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兩張網”提升上海城市治理能力

2020-04-13 11:04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網統管:一屏觀上海,一網管全城 一網通辦:市民高頻事項全程網辦
“兩張網”提升上海城市治理能力
今年還將實現一批事項“一件事一次辦”,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作為上海首創的政務服務品牌,“一網通辦”上線一年多以來,已接入服務事項2312項,個人實名用戶數達2186萬,市民企業辦事越來越“像網購一樣方便”

■承擔“一網統管”工作的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自去年以來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1.0版”如期建成,今年不斷完善升級,並爭取在進博會前建成“2.0版”

“一旦有人確診,後臺系統第一時間就能‘排兵布陣’。”本月初,長寧區疾控中心上線了基於“一網統管”的疾控智慧化系統,疫情發展、防疫力量、重點人員管理、集中隔離點觀察人員等信息在一張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有助於更加精準地做好趨勢分析、監測預警,扎牢防控網絡。

這兩天,居家辦公的魏文沁收到了快遞送來的新版社保卡,從申領到開通都在手機上操作完成。疫情發生以來,市民“不見面辦理”比例較以往大幅提升,2月底一度超過50%,13個高頻事項在“隨申辦”上實現了“全程網辦”。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讓城市治理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下的跨越。牢牢牽住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個城市治理的“牛鼻子”,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和“高效處置一件事”,上海在前期改革實踐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超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作為上海首創的政務服務品牌,“一網通辦”上線一年多以來,已接入服務事項2312項,個人實名用戶數達2186萬,市民企業辦事越來越“像網購一樣方便”;承擔“一網統管”工作的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自去年以來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1.0版”如期建成,初步實現了“一屏觀上海,一網管全城”。

高效感知,快速響應

城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個“神經末梢”的感應能力,都影響著條件反射的響應速度。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當下尤為重要。在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架構下,上海依託城運系統,將與入境人員有關的公安數據、政府數據、社會數據、企業數據、感知數據源源不斷地匯聚,通過“疫情防控關注人員落腳點研判”“密切接觸者發現”等數據模型運算精確查找境外來滬人員落腳點、還原活動軌跡,及時推送衛健等部門開展處置,打造了一條由“入境轉運”到“落地管控”的閉環之路,環環相扣、嚴絲合縫,堅決守住疫情防控底線,提升了城市的“免疫力”。

“大數據能夠準確地告訴我們,哪些人來自重點地區、住在哪,從而使防控工作更加精確。”上海市公安局數據處處長沈與辛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公安、衛健、機場、鐵路、運營商、互聯網公司等單位開展數據對接,匯聚涉疫人員信息、手機號碼、出行、住宿、快遞物流、發熱門診、購買退熱藥品、感知端等20類1.2億條網上網下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數據資源。

居家隔離的市民出門遛狗,前腳出門、後腳就被勸返回家;轄區內1700名員工申請復工,經數據比對與排查後只有一部分300人獲得復工批准……2月上線的“一網統管”防疫專頁,集合多部門數據,連接市、區、街道三級網絡,實行精細化管理,助力企業復工復産。

在首個試點“一網統管”防疫專頁的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社區工作人員只需通過政務微信輸入相關信息,後臺就會實時反映到“一網統管”大屏。防疫專頁上,主要有疫情發展、實時播報、區域地圖和重要點位、重要工作模塊四個部分,還包括一個小區的居家觀察人數、健康狀況、重點地區來滬人數、小區封閉狀況、衛生消毒狀況等數據,都整合在了這一個系統裏,1.52平方公里面積、24幢樓宇園區、1000余家企業、900多家沿街商鋪盡收眼底。無微不至的高效感知,為社區疫情研判提供了決策支持,也為快速響應和處置創造了必要條件。

“這就像我們街道的‘大腦’。”街道工作人員如此形容。這張防疫頁面實時處理著各類信息,自動分配任務到指定科室,不用再手工將各類表單發給各個科室,也大大減輕了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報警,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啟動,資源物資第一時間調配,指揮聯動第一時間響應。“一網統管”通過更廣泛的數據聯通、更尖端的智慧應用,讓城市管理這張“網”更敏銳、更智慧、更高效,也讓城市生活更便捷、更有序、更安全。

數據賦能,精準研判

一張張晝夜滾動不息的“大屏”僅僅是載體,屏幕信息背後的海量數據才是城市得以高效運轉的秘訣所在,也是“兩張網”施展效能的“本體”。

作為“一網統管”的主體推進部門和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城運系統充分利用智慧公安建設成果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綠化市容、住建、交通、應急、民防、規劃資源、生態環境、衛生健康、氣象、水、電、氣等領域22家單位33個專題應用,深化聯勤聯動,探索研發地圖服務、氣象服務、交通保障、應急處置等六大插件,圍繞城市動態、環境、交通、保障供應、基礎設施5個維度直觀反映城市運行的宏觀態勢,為跨部門、跨系統的聯勤聯動增效賦能,初步實現了“一屏觀上海,一網管全城”。

僅僅做到數據的歸集還遠遠不夠。如果説數據的豐富和完整程度決定著“兩張網”效能的“下限”,那麼數據的分析運用能力則決定著治理水平的“上限”。針對城市管理的難點、堵點,“一網統管”應用智慧化分析和預警預測手段,創新研發出了城市管理風險洞察、玻璃幕墻墜落風險預警、渣土車未蓋頂預警等一系列智慧化應用,推動社會治理從應急處置向風險管控轉變。

隨著復工復産復市有序展開,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走出家門,如何在保障城市運行同時提高防控管理效率和精度?2月17日,以紅、黃、綠三色標示用戶健康風險狀況的“隨申碼”上線。在街道社區、企業園區、政務大廳、商場醫院,“綠碼通行”已成為上海市民的新習慣。截至3月底,“隨申碼”已累計使用超3.7億次,用碼人數超1441萬人。

“依託市大數據資源平臺匯聚國家及本市公共管理機構數據,將來自衛健、公安、交通、運營商、航空、鐵路以及互聯網公司等方面的數據多源校核。”市大數據中心應用開發部工程師方海賓介紹,多源數據經大數據計算後,實時動態更新,精準研判,讓賦碼結果更客觀、更準確。

12日,市大數據中心剛剛迎來掛牌成立兩週年的“生日”。作為“一網通辦”的推進主體,大數據中心正聚焦數據整合和應用,協調各區、各部門形成合力,突破數據匯聚共享的瓶頸,讓“群眾跑腿”變為“數據跑路”。

海量數據的歸集,為個性化、精準化、主動化、智慧化服務創造了可能,也不斷推動“一網通辦”從“能辦”向“好辦”轉變,網上辦事比例從最初10%左右上升至如今的40%。

通過整合分析不同部門匯聚而來的數據,“一網通辦”為每個人和企業“畫像”,形成了個性化的“一人一檔”和“一企一檔”,使用戶享受到“網購”般“千人千面”的主動推送服務。

今年2月,市民王先生收到了一條短信,提示自己的居住證已自動延期1年。原來,“一網通辦”經過數據分析發現,王先生的居住證即將到期,由於公安部門對疫情期間到期證照實施系統自動簽注、延長,包括他在內的17萬餘人都無需再前往線下辦事大廳辦理續簽。疫情發生以來,2000多萬個人用戶、204萬企業用戶收到了“一網通辦”通過個性化主頁主動推送的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産政策、公告及服務信息,14萬家符合條件的企業收到了精準推送稅務優惠政策。

流程再造,自我改革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隨著城運系統“1.0版”的建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也將在今年不斷完善升級,並爭取在今年進博會前建成“2.0版”。同時,今年也是“一網通辦”的“攻堅提升年”,相較于去年的“攻堅年”,一詞之差,對政府部門的要求卻是實實在在的提高。

對業務流程的再造,成為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效處置一件事”目標的破題之策。

疫情防控期間,本市部分企業準備緊急投入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器械,卻因原定審批時間過長犯了愁。為此,市藥品監管局通過建立應急審批小組,簡化申請資料,優化審批流程,在企業提交資料的同時,同步推進檢驗檢測、技術審評、體系核查和生産許可工作,短短4天內就完成5家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防護服、碘伏棉簽和酒精棉簽生産企業的審批工作,這一流程原本需要74天。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産品,則通過“一網通辦”實現“足不出戶,網上辦結,即時生産”,為疫情治療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儘管是“特事特辦”,類似經驗卻值得借鑒。要實現政務服務“進一網、能通辦”,就要讓群眾從“找部門”變為“找政府”,從而在辦事時“減時間、減環節、減證明、減跑動次數”,讓原本的審批流程“串聯”變為“並聯”。去年,上海選取了一批高頻、跨部門事項切實推進流程再造,並提出“雙減半”“雙一百”的年度目標,最終實現審批事項提交材料平均減少52.9%,辦理時限平均縮短59.8%,新增全市通辦事項177個,業務流程再造事項105個,均超額完成。

以往要開一家飯店,至少要涉及市場監管、酒類專賣、綠化市容、消防4個部門的6個審批事項,跑動6次,提交31份材料,耗時58個工作日。去年,“一網通辦”新增“一件事一次辦”,通過打通數據、簡化流程,通過“一個窗口”接受辦事人的“一表申請”,將原來的4張申請表融合成1張申請表,通過電子證照應用免交身份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將食品經營許可、酒類零售許可、開業前消防檢查3次現場核查改為1次聯合審查,從而一網辦理、統一發證。現在想要開一家飯店,只需跑一次,提交12份材料,10個工作日就能辦結,截至目前辦件量已達1.2萬件。

“今年,上海還將繼續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對業務部門的流程進行革命性再造,實現一批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介紹,首批14件事包括企業納稅繳費一件事、創新創業一件事、公民出生一件事、醫療付費一件事等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事項,將職能部門辦理的“單事項”集成為服務企業和群眾的“一件事”,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記者 吳頔)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