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南:邁向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0-07-12 10:09 來源: 河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7月初,社旗縣下洼鎮余莊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香菇基地內,百餘座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大棚內整齊擺放的菌棒上“傘花”點點,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採摘、分揀、裝箱,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合作社想方設法減輕疫情影響,通過保鮮庫冷儲、烘烤加工制幹菇、電商營銷、送貨上門等方式增加收入,從小有盈利到目前預計年收益近200萬元。下洼鎮的香菇特色産業越做越大,撐起了當地群眾的脫貧致富“傘”。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近年來撐起了越來越多的致富“傘”,豐富的特色農業不斷鼓起了農民的腰包。我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加快推進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著力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開闊。

保障重要農産品供給“米袋子”“菜籃子”更充盈

糧食生産是河南的優勢和王牌。“三夏”期間,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從豫東平原到豫西丘陵,從黃河之濱到淮河之畔,“弱筋”“強筋”起舞中原、“優質”“專用”效益凸顯,優質小麥成為小麥産業發展的耀眼“明珠”。

2016年以來,我省以“四優四化”為重點,加快優勢特色農業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建設了223個優勢特色農業示範基地,帶動全省優勢特色農業快速發展。

優質專用小麥快速發展。從2016年的600萬畝到2019年的1350萬畝,我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佔到了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的1/6,形成了豫北強筋小麥生産適宜區、豫中東強筋小麥生産次適宜區和豫南沿淮弱筋小麥生産適宜區。各地還以村、鄉為單位,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品”,形成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區,2019年,全省千畝以上的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區面積達1258萬畝。

不僅僅是優質小麥,我省優質花生種植面積也由2016年的1690萬畝發展到現在的2300萬畝,居全國第一位;優質草畜産業發展成效顯著,全省3年新增肉牛82.2萬頭,新增奶牛15.6萬頭,伊賽、伊利、蒙牛、君樂寶、花花牛等龍頭企業舞動中原;優質果蔬穩中調優,水果質量持續向好,靈寶、陜州等黃土高原蘋果産區已成為國家優質蘋果生産區,蔬菜産業則形成了以杞縣、中牟大蒜,柘城、臨潁小辣椒等為代表的生産基地。

2019年,全省十大優勢特色農業産值達4994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産值比重達到58.5%,3年提高了6.7個百分點;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63.75元,比上年增長9.6%。“優勢特色農業不僅成為農業高效發展的‘金名片’,也實實在在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處長張鴻雷説。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農業有賺頭有奔頭

6月下旬,一則好消息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傳來:夏收工作已接近尾聲,全省優質專用小麥不僅種植面積較去年有所增加,而且在收穫前已有九成被企業訂購,實現優質優價。

週口市雪榮麵粉有限公司就是通過訂單收購優質小麥的。“公司推行優質糧食種植、良種培育,與種植戶簽訂回收協議,加價回收優質原糧,每畝可使農民增收200元。”該公司總經理朱振説,企業有糧收,農民有錢賺,規模化訂單種植,提高了土地的收益率和利用率,“未來,我們還計劃吸納十幾個鄉鎮的70個合作社加入優質小麥産銷聯合體。”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讓農業有賺頭有奔頭,這背後蘊含著我省著力推進糧食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力量。延伸産業鏈,提高小麥、玉米、稻穀、油料四大産品的加工度;提升價值鏈,按照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要求,提高糧油産品附加值;打造供應鏈,支持和鼓勵核心企業構建各類産業綜合體,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數字是最有力的證明:面製品、肉製品、油脂製品、乳製品、果蔬製品是我省農産品加工業五大優勢主導産業,其中火腿腸、麵粉、方便麵、掛麵、米麵速凍製品等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全國市場上火腿腸的1/2、方便麵的1/3、饅頭的1/4、湯圓的3/5、水餃的7/10都産自河南。

大力推動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不斷鞏固提升農産品加工大省的優勢地位。2019年,我省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18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農産品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河南已實現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華麗轉身。

邁向高質量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近年來,我省作為全國農業大省的地位不斷鞏固,糧食産量連續3年超過1300億斤、佔全國的1/10,油料、蔬菜、食用菌和肉蛋奶等重要農産品産量均居全國前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2%,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站上了新起點,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當前,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農産品供給的總量不足,轉向普通農産品供大於求和優質農産品供不應求並存。”我省“三農”問題研究專家趙禎煜指出,我省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依然不高,農産品競爭力還比較弱,農民收入長期低於全國水平,這要求我們必須持續轉變發展方式。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政策規劃需先行。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以來,我省先後制定《關於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和《關於堅持三鏈同構加快推進糧食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産核心區的實施意見》等,構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1+N”政策體系,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説,構建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1+N”政策體系,充分體現了省政府統籌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設想,既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又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拓展和創新,在完善政策措施、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傳統農業大省正邁向農業高質量發展康莊大道,加速向現代農業強省轉變。(記者 劉紅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