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央企供給側改革見實效

2021-01-04 08:2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去産能、“處僵治困”、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近年來,中央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解決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了重大進展。”在日前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這樣評價。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央企在多個領域的改革取得積極成效,高質量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去産能任務提前完成

“2015年前後煤炭行業嚴重供過於求,幾乎全行業虧損,形勢嚴峻。”談到幾年前的情形,中煤集團黨委常委、總會計師趙榮哲回憶説。

“十三五”期間,去産能被列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中煤集團主動引導有序退出煤炭落後産能,幾年來關閉11座礦井退出産能2450萬噸,核減6座礦井産能2306萬噸,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産能4756萬噸,超額完成去産能工作任務。集團利潤總額也從2015年虧損40億元轉變為今年預計盈利150億元。

這幾年,央企去産能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會上介紹,2016年以來,中央企業關閉退出鋼鐵産能1644萬噸,煤炭産能1.19億噸,整合煤炭資源2.4億噸,妥善分流安置職工12萬人,提前完成去産能總體目標任務。

隨之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的提升,更是央企佈局結構的優化、市場競爭力的增強。

“目前形成了以中國寶武和鞍鋼兩家世界級鋼鐵專業公司為主、新興際華集團以鑄管為特色的中央鋼鐵企業新格局;改變了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分佈散、同質化經營、重復建設的局面,基本實現了非煤主業企業原則退出煤炭行業的目標。”翁傑明説。此外,中國寶武粗鋼産量突破1億噸;國家能源集團24家千萬噸煤礦企業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央企行業領軍作用再進一步。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有突破

2020年12月23日,鞍鋼集團與遼寧省鞍山市簽訂《鞍鋼廠辦大集體改革改制企業股權無償劃轉協議》,110多戶實施重組改制的企業股權正式劃轉鞍山市,累計安置集體企業職工和集體退休人員15.2萬人,標誌著鞍鋼廠辦大集體改革基本完成。

“鞍鋼廠辦大集體是多年想要解決而未能解決的歷史難題。能在‘十三五’順利完成這項任務,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更提振了我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鞍鋼黨委副書記栗寶卿説。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曾是許多國企改革的難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要,就是去除無效供給。過去國企長期承擔社會管理職能,但隨著政府公共管理職能加強,企業提供的服務與政府服務産生了差距,改革勢在必行。”翁傑明説。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國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熱及物業管理)、市政社區管理等職能分離移交、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等基本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完成92.1%;廠辦大集體改革完成98.1%,累計安置在職職工171.2萬人。

據介紹,本輪改革每年直接減輕企業負擔1500億元,解決了國有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據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測算,供電職能分離移交每年減輕國有企業負擔110億元。剝離辦社會職能將全國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涉及的2430億元資産轉化為主業資産,促進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夯實

底數不清、機構臃腫、管理鏈條偏長……過去,一些中央企業存在這些方面問題。2016年以來,國資委全面推進“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截至目前,所有中央企業的管理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含5級),法人總數累計減少超過1.7萬戶,減少比例超過30%。

在中國中鐵,2016年以來累計壓減法人企業377戶,壓減比例達34.9%,安置職工1.3萬人。“此舉節約管理費用5.1億元,回收和吸引資金93.2億元,有效提升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中國中鐵副總裁任鴻鵬説。

自壓減工作開展以來,中央企業累計減少人工成本350億元,減少管理費用298億元,全員勞動生産率由44.6萬元增加到59.3萬元,提升比例超過30%。通過壓縮管理層級,各央企集團總部指令更及時準確地傳導至基層單位“神經末梢”,集團管控能力不斷增強。

此外,2016年,國資委明確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僵屍企業”和特困企業處置治理任務。截至2019年末,納入“處僵治困”工作範圍的2041戶子企業已實現經營扭虧,基本完成主體工作任務。

“從實踐效果看,這項工作加快了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化解了局部債務風險隱患,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翁傑明説,2021年將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部署要求,指導推進各地、各中央企業再接再厲,確保全面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