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長江撬動高質量發展——沿江11省市推進長江大保護5週年紀實

2021-01-07 19: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題:生態長江撬動高質量發展——沿江11省市推進長江大保護5週年紀實

新華社記者 周凱、董雪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定下了這一總基調、大方向,中華民族母親河自此開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5年來,長江經濟帶11省市強力推進長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奏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奏曲”,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日益呈現“生態美”的長江正在撬動沿江11省市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5年交出一份高分生態“答卷”

尾礦庫頂部、邊坡覆土加固,播撒的花草長勢良好,投入4000多萬元的滲濾液處理站正在運行……這是記者在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磷石膏尾礦庫看到的場景。

涪陵化工是一家有50多年曆史的老化工企業,其尾礦庫緊靠長江,磷石膏渣曾堆積如山,滲濾液漫溢入江隱患突出。從2018年開始,該企業啟動環保搬遷,經過2年多的生態修復,曾經威脅長江生態的尾礦庫如今蛻變成了一座江邊青山。

化工圍江、非法採砂、電魚炸魚、污水直排……由於此前沿江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環保欠賬較多,中華民族母親河一度飽受污染之痛。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後,一場場為母親河祛除頑疾的生態保護攻堅戰接連打響,一個個類似于中化涪陵尾礦庫的長江生態“病源”得到有效治理修復,沿江省市發展理念深刻嬗變。

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416公里,為有效保護“八百里皖江”,2018年安徽省出臺專門政策,對沿長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線實施嚴格分級管控,構築“三道防線”;同時陸續開展沿江非法碼頭、固體廢物非法轉移處置、船舶污染等專項整治行動。

行走在江蘇長江兩岸,一邊是留白,生産岸線大幅退後;一邊是增綠,生態岸線持續推進。截至目前,江蘇已完成596個岸線清理整治任務,新增造林近100萬畝,生態型岸線佔比由2018年的58.4%上升到62.1%。

昔日幾近絕跡的江豚近兩年頻頻現身,近十年最大規模紅嘴鷗遷徙種群“光臨”長江重慶段……5年來,長江經濟帶11省市交出了一份高分生態“答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長江經濟帶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6.6%,較2016年提高13.3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為0.4%,較2016年下降2.9個百分點。

系統治理換來長江好“顏值”

“我在朋友圈發了幾張這裡花草茂盛的照片,説這裡曾經是廢棄礦區,朋友們都不相信。”家住重慶市南岸區南山上的泉山村村民佘佐華,在向記者介紹家附近的礦坑變遷時説。

南山是重慶中心城區的“綠肺”,由於採石場多年開採,在泉山村附近留下約62.9公頃的廢棄礦坑。2017年,通過覆土植綠等生態修復工程,這個昔日塵土飛揚的礦坑被花草樹木所覆蓋。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處處長李萍介紹,重慶市2018年入圍國家山水林田湖草修復工程試點,當前正大力開展國土綠化提升、礦山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7大類生態修復工程,加快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長江生態的蛻變,關鍵在於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

70多歲的江蘇省南通市市民袁錫林,年輕時就與江邊工廠毗鄰而居。工廠機器一開,人就被震得心發慌,揚塵嚴重時做飯都不敢開窗。近年來,南通以南通港搬遷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引導沿江企業退出,還岸線于生態、生活。包括袁錫林在內的居民們發現,當初寸步難行的江岸,如今已是連片綠帶。綠帶核心區的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南通首個國家森林公園。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連續三年組織拍攝警示片,建立問題臺賬,督促地方整改;長江幹流沿線城市、縣城集中式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累計搬改關轉化工企業8091家;長江幹流沿線碼頭實現船舶垃圾設施全覆蓋……一系列綜合治理“組合拳”之下,中華民族母親河“顏值”不斷提升。

擔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從推動、深入推動到全面推動,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長江上遊重慶、中游武漢、下游南京,三次召開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動能十足。

“朝辭白帝彩雲間”“除卻巫山不是雲”,重慶扼守長江瞿塘峽的奉節縣、坐擁巫峽的巫山縣不但有著壯美峽江風光,還有白帝城、神女峰、諸多詩詞名篇等深厚人文資源。但前些年,這兩個縣的支柱産業卻是煤礦,挖煤雖然帶來了短期利益,卻毀壞了綠水青山。如今,這兩個縣關煤礦、護生態、開“文礦”,重塑産業結構,“擦亮”巫山脆李、紅葉和奉節臍橙、詩城等農旅産業名片,讓群眾吃上了“生態飯”。

在加快實現生態産品價值的同時,長江經濟帶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的步履同樣又好又快。

南京建設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依託3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培育新興環保産業;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安徽正全力推進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工程及26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建設……5年來,長江經濟帶持續優化新興産業佈局,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産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城市群與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深化互聯互通、協同發力,加速構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

生機盎然的中華母親河,正繪就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動能澎湃的長江經濟帶,正崛起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參與采寫:魏一駿、蔣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