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有關情況

2021-03-01 17:36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副部長遊鈞、副部長李忠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焦非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天我們請來的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各位領導。大家知道,就業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社會保障是人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指標,人社部的工作實際上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我們今天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先生出席發佈會,與各位見面,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同張紀南部長一起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兩位副部長,一位是遊鈞副部長,一位是李忠副部長。

下面,我們先請張紀南部長介紹情況。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張紀南: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首先感謝記者朋友們長期以來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關心與支持。今天正好是元宵節,也借此機會祝大家節日快樂!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六穩”“六保”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主動作為、攻堅克難,推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在就業方面,堅持把穩就業、保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平均5.6%,低於預期調控目標。

一是創新用工保障機制,推動企業復工復産。迅速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幫助上萬家醫藥物資生産等重點企業解決急需用工超過100萬人。通力合作“點對點”組織運送600多萬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

二是實施“減免緩降返補”政策組合,有效緩解企業困難和壓力,穩住就業存量。全年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為企業減負1.54萬億元,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042億元,發放各類就業補貼近1000億元。

三是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去年年底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在90%以上,農民工總量恢復至上年的98.2%。貧困勞動力務工規模達到3243萬人,比上年增加了10%。

四是優化公共就業服務,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高供需匹配效率。組織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和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等系列活動,累計提供各類就業服務超過1億人次,各類補貼性培訓超過2700萬人次。發佈25個新職業信息,頒布56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成功舉辦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為技能人才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近期,針對疫情防控形勢,我們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鼓勵引導農民工等務工人員留在就業地過年。大數據顯示,有8700多萬外出農民工在就業地過年,比上年增加近4000萬人。

圖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徐想 攝)

在社會保障方面,一是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99億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17億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68億人,較上年度均有增加。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99%。二是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02萬億元,總支出5.75萬億元,累計結余6.13萬億元。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全面實現。基金中央調劑力度持續加大,跨省調劑基金1768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工作全面啟動,合同規模1.24萬億元。三是各項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建立退休人員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惠及超過1.2億退休人員。為近1.7億城鄉老年居民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待遇穩步提高。四是持續優化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推進相關服務事項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跨省辦。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提供9類28項全國統一服務,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13.35億人,電子社保卡簽發超過3.6億張,社會保障卡應用範圍不斷拓展。

去年,在形勢極其複雜嚴峻的情況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社會保障網進一步扎牢,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拓創新,紮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提出的相關問題。謝謝!

陳文俊:

謝謝張部長,下面請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邀請記者提問。(焦非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對就業帶來了較大的衝擊,部分群眾受到影響。我國在“六穩”工作基礎上提出了“六保”的任務,都把就業放在了首位。請問張部長,去年就業工作總體情況如何?您怎麼看待今年的就業形勢?謝謝。

張紀南:

謝謝你對就業問題的關心。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這對就業造成了嚴重衝擊,新增就業人數大幅下滑,調查失業率也急劇攀升。去年2月份的調查失業率達到了6.2%,是歷史最高值。面對異常複雜的形勢,在中央的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最後實現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好于預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看新增就業人數。去年完成了1186萬人,超過了900萬的目標任務。二是看調查失業率。去年2月份達到了6.2%,以後逐步回落。去年年底是5.2%,與上年同期持平。全年平均是5.6%,低於6%的控制目標。三是看重點群體就業。高校畢業生去年底總體就業率達到90%以上,全國農民工總量2.86億人,略有下降。但是,在農民工總量下降的情況下,貧困勞動力的務工規模達到了3243萬人,不降反增,超過上年的10%,這有力支撐了脫貧攻堅。

就業工作取得這樣的成效實屬不易,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把就業放在了“六穩”“六保”的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同時,得益於我們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個制度優勢,各地區、各部門同向發力,齊心協力,形成了穩就業的強大合力。也得益於我們國家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保證了復工復産,這是穩就業的前提。得益於國家實施的減負穩崗擴就業組合拳,去年突破性的政策就有28項,為市場主體減壓,尤其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這為穩就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還得益於廣大企業和勞動者相互支持理解,共克時艱。去年勞動關係總體平穩。

關於今年的就業形勢,我們總的判斷是,隨著經濟企穩向好,就業將延續總體平穩的態勢。但是,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就業形勢依然比較複雜,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就業總量壓力不減。今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城鎮新成長勞動力仍然在1500萬人左右,今年的高校畢業生909萬人,達到新高。二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製造業、服務業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過2,也就是説,一個技術技能人才至少有2個崗位在等著他。三是疫情的影響複雜多變,國際疫情還在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也比較大,給今年的就業增加了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突出重點,精準施策,在以下五個方面精準發力。一是著力穩定就業崗位。通過保市場主體來穩住就業的基本盤。去年的政策儘管有一些退出,但是還有不少政策在繼續實施,比如説吸納就業補貼、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以工代訓等,我們要落實好這些政策。二是著力抓好重點群體。重點群體穩,就業就能穩。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實施分類精準幫扶,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三是著力拓寬就業渠道。支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支持中小微企業,支持勞動者創業,完善靈活就業的勞動保障制度,進一步擴大就業空間。四是著力加強職業培訓。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舉措。五是著力強化兜底幫扶。重點對城市困難人員、農村低收入人口進行就業幫扶,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兜牢民生底線。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社保卡是政府民生服務的主要載體,據了解,我國已有超過13億人領取了社保卡,請問社保卡具有哪些功能?我們用社保卡可以享受到哪些便民服務?謝謝。

張紀南:

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實在,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社保卡,知不知道社保卡有多少服務功能。這個問題,我們遊鈞副部長是分管這方面工作的,請遊鈞給大家作介紹。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遊鈞:

好的,謝謝你對社保工作的關心。剛才紀南部長問大家有沒有社保卡,我想在座各位朋友都和我一樣,都有這麼一張社保卡,它的全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是1999年在上海首發,到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卡。到去年底,全國社保卡的持卡人數已經達到了13.35億人,也就是説,全國有95%的人都有了社保卡。出生即參保,參保即發卡。有了社保卡,就有了社會保障“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的承諾,所以社保卡是人民群眾享有社保權益的憑證。目前,社保卡承載的服務已經達到100多項,涵蓋了民生領域的方方面面。

圖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徐想 攝)

首先,社保卡是一張辦事卡。你可以憑著社保卡進行參保登記、賬戶查詢、待遇申領,社保卡與就業創業證“證卡合一”了,你可以用社保卡辦理失業登記,享受就業服務。在社保關係轉移、待遇資格認證等一些“跨省通辦”的業務中,社保卡更是發揮著重要的載體作用,實現了業務通、地域通。

社保卡又是一張銀行卡,現在社保卡都加載了金融功能,你可以把社保卡當作一張普通的銀行卡來使用,存款、取款、轉賬、消費。既然是一張銀行卡,你就可以用社保卡領取養老金、失業金、工傷津貼和就業補貼,簡化了申領手續。還有很多地方把惠農惠民的補貼資金通過社保卡的賬戶來發放,高效便捷,還避免了冒領截留。

社保卡還是一張就醫卡,也就是大家通常説的醫保卡,老百姓看病買藥都是用社保卡進行結算,減少排隊,無需墊資。

社保卡更是一張民生卡,現在越來越多地方都正在推動建立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模式,你可以用社保卡來乘公交、借圖書、逛公園、進博物館,實現智慧城市“一卡通”。

現在社保卡還有了電子卡的形式,也就是把社保卡的功能裝進大家的手機裏,掃碼認證身份、掃碼移動支付、線上查詢辦事,目前已有超過3億多人領取了電子社保卡。你可以用手機直接辦理社保查詢、失業金申領等40項全國“一網通辦”的業務,既方便又安全。這裡我也想友情提示一下,還沒有申領電子社保卡的朋友,你可以拿起手機,動動手指,點開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或者點開支付寶、微信、各大銀行的APP,即刻申領使用。

正是通過社保卡,我們實現了人社業務的高頻事項快捷辦、關聯業務打包辦,方便老百姓“一網、一門、一窗、一次辦”。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拓展社保卡的應用範圍和功能,推動實現居民個人全生命週期服務“一卡通辦”,使群眾使用社保卡更貼心、更方便、更快捷。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請問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請問目前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情況如何?謝謝。

張紀南:

這個問題跟社保密切相關,請遊鈞副部長作具體回答。

遊鈞:

好,謝謝。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國際經驗也表明,多層次的養老金體系更具風險可控和可持續性。我國當前養老保險體系三個層次中,作為第一個層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健全了,職工養老保險加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個平臺,目前已覆蓋近十億人。作為第二層次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並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經覆蓋5800多萬人。作為第三層次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沒有出臺。確實,第三層次在整個養老保險體系中目前還是個短板。

近年來,我們在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框架下系統謀劃、整體設計第三層次制度模式。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鑒國際上的經驗,總結國內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總的考慮是,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願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下一步,我們將抓緊推動,儘早出臺,儘早實施,滿足多樣化需求,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中國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有利於解決這個問題,請問在這方面今年有哪些考慮?謝謝。

張紀南:

下面這個問題跟就業直接有關,我們分管就業的李忠副部長來了,請李忠同志解答一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李忠:

好,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確實是就業領域比較關鍵的一個問題。剛才紀南部長在回答中已經提到了相關內容。

我國目前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就是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一些勞動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有一些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員工。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崗位需求和勞動力的供給不匹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不適應崗位的需要。同時,我國技術工人是普遍短缺的,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2以上。

進入新發展階段,在就業領域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既可以提高就業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又可以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人力資源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些年,我們採取了積極有力的措施,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主要措施包括,實施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全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施新型學徒制,完善職業資格評價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健全技能競賽體系,加大表彰激勵力度等。經過努力,我們國家技能勞動者已經超過了2億人,佔就業總量的比例從前幾年的20%提高到了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佔技能人才總量的比例達到28%,我們預計年底前這個比例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圖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徐想 攝)

今年我們將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增強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質效上下功夫。剛才紀南部長介紹了我國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今年是最後一年。前兩年開展的補貼性培訓超過了4000萬人次,培訓的數量應當説是很可觀的。下一步關鍵是提升培訓質量,所以我們把三年提升行動在今年特別定位為“技能提升質量年”,重點是以優質高效為目標,合理延長培訓時長,合理確定提高培訓補貼標準,全面實施實名制管理,著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在推進職業技能競賽上下功夫。大家也都關注到了,去年底我們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大賽的舉辦,帶動了更多年輕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營造了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今年在各地、各行業都有一些競賽的基礎上,還要重點辦好兩項賽事,一個是全國新職業技能大賽、一個是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同時,還將堅持完善競賽體系和提升競賽水平兩手抓,推動職業技能競賽高質量發展。

三是在開發新職業上下功夫。近年來我們向社會發佈了三批38個新職業,像在疫情期間,發佈的呼吸治療師、網約配送員、裝配式建築施工員等這些新職業,從業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職業特長。不久前,我去一些平臺企業調研的時候,大家提出來,像網約配送員這個新職業的發佈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對於改善就業結構、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引導企業招聘用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及時發佈新職業。同時,今年我們還將啟動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這個分類大典是在2015年頒布的,這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産業結構調整,有很多新職業産生,我們將把這些新産生的職業納入分類大典裏面,進一步健全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職業分類體系。謝謝。

張紀南:

關於職業技能提升相關工作,我補充一個情況,供記者朋友們參考。去年我們組織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時候,有一個現象也挺有意思的,場上競賽是非常激烈,場下“搶人”也是非常激烈。有一個例子,有一個18歲的技師學院的在校學生,他拿了物聯網技能比賽的冠軍,比賽結束後幾家企業搶著要,最後和一家企業簽了百萬年薪的意向書。所以,技能競賽本身給青年人提供了一個舞臺,也給企業招聘相關方面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個渠道。我就補充這些。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

去年由於疫情,許多大學畢業生遇到了就業難問題,雖然就業情況逐漸改善,但是一些畢業生繼續找工作,而且應屆畢業生也馬上進入就業市場,請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如何解決年輕人的就業難問題。謝謝。

張紀南:

你這個問題跟就業有關,請李忠副部長回答。

李忠:

謝謝你的提問。你提到的青年就業問題,這是一個全球都非常關注的問題。這其中最主要的群體就是高校畢業生。這幾年新成長的勞動力有1500萬人左右,這其中大部分是高校畢業生,佔到六成以上,其他還有中職畢業生,還有初中和高中畢業生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這樣一些群體。所以,青年就業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我重點把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情況借這個機會作一個相對詳細的介紹。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也承載著億萬家庭的夢想和希望,所以社會各界一直高度關注。去年高校畢業生的規模是874萬,可以説是一個新高,加上去年受疫情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需求下滑、招聘延後、求職受限等一系列困難,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安排。各地、各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激勵舉措,包括支持企業擴大招聘規模,支持基層吸納更多畢業生就業,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還包括擴大升學深造規模,支持畢業生社會化、市場化就業等等。這其中,公共部門在去年提供了大約300萬個崗位。同時,我們落實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對高校畢業生實施了補貼性培訓90余萬次,組織了54萬青年參加就業見習,為150萬困難和湖北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經過各方努力,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的總體平穩,好于預期,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了90%以上。

2021屆畢業生的規模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再加上還有不少往屆的未就業畢業生在求職,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促進就業的任務更重。前期我們圍繞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會同教育部召開了會議,作了部署,同時下發了文件,對這項工作作出了安排,也啟動了各類的招聘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這些措施可以概括為“三支持、三強化”,通過這些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一是支持企業就業。我們將採取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更多招用高校畢業生,同時也保持公共部門崗位挖潛的力度,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穩定事業單位招聘、升學等各類渠道。

二是支持基層就業。基層是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的廣闊平臺,我們將通過學費補償、高定工資檔次、就業補貼等這樣一些有含金量的支持舉措,引導畢業生到城鄉社區服務,到教育醫療等人才急需的領域就業。同時,穩定像“三支一扶”這樣一些基層項目的招募規模,“三支一扶”也就是支農、支教、支醫、扶貧,這幾年這些項目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三支一扶”去年之前的規模在2.7萬人左右,去年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把規模擴大到了3.2萬人,實際上各地又做了一些補充,最後達到4萬人。應該説,在特殊時期,這些項目對於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是支持創業創新。大學生是創業創新的生力軍,去年大學生創業者達到了82萬人,比上年增長了11%。我們還將把創業創新作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方向,向大學生傾斜政策服務資源,提供針對性的創業培訓,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場地支持,用這樣的手段幫助大學生創業創新。同時,完善靈活就業的保障舉措,支持畢業生進行個體經營、非全日制就業和平臺就業。

四是強化招聘服務。針對畢業生求職的不同時段,有針對性地推出一些招聘活動。比如去年在疫情期間,我們針對線下招聘受限的情況,及時推出了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活動,效果非常好,一共提供了超過2700萬個就業崗位信息。今年我們還將繼續開展這種全國性的線上網絡招聘活動。同時,也有序地開展線下招聘,組織城市聯合招聘,以前兩年一次,今年準備做到一年一次。我們也加大行業企業特色專場招聘,提供充足的崗位信息。我們也盡可能地積極把優質的公共就業服務資源送進校園。學生還沒有離開校園的時候,公共就業服務的資源就推到校園裏面去,促進畢業生儘早就業。如果離開校園的時候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會把他納入實名制管理,確保服務不斷線。

五是強化能力提升。重點提升三個方面的能力,針對高校畢業生求職經驗不足,開展針對性的職業指導,提高他們的求職能力,通過深化百萬青年技能培訓行動,拓展新職業培訓,提高這些學生職業發展能力,通過募集更多的高質量就業見習崗位,提高畢業生就業見習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

六是強化困難幫扶。在做好面上對高校畢業生支持的基礎上,重點對困難畢業生給予特別的關心關愛,重點對低收入家庭、零就業家庭等畢業生實施專項幫扶,開展“一對一”援助,發放求職創業補貼。

上述這些措施,既重點幫扶高校畢業生,也有效地支持青年就業。同時,我們還針對長期失業青年實施青年就業啟航計劃,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就業能力,更快地融入就業市場。總之,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為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創業創造條件,支持年輕人在各領域施展才幹、逐夢前行,實現人生出彩。謝謝。

香港中評社記者:

為了對衝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去年實施了大規模的社保費減免等政策。請問這對養老金的發放有沒有影響?未來養老金的發放有沒有保障?謝謝。

張紀南:

你提的這個問題,社會關注度還是很高的。去年是個特殊時期,採取了特殊政策,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我們以空前的力度減免了企業社保費。全年減免社保費1.54萬億元,這裡面大頭是養老保險,佔到1.33萬億元,這為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穩就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對養老保險産生一定的影響,有少數省份養老金髮放壓力較大。為此,我們去年為了保發放,採取了相應的一些舉措。

一是全面啟動了省級養老基金的統收統支,加強省域內基金之間的平衡和調度。去年底,全國所有省份,包括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都實現了省級養老基金的統收統支。

二是加大基金中央調劑力度。去年企業養老保險中央調劑的比例從3.5%提高到4%,全年調劑金的總規模達到7400億元,跨省調劑的基金達到了1768億元。實際上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按一定比例收取上來的各省養老基金,按照各省發放養老金的人數反饋,對於養老基金負擔比較重的省就能起到調劑作用。

三是建立了定期調度機制,確保發放及時到位。密切關注各地具體情況,及時進行調度。比如説去年湖北疫情較重,我們就提前預撥養老保險調劑金。當然去年也動用了一部分養老基金的儲備。通過以上措施,去年我們不僅做到了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還繼續提高了養老金的水平,有1.2億人得到了實惠。

對於今後養老金能否按時足額發放,大家也比較關心,我説五個方面情況,供大家比較研判。第一,當期能平衡。也就是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的收支相抵以後,還略有結余。2019年當期的結余是3400多億元,去年情況特殊,今年恢復養老保險的正常徵收以後,我們預判收支相抵以後也還會略有結余。第二,歷史有積累。積累用了一部分以後,我們現在還有累計結余4.7萬億元。第三,財政有補助。中央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力度持續加大,去年達到了5800多億元,並重點向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傾斜。第四,增值有渠道。就是結存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規模在不斷擴大,目前委託資金已經達到了1.2萬億元。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保值增值。第五,長遠有儲備。全國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權益已經達到了2.4萬億元,2000年建立的時候是200億元,通過劃撥部分國有資産,這個基金還在不斷充實和擴大。

另外,在實現省級統籌的基礎上,我們也在加快研究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這將進一步提高基金的抗風險能力。總之請大家放心,我們能夠確保養老金的準時足額發放。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們知道今年春節有很多農民工選擇了就地過年,請問人社部為他們提供了哪些服務?效果怎麼樣?下一步還有哪些安排?謝謝。

張紀南:

這個問題也和就業直接有關,請李忠副部長來回答。

李忠: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今年都是就地過年的參與者,就地過年也是今年春節的熱詞。按照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關要求,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人員流動,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同時也是為了保護農民工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為了保障企業生産、穩定就業,今年春節前,我們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通過“四留”舉措,實現“三有”目標。也就是“送溫暖留心,強政策留崗,穩生産留工,優服務留人”,努力實現農民工就地過年有關懷,企業開工復工有保障,農民工節後務工有支持。採取的主要舉措包括:

一是送溫暖留心。組織了多種形式的送溫暖和特色服務活動,鼓勵企業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讓農民工就地過年有溫度、有年味。

二是強政策留崗。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産,錯峰放假或調休,切實保障好就地過年農民工的工資、休假等合法權益。

三是穩生産留工。強化醫用物資生産等重點企業用工保障,支持開展用工餘缺調劑,讓農民工就地過年也可以有作為。

四是優服務留人。向求職者提供多種形式的就業服務,同時人社部有六個線上培訓的平臺,免費向農民工開放,有51個推薦平臺機構設立了穩崗專區,讓就地過年農民工有幫扶、有支持。

行動期間,累計發放各類資金補貼超過50億元,累計提供培訓課程資源2.7萬個、565萬學時,累計為重點企業解決用工10.8萬人。剛才紀南部長也介紹到了,大數據顯示,今年有8700多萬農民工留在就業地過年,比上年增加了近4000萬人,這個數量還是非常可觀的。大家也知道,去年春節後為了保證復工復産,組織點對點輸送600萬人,及時保證了企業生産。今年有4000萬農民工在就業地留下來就地過年,對節後的復工復産有非常好的作用。往年大概是七成農民工會返鄉過年,今年返鄉的比例是48.9%,同比下降了22個百分點,應該説穩崗留工行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春節後,我們將把工作重點做一些調整,重點轉向返崗復工,接續開展“春風行動”等系列服務活動。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開展招聘服務。春節後是農民工找工作的一個重要時點,這時候我們貼近農民工的外出務工需求,提高招聘活動的舉辦頻次,加強用工信息對接,不間斷地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服務活動。目前,春節之後已經累計舉辦招聘會超過6000場次,累計發佈崗位信息超過400萬個。

二是實施點對點輸送。根據疫情防控形勢,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為有集中外出務工需求的農民工提供專車、專列、包機等服務,各地針對今年農民工節後返崗時間普遍提前的特點,從正月初三開始陸陸續續就有比較多的農民工在返崗,所以我們及時啟動了相關的工作,目前全國已累計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近20萬人。

三是優先做好脫貧人口的就業幫扶。突出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等重點幫扶對象,在穩崗就業各項工作中,對這部分群體全面優先安排。

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外出農民工返崗比例已達到九成。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引導和幫助農民工有序外出務工。謝謝。

北京青年報記者: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現在日趨明顯,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和主要考慮?謝謝。

遊鈞:

好的,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延遲退休年齡問題是近年來社會各界一直都高度關注的話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一個重大決策,它有利於我國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有利於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現行法定退休年齡規定男職工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這個規定是在建國初期根據當時的人均預期壽命、勞動條件、用工方式等諸多因素確定的,應該説符合當時的情況。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退休年齡總體偏低的問題就顯得十分突出了,主要表現在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與人均預期壽命不匹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建國初是40歲左右,到2019年已經提高到77.3歲。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更高,已經超過了80歲。

二是不適應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到2019年底,60歲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經達到18.1%,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們的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進入到中度老齡化階段,這樣的變化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

三是不適應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變化。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開始出現下降,年均減少300萬以上,並且減少幅度在加大,預計“十四五”期間還將減少3500萬人。

四是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我國新增勞動力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超過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斷延長,已經達到了13.7年,人們開始工作的年齡相應推後。在退休年齡不變的情況下,平均的工作年限自然就會縮短,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人力資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別是在高校、醫院、科研機構和一些高新技術産業,這些高學歷人員集中的行業和單位,情況尤為突出。

從國際上來看,延遲退休年齡是世界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近幾十年來,多數國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齡,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退休年齡普遍都在65歲以上。目前,我部正會同相關部門在研究具體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和經驗,更要充分考慮我國的現實國情、文化傳統以及歷史沿革這些情況,因為只有立足國情的方案,才會是最佳的方案。由於延遲退休年齡涉及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我們在方案的研究制定過程中,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充分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凝聚社會共識,要取得最大公約數,確保方案科學可行、平穩實施。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昨天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地宣告,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想問一下幾位部長,在脫貧攻堅的過程當中人社部門作了哪些努力?接下來在鞏固脫貧成果和推進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方面還有什麼樣的安排?謝謝。

張紀南: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昨天我也有幸參加了表彰大會,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令人振奮。近年來,各級人社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盡銳出戰,精準施策,圓滿完成了人社扶貧各項目標任務。我們專門成立了就業、技能、社保、人才四個專項工作組。歸納這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就業扶貧增收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我們始終把就業扶貧作為人社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從資金、政策、服務等各方面給予傾斜支持。通過努力,全國貧困人口的務工規模從2015年的1227萬人增加到了去年3243萬人。到去年年底,93.8%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過就業幫扶政策,三分之二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就業實現了脫貧。尤其是去年,在農民工外出人數下降的情況下,貧困勞動力務工人數不降反增,比上年增長10%。

二是技能扶貧強素質。一技在手,終身受益。我們把技能培訓和技工教育作為幫助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通過加大補貼力度等措施,每年免費培訓貧困勞動力的人數不斷增加,去年達到270萬人次,近4年來累計約1000萬人次。去年,我們還專門舉辦了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這個大賽特殊的一條,就是要求參賽選手來自於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給他們特殊的機會,實現技能就業、技能脫貧。

三是社保扶貧保生活。我們通過加強大數據比對,把工作做細做實,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到去年年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到了6098萬,參保率由2018年的95%提升到99.99%。

四是人才扶貧促發展。我們以提升待遇和拓展發展空間為重點,對貧困地區實施傾斜性的人才政策,三次調整艱苦邊遠地區的津貼標準,通過“三支一扶”計劃選派26.5萬高校畢業生到一線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鞏固拓展人社扶貧成果,積極推進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做到“一個不變、兩個強化”。“一個不變”,就是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不變,及時補短板、強弱項,持續做好各項工作。“兩個強化”,一是強化就業幫扶,重點是緊盯勞動力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兩個方向,穩定和拓展“五個渠道”,即優化有組織勞務輸出、扶貧車間建設、居家靈活就業、返鄉創業帶動、鄉村公崗開發,增強就業的穩定性。二是強化職業技能提升,這對鞏固脫貧成果、推動欠發達地區産業發展有重要作用,有利於留住人才,特別是技能人才。我們通過實施欠發達地區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形成“三個一批”,即扶持一批技工院校,培育一批技能品牌,選樹一批技能人才,提升就業質量。謝謝。

陳文俊:

謝謝張紀南部長,謝謝遊鈞副部長、李忠副部長,謝謝各位記者,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