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記者觀察:始終把民意作為衡量醫改成效的“標尺”

2020-08-22 09: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記者觀察:始終把民意作為衡量醫改成效的“標尺”

新華社記者陳聰、黃筱、邱冰清

醫改,一道世界性的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推進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14億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就是醫改是否取得成效的“標尺”。

破解看病難:足不出戶享受“健康管家”服務

走進新疆阿克蘇地區依幹其鄉綠水村村民托胡尼亞孜·巴熱提的家,煙熏火燎的灶臺和旱廁已經不見蹤影,抽水馬桶、洗手池等設施一應俱全。

見到綠水村村醫古麗克孜·阿合曼,托胡尼亞孜主動説起自己的近況:“最近我身體沒啥大問題,就是這兩天有點發燒流鼻涕,可能是感冒了。”

古麗克孜打開隨身攜帶的藥箱,幫托胡尼亞孜測了血壓、血糖並聽診問詢。

2018年5月,托胡尼亞孜突發急病住院,這讓還沒脫貧的他犯了愁:一次住院手術可能要花光自己所有積蓄。出院結算時托胡尼亞孜卻發現,由於有針對貧困戶的醫保優惠政策,這次住院他只掏了幾百元錢。

古麗克孜介紹説,對於像托胡尼亞孜這樣的貧困戶,家庭醫生每週都會隨訪並做病情管理和記錄,隨時監測健康狀況,確保有病能夠得到及時救治。

“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結算……我國已將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保障範圍,實行傾斜照顧。

截至2019年底,我國貧困地區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執業醫師或助理執業醫師,農村貧困人口常見病、慢性病能夠就近獲得及時救治。

劍指看病貴:出“實招”有效降低虛高藥價

高企的藥品價格,曾幾何時是很多重病患者“不能承受之重”。隨著國家採取多種措施向虛高藥價“動刀”,一些救命藥、“天價藥”的價格明顯下降。

“每一個藥品背後都關係到一群患者,希望能儘自己最大努力,為他們爭取最佳治療機會,讓老百姓用得起好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代表、浙江省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偉説。

基層一小步,國家一大步。從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到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再到一批“天價藥”、抗癌藥等被納入醫保,有關部門打出組合拳,致力於減輕患者的用藥負擔。

截至2019年,我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覆蓋人口達到13億多,參保率穩定在95%,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8.6%。

注重“未病先防”: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2020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翻開白皮書不難看出,圍繞“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打通各項政策,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實踐。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人們渴盼將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習慣保持下去,各地也在建立長效機制,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強“未病先防”與中西醫並重相關舉措,全方位全週期地保障公民健康權益。

在北京,《北京市中醫藥條例(草案)》已進入審議階段。結合疫情防控經驗,北京市擬將中醫藥服務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中醫藥應急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將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納入北京市應急救援隊伍。

在湖北武漢,很多社區更加注重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居民健康習慣的養成。在武漢市洪山區和平街仁和路社區,出門注意戴口罩、垃圾隨時清理、吃飯用公筷公勺正成為社區居民生活常態。

在湖南湘潭,家庭醫生成為群眾健康科普的“引路人”。“家庭醫生團隊通過微信、電話等形式,定期向轄區內的居民傳播健康知識。”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衛生院綜合內科主任譚新忠説。

在江蘇鎮江世衛鎮,鎮衛生院指導居民以“圩”為單位建立約20人的健康管理小組,定期開展自我健康管理活動,衛生院定期派健康指導員進行健康宣教。

隨著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不斷增強,一條致力於讓14億人過上美好生活的健康中國之路正在鋪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