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自然資源部地質調查支撐服務脫貧攻堅再發力

2020-04-16 13:12 來源: 自然資源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為貫徹落實部黨組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部署要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地質調查支撐服務脫貧攻堅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自然資源部定點扶貧六縣、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三區三州”等重點地區安排項目126個,預計投入資金8.2億元。

今年,在自然資源部定點扶貧六縣,中國地質調查局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安排22個項目。其中,贛州四縣(贛縣、于都、興國、寧都)主要開展水文地質調查、地質災害調查及礦産綠色利用評價等工作,充分保障貧困區飲用水安全,支撐防災減災及産業經濟發展,力爭與地方共建安全飲水示範井2~3處,推動完成1~2處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建設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範點1~2處,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信息平臺,提交找礦靶區5~6處,推動寧都小布、于都黃麟地熱資源勘查開發,開展興國高多村地質文化村建設和于都利村鄉上歐灣地質遺跡資源調查。在黑龍江省海倫市,重點開展水文地質調查找水打井和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推動富硒産業基地建設,力爭實施水文地質探採結合井4口、建立海倫市長髮鎮富硒産業基地1個。在海南省瓊中縣,開展飲水示範井建設、土地農用適宜性調查以及地質公園和地質文化村建設示範等工作,力爭建設水文地質探採結合井10口,支持瓊中縣申報地質公園。

在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安排21個項目,主要聚焦自然資源部定點聯絡的四川、貴州、雲南被列入掛牌督戰名單的12個深度貧困縣,重點部署開展扶貧供水示範工程建設、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範工程建設、特色生態農業發展示範基地建設以及能源礦産資源調查等工作,力爭建設安全飲水示範井4~6個,提交富硒等集中連片優質特色土地資源2~3處,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範點5處,提交2~4處找礦靶區,爭取滇東北等地區頁巖氣調查取得突破。

在“三區三州”安排83個項目,主要以未脫貧摘帽的貧困縣為重點,統籌推進地質調查工作,重點部署開展能源礦産資源調查、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預警等工作。其中,戰略性礦産資源調查評價以新疆南疆、川西、藏西北、西藏山南等地區為重點,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預警重點瞄準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瀘水—芒市地區、德欽—蘭坪等地區,典型石漠化區生態修復以怒江州為重點。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嚴格按照自然資源部黨組的統一安排,始終把支撐服務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推進落實。按照“精準對接需求、統籌部署項目,創新引領支撐、快速轉化成果,重點應用示範、延伸服務深度”的總體思路,發揮專業優勢,走出了一條以找水打井、防災減災、特色農業、地質旅遊、礦産資源開發利用等為主的“地質調查+”特色扶貧之路。

2019年,“地質調查+”特色扶貧共向貧困地區政府評價提交富硒等特色土地資源595萬畝,提出特色農業基地規劃建議316處,完成探採結合井281眼,建設飲水安全示範工程18處,滿足14.5萬人安全飲水需求;調查地質災害隱患3996處,實施電子災害監測預警示範點21處,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培訓3730余人次,向地方政府提交地質災害防災預案36份;新發現礦産地15處,圈定找礦靶區58處,促進綠色礦業經濟發展;發現地質遺跡點440余處,鑒評出國家級及以上地質遺跡點22處,支撐地方成功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2處,建設地質文化村2處。發揮地質科技優勢,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飲水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發掘資源優勢與促進産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得到了貧困地區群眾和黨委、政府的廣泛認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