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夏教育的“雲上遷徙”

2020-08-08 10:17 來源: 寧夏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從“面對面”到“網上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寧夏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2020年春季開學,寧夏154萬多學子無法走進傳統的教學課堂,轉而向雲端“遷徙”。數據顯示,寧夏“空中課堂”自開播以來,累計訪問量逾3億人次,學生在線提交作業達1億份,開展線上測試突破30萬次。

在這場“雲上大遷徙”中,學生、家長、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著深刻而不可逆的變化,需要重新去定義。

一場特殊的戰鬥打響

2月17日,寧夏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空中課堂”開課的第一天,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天。

對於154萬多寧夏學生而言,一根網線架起了“空中課堂”,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對於寧夏教育系統而言,如此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尚屬首次。

依託寧夏教育雲搭建全區網絡空中課堂平臺,開設空中課堂、名師課堂、在線互動課堂、直播課堂與心理輔導課堂等欄目,全方位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情況。寧夏教育頻道、寧夏少兒頻道、學習強國寧夏學習平臺等同步播出“空中課堂”。

期間,寧夏教育廳微信公眾號“空中課堂”相關內容總閱讀近150萬次,總留言數1.58萬條。每天,通過有線電視、IPTV平臺和互聯網電視收看、回看寧夏“空中課堂”605萬次,通過衛星接收觀看用戶80萬。

來自自治區教育廳的數據顯示,寧夏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439所,在校生154萬多人,教職工近11萬人,教育人口占全區總人口近四分之一。

不止是課堂到網絡的“搬家”

3月2日下午,結束教學的青銅峽高級中學高二物理教師陳玲美隔著屏幕與學生揮手再見。從春季開學起,每天14時30分至15時20分,44歲的陳玲美都會準時通過“空中課堂”為學生授課。

動畫、視頻、自製演示圖片……這些曾經“遙不可及”的要素,在陳玲美的課件裏大量出現,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亮點。“‘空中課堂’實施後,教育方式的改變,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於無法與學生進行現場互動,為了保障授課質量,課件的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陳玲美説。

線上授課方式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改變,對老師來説意味著新的挑戰。疫情防控期間,寧夏學生通過“空中課堂”繼續學業的背後,是無數老師辛勤付出的結果。從線下到線上,是全區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不斷提升教學能力的見證。

目前,全區已形成支撐學校教學創新、智慧管理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省級教育雲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同時,利用寧夏教育雲、教育App、VR/AR教室等,開展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為實現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助力。

在線學習,由自律走向自立

“空中課堂”開課伊始,一張拍自固原的照片引起網友關注。在原州區三營鎮唐灣村老家,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回民小學六年級學生馬金虎在下雪天上“空中課堂”,媽媽為他打著傘。傘上是漫天飛雪,傘下是“空中課堂”。

西吉縣震湖鄉李章小學距離縣城60余公里,山大溝深,師資不足、學生少、知識基礎不一等問題,曾一度影響教學工作統一開展。近幾年,全村學齡兒童家庭陸續外遷求學,疫情防控期間全校只有4個年級8名學生。

通過“空中課堂”,8名學生可利用週末或課餘時間反復回看教學視頻,接受在線教學和輔導,足不出戶就能與首府銀川的學生同上一堂課,跟不上教學節奏、聽不清、看不懂等普遍現象有所緩解。這是寧夏“互聯網+教育”在解決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問題的真實體現。

教室上課處於他律的狀態中,而網課需要自律。學生的自律性,是“停課不停學”啟動時社會普遍擔心的問題。通過這幾個月的在線學習,人們感受到學生自製力方面的提升。

中寧九小教育集團校長劉明星認為,教師轉變角色後,將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幫助者,但更重要的是,學生才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他們要真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今後,傾聽、記錄、討論、質疑等學習行為將成為課堂常態。

“蝴蝶效應”帶來無限可能

疫情防控期間在家宅的太久,會不會對孩子的高考、中考成績造成影響?“雲上教育”用實力回應了社會關切。

幾個月的在線教育,使教師和學生都經歷了一次全新的模式變革,在線教學開始在師生們腦子裏生了根、發了芽,信息素養大幅提升,客觀上推動了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和體系重構,催生教育新形態。

寧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永濤説:“寧夏在‘互聯網+教育’示範區建設過程中,一直缺一個平衡城鄉教育資源、讓城鄉孩子共上一堂課的實踐機會,疫情意外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現在正值暑期,“雲上教育”暫告一段落,但其使命並未終止。雲考試、雲答辯、雲畢業、雲就業……由於疫情防控産生的“蝴蝶效應”,寧夏教育體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為寧夏教育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