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色産業開啟貴州貧困山區發展新路徑

2020-06-10 10: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6月10日電 題:特色産業開啟貴州貧困山區發展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劉智強

峰巒如聚,雲霧蒸騰。在黔北大山深處的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松林村,近處的壩子中,一排排竹藤蔓架整齊地插著,鮮嫩的毛冬瓜苗已破土出芽,開始順著藤架向上攀爬;遠處的山坡上,一棵棵柑橘樹、李子樹、桃樹林立其間,鬱鬱蔥蔥。

在貴州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松林村,毛冬瓜苗已破土出芽,開始順著藤架向上攀爬(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智強 攝

“眼前這些,都是靠老百姓一點點幹出來的好産業。”走在田間地頭,松林村黨總支書記王曄仔細端詳瓜苗、果樹的長勢,打開了話匣。“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山高坡陡、土地破碎,傳統種植業增收困難。多年來,松林村的老百姓都是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效益低,大多數家庭只能靠外出務工維持生活。

轉機發生在2018年,貴州在脫貧攻堅中掀起“農村産業革命”,開始大力調減低效傳統作物,重點發展食用菌、辣椒、石斛、刺梨等12大特色産業。王曄告訴記者,松林村請來農業專家實地考察研究,經篩選最終確定發展毛冬瓜、大蔥、柑橘等特色産業。

當地引進專業的公司,流轉村民水田1859塊688畝,將田埂推倒變成了733畝的“一塊地”,並於2019年開始了“毛冬瓜+菜”“藕+魚”等高效種養模式。修建3條機耕道總計4.35公里、修建22條排澇渠總計4.12公里、修建灌溉管道4.5公里……一些現代高效農業設施也同步規劃建成。

除了這些設施,走到田間,一塊塊牌子同樣醒目。種植品種與面積、綜合産值、責任黨員和技術指導員的姓名電話都清清楚楚地寫在上面。松林村將壩子劃分為13個網格,每個網格明確1至2名黨員負責田間管理的各項事宜。松林鎮黨委副書記趙成都説:“我們結合黨員特長,組建了技術指導、糾紛調解、土地流轉、銷售對接4個專班,有效解決了田間技術管理、農産品銷售等難題。”

400萬元,這是去年這片733畝的壩子在發展特色産業後發給前來務工老百姓的工資。“從低效益到高收入,特色産業讓這塊壩子實現了‘飛躍’。”王曄説,前來務工的不只是松林村村民,還有周邊村寨的貧困群眾,“粗略統計,2019年松林村參與特色産業發展的群眾人均增收超過3000元。”

這是貴州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松林村山坡上的柑橘樹、李子樹等果樹(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智強 攝

松林村貧困戶王榮義就是受益人之一。今年56歲的他,皮膚黝黑,身材壯實,曾在廣東務工多年,因家裏有4個孩子上學導致貧困。去年,他將自家的1.5畝田流轉給公司種植毛冬瓜,剩下的山坡地則自己栽上了李子樹。

“在公司流轉的壩子上做工,一天能有100多元收益。”犁地、栽種、除草、采收……王榮義不放過任何一次務工機會,一年能幹9個月,收入3萬多元。計算著去年的收益賬,王榮義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告訴記者,妻子到公司食堂務工,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加上自家山上的果樹收益和産業分紅,去年全家賺了近8萬元。

據統計,貴州2019年調減低效作物511.55萬畝,替代種植高效作物508.58萬畝,帶動111.8萬貧困群眾增收。如今,貴州重點發展的12大特色産業種植面積已達5000多萬畝,為“黔貨出山”奠定了基礎。近兩年,貴州加速發展農村電商,並面向東部省市及國際市場建立數百個農産品供應基地,有效推動了特色農産品“出山出海”。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何光前説,“農村産業革命”的縱深推進,帶來的是農村産業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開闢了現代高效山地農業發展的新路徑,為貴州貧困山區點亮了“新未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