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逐季轉好 穩定復蘇——透視中國經濟“三季報”

2020-10-19 20: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題:逐季轉好 穩定復蘇——透視中國經濟“三季報”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于佳欣、申鋮、王雨蕭

4.9%——這是中國經濟第三季度增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的基礎上,三季度增速進一步加快。

0.7%——這是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增速,在上半年同比下降1.6%的基礎上,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實現轉正。

國家統計局19日發佈的經濟“三季報”顯示,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逐季轉好、穩定恢復,展現強大韌性。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為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

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

前不久,世界銀行發佈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從6月初的1%上調到2%;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報告,預測全球經濟面臨深度衰退,但中國經濟仍將保持正增長。

國際機構投下“信心票”,中國經濟也確實展現出強大的復蘇能量。除了經濟增速加快,三季度經濟運行還釋放出諸多積極信號。

主要指標恢復,經濟展現韌性——

多項指標轉正。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3個指標均實現轉正。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生産恢復加快。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正增長。

市場預期向好。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1.5%,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位於臨界點之上。


福建省石獅市一家服飾有限公司工人在激光切片機前操作(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産生活秩序恢復,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評價説。

就業物價平穩,民生保障有力——

就業形勢穩定,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898萬人,接近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從年初6.2%的高位持續回落。物價漲勢溫和,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前高後低”,9月份已回落至1.7%。

居民收入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0.6%,和經濟增速基本同步。社會保障加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養老金和離退休金同比名義增長8.7%,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增長12.9%。


市民、遊客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新開通街道邊的商店購物(9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消費者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食品商店選購食品(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劉愛華分析,面對空前加大的就業壓力,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基本民生得到切實保障和改善。

“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測試,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一鳴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積極推動力。

增速回升背後經濟釋放新意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加快,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3%;9月份智慧手錶産量增長超過70%,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超過50%……


工作人員在位於重慶萬州的長安跨越智慧化生産車間內作業(9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疫情衝擊下,産業轉型步伐加快,新動能逆勢成長,中國經濟透出新意和活力。

這背後,是無數個市場主體迎難而上、積極轉型的努力。

傳統模式下,外貿企業獲得新訂單有兩個渠道:參加展會和客戶介紹。疫情後,浙江義烏市霜蝶針織有限公司通過上線阿裏巴巴國際站,從建站到選品、發品、獲客全面“觸網”,2個月就獲得40多筆訂單。

“數字化轉型對於長期專注傳統加工製造的企業而言,是一件吃力的事。但不轉型就會被淘汰,經歷陣痛企業將拓展發展新空間。”公司總經理金軍強説。

轉型和創新的故事比比皆是。日前,第128屆廣交會“雲上”開幕,近2.6萬家企業參展,線上展品超235萬件,更多傳統外貿企業由此打開“觸網”轉型大門。


河北省遷安市一家鋼鐵外貿企業的工人在生産車間內吊裝彩涂板(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疫情給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中國推進數字經濟等新基建領域建設,不僅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毛旭新説。

電商直播、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遠程問診……層出不窮的新經濟、新業態,進一步撬動14億人口大市場蘊藏的消費潛力。


在北京市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謝妍(左)通過遠程視頻與北大第一醫院急診科醫生汪波交流,為74歲的周自仲(右)問診(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一季度下拉4.4個百分點、二季度下拉2.3個百分點、三季度上拉1.7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最終消費支出對GDP拉動的點數逐季好轉,三季度由負轉正,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恢復。

回暖的中國大市場,也為世界帶來更多紅利。

法國美粧巨頭歐萊雅,疫情期間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強勁,特別是中國市場表現亮眼,成為歐萊雅業績恢復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企業強生在華醫療器材、制藥、消費品等業務加速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二季度企業在華業務恢復強勁增長,領跑全球其他市場。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指出,中國消費和經濟復蘇幫助一些美國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國國內銷售嚴重下滑造成的損失,中國成為不少美國公司的“避風港”。

“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釋放,不光是我國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的體現,也會對整個世界經濟復蘇帶來好處。”劉愛華説。


9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浙江慶豐收活動在建德市大同鎮稻香小鎮舉行,這是主持人在豐收節的直播間推介杭州建德的農産品。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夯實經濟持續穩定復蘇勢頭

進入四季度,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有增無減。

放眼全球,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衝擊將繼續發展演變,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眼光向內,經濟仍處在恢復進程中,部分指標累計仍處下降區間,穩定就業、居民增收還需發力。

如何夯實經濟持續穩定復蘇的勢頭?

今年以來,圍繞“六穩”“六保”,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臺,成為推動經濟快速恢復的關鍵力量,而狠抓政策落實落地也成為四季度經濟持續復蘇的重要著力點。

中秋時節,在廣州市荔灣區的廣州呼吸中心項目建設工地,運輸機械車運轉不停,工人們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一天前,項目主體結構正式封頂。

“這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年中,我們收到了2億元財政直達資金,猶如‘及時雨’,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提供了財力保障。”項目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説。

從2萬億元財政直達資金直達市縣基層到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紓困解難,從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再到實施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強大改革合力正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9月10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在山東省青島市開幕,這是參展商工作人員在展會上直播。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上個月,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成為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線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下個月,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如約而至,展覽面積超過上屆。


這是9月5日拍攝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綜合展區。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觀眾在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軸景觀大道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專題展區參觀(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旅遊服務專題展區,中國旅遊集團展位的工作人員通過直播向線上觀眾介紹旅遊服務産品(9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思危 攝

從服貿會到進博會,從自貿試驗區再擴容到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持續發力,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正不斷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遊客在湖北武漢黃鶴樓景區觀看演出(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長假8天,全國接待國內遊客超6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665.6億元;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熱”不可擋,銷售金額突破10億元……“十一”黃金周,一系列亮眼數據彰顯中國市場的活力和潛力。


消費者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選購商品(10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10月5日,遊客在海南三亞國際免稅城購物。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國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多動力。


“唐西歐”中歐班列從河北唐山曹妃甸港通用碼頭鐵路場站駛出(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跨國企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合作機遇。”西門子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赫爾曼説,在後疫情時代,一個持續開放的中國將積極助力全球經濟復蘇和發展。

迎難而上,中國經濟巨輪正破浪前行。劉愛華表示,從需求、生産、市場信心和活力等方面看,今年四季度經濟有基礎、有條件保持目前的態勢,“我們對全年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