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攻堅農房保障讓千萬群眾居有所安

2020-12-31 14: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2月31日電 題:貴州:攻堅農房保障讓千萬群眾居有所安

新華社記者 羅羽

貴州省近年來以“危改”為突破口,結合改廚、改圈、改廁“三改”工作以及“人畜混居”整治等工程,持續攻堅農村住房保障“防護網”建設,解決了1200余萬農村群眾居有所安的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接續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確保群眾居有所安

在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板當鎮同合村,儘管屋外下著雨、刮著風,但55歲的村民梁曉琴與90多歲的老母親安坐家中,不再擔心屋子漏雨。梁曉琴住的是50平方米的新房,這是當地政府2020年5月花費4.1萬元幫她建的,室外還配建了廁所。她説:“這房子差不多是我住過的最好的,堅實牢固。”

梁曉琴之前居住的木房,因年久失修,搖搖欲墜。2020年上半年,作為貴州9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之一的紫雲縣,在脫貧攻堅住房保障“查缺補漏”工作中發現梁曉琴的情況後,通過“危改”讓她住上了“安全房”。

“今年以來,全省‘查缺補漏’工作中發現住房保障問題1.6萬餘個,全部處理完成。”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村鎮建設處工作人員黃德堂介紹,貴州自2008年實施農村“危改”工程以來,已幫助330余萬戶、逾1200萬群眾住上了安全適用房。

住得安,還要住得好。近年來,貴州先後實施農村“三改”、“人畜混居”整治等工程。2019年底前完成的“人畜混居”整治,讓全省7.12萬戶、約28萬農村群眾告別“人畜混居”,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極大改善。

想群眾之所想

貴州在推進農村住房保障工作中,注重根據群眾家庭情況、勞動能力、經濟狀況等提供多樣化解決方案。如在“危改”中,採取群眾自建或政府統建安置,農村閒置安全公房或養老院、殘疾人托養機構(含福利院)安置等方式保障住房安全。

在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索街道辦事處大橋村,由政府統建的34戶“危改”集中建設點猶如微型社區,房屋銀白明亮,巷道乾淨整潔。53歲的村民羅會明一家2019年就搬進了100平方米的新家。他説:“考慮到集中安置更加節約建設成本,政府選擇幫我們統一建房,並安裝好水電、門窗、灶臺等,非常週到。”

同時,注重保護村莊風貌,留住鄉愁和發展機遇。貴州有傳統村落逾700個,其中涉及“危改”、“人畜混居”整治的村落約600個。為了保護村落風貌,各地在實施過程中明確用相同材料、修舊如舊。

榕江縣加宜老寨是一個傳統村落,有村民142戶,近年來實施“危改”和“人畜混居”整治的有91戶。蒙銀昌等村民的老房子在2019年實施“人畜混居”整治時,除了用砂石、水泥填充和硬化一樓地面外,其餘板墻、屋瓦都用相同材料分別進行了修繕,保持了房屋風貌。如今,加宜老寨舊貌換新顏,加上周邊群山聳翠,村景更加宜人。

激發群眾主動性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住房保障工作事關民心,只有激發群眾主動性,讓群眾滿意,才能民心穩固。

數據顯示,貴州330余萬戶“危改”農戶中,自建戶達306萬戶;7萬餘戶“人畜混居”整治農戶中,自主整治的佔絕大部分。

同合村村民萬龍的磚混平房于2016年興建,面積100平方米。“我自己請人建房,自己監工,自己出力。房子建好後,政府補了3.5萬元。”他説,新房雖未裝修,但很牢固,他非常滿意。

“只有激發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參與住房保障工作實施過程,親自監督建房甚至親自動手建房,才能把住房保障工作做到最好,群眾也才能真正滿意。”紫雲縣住建局副局長黃華説。

幹部主動搭把手,提升了幹群關係。從江縣加勉鄉黨翁村69歲的村民王金富家在2019年實施“人畜混居”整治時,他自己出工出力硬化地面、砌墻,老伴負責拌灰漿、送建材,駐村幫扶幹部也來幫忙。

“駐村幹部與群眾攜手,幹群關係更加融洽。”從江縣住建局副局長吳義標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