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來自國慶假期秋收一線的報告

2020-10-06 15: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10月6日電 題: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來自國慶假期秋收一線的報告

新華社記者 王建、周楠、宋曉東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東北連續颱風侵襲,今年的豐收來之不易。

“十一”國慶假期,適逢秋收,從東北平原到中原大地,再到洞庭湖畔,各地忙秋收,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徐徐展開。希望的田野上,五穀豐登,端牢中國人自己飯碗的底氣更足。

戰“疫”抗災,豐收來之不易

黑土地上秋收忙。這幾天,黑龍江省富錦市種糧大戶柳軍力一直在忙著收水稻。“早點收回家就放心了,一變天就影響了收成。”

柳軍力今年種了1000多畝水稻,他説,春耕時受疫情影響,缺人工、缺農資,關鍵時刻政府開闢綠色通道,化肥送到地頭,儘管後期又遭遇三場颱風,但今年仍是個豐收年,畝産量達1000多斤。

受三場颱風影響,黑龍江省部分農作物出現倒伏。在黑龍江省蘭西縣蘭西鎮河口村種糧大戶周春波的玉米地裏,經過改裝後的收割機,正在收穫倒伏玉米。“玉米倒伏增加了收割成本,但玉米産量和價格都比去年好。”周春波説。

走進“中原糧倉”河南省,廣袤的田野遍地金黃。在河南省葉縣任店鎮古路灣村,10台玉米收割機在農田裏一字排開,摘棒、剝皮、粉碎秸稈一次完成。古路灣村村民婁林坡種了20多畝玉米,他説,今年的玉米又大又飽滿,估計一畝地能産1000多斤,又是一個豐收年。目前,河南省秋作物已收穫8000多萬畝,超過秋作物播種面積的70%。

面對嚴峻挑戰,億萬農民辛勤耕耘,換來沉甸甸的收穫。近日,湖南省藍山縣塔峰鎮種糧大戶陳昌軍駕駛收割機下田搶收水稻,已搶收近萬畝。他説,今年不僅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生産的影響,還抗擊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豐收尤其來之不易。

挑上“金扁擔”,豐收基石穩

在黑龍江省樺川縣新峰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水稻田裏,多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聯合社理事長王振宏説,今年合作社採取了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稻田不用經常給水,以根層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確立灌水數量,根係扎得深,不易倒伏。

“儘管遭遇了三場颱風,但我們的倒伏面積比較少,保守估計畝産量也在1200斤。”王振宏説。記者了解到,今年黑龍江省水稻節水控制灌溉面積達到3000萬畝。

伴隨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挑上“金扁擔”,奠定豐收基石。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的8000畝優質花生基地迎來了大面積收穫,數臺4壟8行的大型無人駕駛農機從倉庫開出,按照之前技術人員通過電腦設定的規劃路徑,精準地開進花生田,起壟收割。

豐收的農田裏,看到的是忙碌的機器,很少看到農民。技術人員岳丹松介紹説,目前這片8000畝的花生田已實現數字作業,無人收割機可以實現24小時收穫作業,一台農機一天至少能收700畝。

“這個秋收來之不易。”在洞庭湖畔,看著長勢喜人的晚稻,湖南省汨羅市汨羅鎮的種糧大戶曾岳華很開心。今年以來,湖南省遭遇20多輪強降雨,糧食生産受到嚴重威脅。

“暴雨下個不停,靠簡單人工難以應付,我們想辦法加強了技術防護,克服了困難。”曾岳華説,溝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再加上農業部門及時組織,大傢伙一起搶種補種,最終有大水無大災。

擦亮“綠色”底色,土地能生“金”

秋收時節,在河南省延津縣小渭村的農田裏,玉米棒大芯細、籽粒稠密。這已是小渭村試點使用配方肥的第三年,當地村民説從開始使用綠色配方肥後,化肥施用量和種地成本減少了,而玉米産量和收入反而增加了。

記者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河南省持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化肥年施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有效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提高了農産品品質。

綠色成了農業生産主旋律,全國綠色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和地理標誌農産品已有4.6萬個。

在湖南省藍山縣歸雁創業園,種糧大戶彭麗娟種植的綠色有機水稻加工成了優質大米。她開通抖音直播推銷,並通過淘寶店舖、微信小程序拓展銷路,已賣出優質大米1000多包,網絡銷售額達8萬餘元。

在黑龍江省延壽縣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基地,已開鐮收割,一台臺鮮艷的收割機點綴在稻田,秸稈粉碎還田。在稻田裏,可以看到有一種和黑土地顏色差不多的地膜。

該合作社理事長姚宏亮介紹説,地膜是玉米澱粉可降解材料做成的,採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抑制雜草生長,免除除草劑的使用,保障了水稻的綠色生長環境,種出的有機水稻每斤能賣到10多元。

糧食安全,更需要品質安全。農業高質量發展將中國人的飯碗裝滿裝精。2019年黑龍江省綠色認證、有機食品認證面積佔全國五分之一,今年綠色認證、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將達到8500萬畝,“中華糧倉”正成為全國 “綠色廚房”。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