樣的營商環境改革首創,正是在特殊時期的困難倒逼下誕生。

上海稅務系統也在疫情中進行了新嘗試。上海惠企“28條”政策出臺後,全市十幾萬家企業收到了可享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的溫馨提醒。

上海市稅務局介紹,疫情期間通過數據管理平台中的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了全市範圍內各區可以享受最新優惠政策的企業,全市十幾萬家企業收到類似短信提醒。這是上海首次利用大數據,在申報期前,將可享受的優惠政策分行業提前精準推送給企業。

企業獲得電力“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三零改革”,是世行評價中上海已經全球領先內容。然而疫情期間,面對企業更急迫的需求,上海電力部門再一次挖潛。

面對松江重點口罩生産企業美迪康增能擴産、電力緊急增容的需求,松江電力部門不僅以“三零服務”為企業開闢綠色通道,還組織了黨團員突擊隊,現場為企業定制應急方案。從企業提出申請到最後送電,流程時間從通常的10天,壓縮到1天。雖然這是抗疫時期的特殊速度,但在此過程中,改革的寶貴經驗被積累下來。

“疫情考驗中,我們將持續抓改革突破,加快審批制度改革,為企業發展求突破、搶時間。同時為優化營商環境貢獻更多上海經驗,提振國內外企業信心預期。”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徐蒙 張楊 任翀 戚穎璞 張煜)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