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公佈

2020-06-11 07:4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公佈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較第一次普查大幅下降

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發佈會。與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同口徑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別下降了72%、46%和34%。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這次污染源普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背景下的一項系統工程,是對全面摸清建設美麗中國生態環境底數的一次重大國情調查。

建立污染源信息數據庫

趙英民表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摸清了全國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包括數量、結構和分佈狀況。2017年底,全國各類污染源數量是358.32萬個(不含移動源)。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五省佔全國總數的52.94%。

“從行業看,金屬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紡織服裝服飾業五個行業佔全國工業污染源總數的44.14%。”趙英民説。

此外,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健全了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一張圖”形成。據介紹,本次普查共形成了1800余張數據庫表,1.5萬餘個數據字段,1.5億多條數據記錄。

趙英民表示,過去10年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快速改善。“從普查結果來看,10年來主要有三方面。”趙英民説,“首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污染防治取得巨大成效。其次,産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一方面重點行業産能集中度提高,另一方面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再次,污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工業企業廢水處理、脫硫、除塵等設施數量分別是2007年的2.4倍、3.3倍和5倍。”

嚴格把控數據質量關

據介紹,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經歷了前期準備、全面普查和總結發佈三個階段,對全國有污染排放的358萬多個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進行了全面調查,獲取了全國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相關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

“根據污染源普查方案要求,結合普查各個階段的質量管理重點和難點,我們制定了覆蓋普查全過程和全員普查數據質量管理規定。”生態環境部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洪亞雄説,“規定明確了各級普查機構、第三方機構參與普查工作的責任,制定了分污染源、分行業的普查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為實施普查數據質量管理提供了依據。”

“數據採集階段質量審核是普查的第一道關。當時,我們面對著300多萬普查對象,所要獲取的數據相當多。”洪亞雄表示,各級普查機構充分運用小視頻等手段,將普查表的填報要求、審核要求、有關審核軟體使用技巧等進行明確,便於普查員、普查對象了解填報要求。“同時,我們組織了各種形式的檢查抽查、抽樣查、集中審核。通過這些手段,嚴格把握現場填報的質量關,保證了數據質量。”

環境治理能力仍需提升

此次普查結果反映出我國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農業源、生活源對水污染物排放貢獻較大,機動車對氮氧化物的排放貢獻大,工業、生活和機動車對揮發性有機物貢獻大。“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這四項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超過了千萬噸,是下一步治理的工作重點。”趙英民説。

同時,趙英民還表示,農村和西部地區環保基礎設施相對全國或東部地區仍較為落後,需要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普查結果顯示,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的排放強度大,反映出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普查結果揭示了我國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通過分析應用、歸納總結得出的規律和趨勢性成果,將為國家‘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基礎支撐。”趙英民説。(記者 祝君壁)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