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梅河口: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2020-10-12 15: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10月12日電 題:吉林梅河口: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

鄉村振興既要對思想“鑄魂”,也要環境“塑形”。近年來,吉林省梅河口市用鄉村文化凝聚人心,通過提升村容村貌和舉辦文化活動,將文化“軟實力”轉化成鄉村振興的“硬支撐”,走出了一條文化先行的鄉村振興新路。

以文化人  樹立崇德向善好民風

走進曙光鎮東太平村,村民的院墻上畫著各種各樣的水墨畫,仿佛訴説著村莊的故事。

在梅河口鄉村,各村屯通過挖掘當地歷史、民俗等文化資源,在村屯院墻繪製特色文化墻,展現傳統文化,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東太平村黨支部書記劉德才説,這些“會説話的墻”,潛移默化地引導群眾自覺抵制賭博、迷信等低俗文化。

家住進化鎮通河村的李春生以前總往村裏的食雜店跑,看小牌、打麻將成為他和村民們的日常消遣。近兩年,村裏通過村規民約和弘揚傳統文化,逐漸形成了向上向善、勤儉持家的氛圍。現在,村裏食雜店沒有了聚眾打牌的村民,賭博迷信、大操大辦的現象也沒有了。

這幾年,梅城好人、好婆婆孝媳婦、最美家庭等十幾個“爭當文明先鋒”系列活動在梅河口相繼開展,涌現了一批孝老愛親、助人為樂的先進典型。

康大營鎮農民孫善英自費購買了一台退役消防車,義務救火200多場;灣龍鎮蓮河村村民徐淑琴撫養自閉症孤兒14年,讓其接受與正常孩子同等的教育……在梅河口鄉村,這些普通農民的事跡家喻戶曉,成為大家宣傳學習的榜樣。

以文富農  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在山城鎮河南村,朝鮮族的特色民俗房別具一格。

這兩年,河南村把朝鮮族文化作為鄉村産業發展的特色,打造“民宿+養老”産業,不僅成了周邊村屯不少老人的養老“勝地”,還成為眾多遊客休閒度假的目的地。

山城鎮黨委書記關學義説,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歷史文化價值,發揮鄉村本土文化在推動産業發展中的帶動作用,極大激發了鄉村發展活力。

雙興鎮是遠近聞名的木耳之鄉,全鎮年産木耳近300噸。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農民的利潤空間變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地創新挖掘木耳文化,辦起了“木耳文化節”“木耳採摘節”,配以各類民俗歌舞表演,吸引周邊縣市遊客慕名而來,增加了木耳産業的附加值。

梅河口市還以地域文化為特色打造宜居東太平村、七彩高楊樹村等14個以文化體驗、民俗休閒為特色的文化旅遊民宿村,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以文惠民  日子越過越甜

只要天氣好,每天晚飯後,曙光鎮曙光村村部便是一派熱鬧景象。休閒長廊裏村民在拉家常,廣場上男女老少扭著秧歌。村民何長海説,文化生活豐富了,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在山城鎮,當地村民在生産勞動之餘組織起龍燈隊,豐富業餘生活。“我們這支隊伍有20多人,大夥兒聚在一起,以舞龍燈為紐帶,表達對生活安康、五穀豐登的美好祝願。”農民丁金仁説。

李盧鄉文化站站長任福清最近正忙著組織當地文藝團體到各村屯開展文化活動。任福清説,當地有不少文化志願服務團隊,定期開展農民文化節、秧歌比賽、趣味運動會等,村民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他們的工作也越來越忙。

送文化、送演出、組織比賽……現在,梅河口市組建農村文化志願服務團隊20多支,文化志願者近萬人,每年組織鄉村文化活動和文藝比賽上千場。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