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述評之三

2020-08-05 20: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述評之三

新華社記者王希、譚謨曉

明年開始,我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深刻分析“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提出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

開局決定全局。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明辨大勢強定力 應對挑戰抓機遇

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北斗三號建成以後,我們已經著手下一代北斗建設發展。”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到2035年,中國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北斗三號等重大科技突破,再次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深遠謀劃,推進既定部署,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這樣才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權。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源自對發展大勢的精準把握。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中央政治局會議用三個“仍然”對“十四五”時期發展大勢作出精準判斷:“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從國內看,儘管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仍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帶來的困難。

從國際看,疫情衝擊造成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

“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應對國內外嚴峻複雜的形勢,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一些論述頗具深意。

湖北長江電氣智慧車間內,自動化流水線上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加班加點為公路、醫院等工程項目生産智慧配電設備。

“只有辯證、客觀、長遠地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才能趨利避害,奮勇前進。”湖北長江電氣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新城説,企業對於未來發展信心很足,決心持續“跟著市場動”,由傳統製造向智慧製造轉型升級。

把握髮展規律 掌握髮展主動權

4月抗疫正酣時,北京發佈重磅消息:已在全市統籌劃定了約132平方公里戰略留白用地,並正式出臺了管理辦法,原則上2035年前不予啟用。

對於寸土寸金的北京而言,這一舉措折射的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理念之變、路徑之變。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如何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在新形勢下把握髮展規律,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對於掌握工作主動權至關重要。

針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必須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必須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繼續擴大開放”“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認為,這五個“必須”,是我國多年發展總結的寶貴經驗。著眼于未來5年、15年甚至更長久的發展,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思考和謀劃一以貫之,環環相扣,這正是中國發展的制度優勢所在。

發展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中推進,開放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中央政治局會議多次強調“安全”的概念,明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

“可以預料,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安全’二字,這既是形勢使然,亦是發展行穩致遠的保證。”香港媒體發表社論説。

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育新機開新局

在天津市武清區,“單車生活體驗館”百客屋受到了騎行愛好者的青睞。1000多平方米的體驗館內,不僅提供自行車展示、代管等服務,還集納了咖啡廳、浴室等配套設施。

百客屋承載著天津金輪自行車集團有限公司轉戰內銷市場的決心。日前,金輪集團上半年業績出爐:外貿各項指標與去年同期持平;國內銷售額達到3000多萬元,幾乎是去年全年國內銷售額的2倍。“這個成績在企業‘大盤子’中不算什麼,但對開拓國內市場來説,是很好的開始。”集團總經理楊玉峰説。

這家自行車行業龍頭企業的轉型探索,是中國經濟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一個剪影。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要抓住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著眼於此,一系列改革已經鋪展開來——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出臺,對完善産權制度、形成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至關重要;科創板等資本市場改革進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註冊制試點試出了蓬勃生命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呼之欲出,關鍵環節改革不斷突破創新……

“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要封閉起來搞發展,而是為了更好地擴大開放,更好地統籌開放與安全、增長與風險。”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説。

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今年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沒有放緩——

廣交會首次整體搬上“雲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印發;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即將登場;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金融市場開放“蹄疾步穩”……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

中國經濟一路走來,在克服困難中不斷發展,在應對挑戰中不斷壯大。新征程上,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敢於攻堅克難、勇於擔當作為,堅定不移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就一定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